在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记者见到了江苏省扬州市扬剧团团长李政成。谈起今年5月获得首次单独评选的文华表演奖,他顿时激动起来:“当时获奖名单在大屏幕上滚动,突然看到扬州市扬剧团和我的名字,真的很自豪。不只是因为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更为扬剧这个剧种能得到认可而高兴。” 李政成虽然生在梨园世家,但父母本不想让他学戏。8岁的他在排练场玩耍时,因偶然试演《蝶恋花》中的小毛岸英得到认可,从此开始了艺术人生。几年后,他进入戏校学习,专攻武生。虽然学戏练功比谁都刻苦,但李政成的演艺之路并不平顺。进入剧团,他因扬剧武戏少而坐了8年冷板凳,离开剧团后当了一阵子流行歌手,后来又因对扬剧的热爱而回归。可就在回到剧团的那一年,李政成在上海演出《汉宫惊魂》时腰椎骨折,卧床3个月。“当时我的心情很沮丧,以为从此无缘扬剧舞台了。”李政成说。不过,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刻苦的训练,他很快从伤病中恢复过来,开始在舞台上大展身手。 为了开拓戏路,李政成广采博纳,在坚持练武功的基础上潜心琢磨文戏表演,并将其他剧种和歌曲的演唱技巧与扬剧的传统唱腔有机融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作为扬州市扬剧团的当家人,李政成一直在为扬剧的振兴操劳奔波。“一个剧种既要有特色,又要兼容并蓄。裴艳玲老师的一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戏曲没有门派之分,好的东西就要学。扬剧虽然有300年历史,但传统剧目并不多,所以这些年来,我移植改编了许多其他剧种的剧目,如《夜奔》、《沉江》、《野猪林》等。”2005年,在李政成的提议下,扬州市扬剧团实施了“周周演扬剧”的演出模式。“从一开始愁卖票,到现在一票难求;从只有老年观众来看,到现在年轻人争相观看,这种演出形式一方面锻炼了演员,让我们不断出人出戏,另一方面培养了年轻的观众,这是一个剧种兴旺的标志。”李政成说。 参加完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演出后,李政成下一步的计划是移植改编《响九霄》,并以此申报“二度梅”。“我衷心希望扬剧能像越剧、黄梅戏一样,为更多的人所喜欢。”李政成说。
(责任编辑:水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