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潮”搅热乡村文化生活(图)
时间:2011-12-29 00:01来源:扬州扬剧网 作者:秩名 点击:次
公道群众围坐在一起欣赏扬剧表演。 邱海鸿 摄
公道镇桑园村金庄组周桂芳老人的百岁寿宴上,上百村民津津有味地欣赏大型扬剧古装戏《恩仇记》。这是公道镇扬剧票友协会为老人精心准备的拜寿大礼,那一天,该协会刚过完10岁生日。50多名扬剧票友自编自导了一些反映农村现实题材的“公道扬剧”,平均每月达五场,搅热公道全镇的乡村文化生活。
通讯员 强平龙 胡亚卿 本报记者 邱海鸿
“草根班底”PK专业剧团
“公道镇扬剧票友协会曾带着《情定关山》、《安寿宝卖身》、《三试浪荡子》、《恩仇记》等扬剧大戏选段参加扬剧演唱会,与扬州市的专业剧团同台演出。”观看过演唱会的扬剧迷郭涛告诉记者,感觉票友协会的唱功跟专业剧团相比并不逊色,从那以后,遇周边哪户人家办喜事,他便建议请该镇扬剧“草根班底”前去表演。
传统大型古装戏一直为众多民间票友望而却步,公道镇扬剧票友协会正因为啃了这根“硬骨头”,才迈向专业化的步伐。这一年里,作为票友,离退休老教师、老干部、工人、农民及30多岁的个体经营户、公务员、医生等利用业余时间排练,最终将《恩仇记》、《罗帕记》、《安寿保卖身》等大戏一一搬上舞台。“民间的票友协会很难见到能唱大戏的,但公道的票友协会却做到了。”郭涛说。
群众听扬剧就像赶集市
“扬菱大道似长江,小河支流遍村乡。村村建成水泥路,条条路道形成网。座座村庄似街道,四面八通八面畅。农村道路气象新,公道人走向富强更富强。”这是公道扬剧“草根明星”汤益定原创的小扬剧《说公道,唱公道》,整个唱词分为九个曲目,一段为扬剧唱词,一段为评话,将扬剧和评话两种艺术形式进行了有机结合,讲述了公道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变化。
汤益定是公道扬剧票友协会的“导演、编剧、演员”。小扬剧《邻里春光》、《文明新风吹万家》、《好人好报》等作品融评话、扬剧、快板等多种形式于一体,贴近群众,说的是身边人,讲的是身边事,将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群众语言写进了剧本,搬上了舞台,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每逢扬剧票友协会到村里演出,村里的戏台总会围满来观看演出的群众,不少年轻人也像赶时髦一样,不想错过扬剧演唱会。”公道镇文化站长张正芳告诉记者,很多村民还当起了追星族,把汤益定等当成自己的偶像。这些扬剧“草根明星”,掀起了基层群众文化新时尚,带动了周围数万名“农民粉丝”参与到追求时尚的“潮”生活中来。
票友进课堂“传道授业”
记者发现,每周一至周五下午4点,老票友张金湖总会带着一把二胡,来到公道中学一个早已坐满学生的教室里,教小戏迷们唱扬剧。
15岁的施艺,今年读初三,家住在公道镇湖滨村。自小就和爷爷奶奶一起听扬剧,这对她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渐渐地对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了小扬剧迷。村里每次请来戏班子,施艺几乎没有缺席过。“扬剧是扬州的文化精髓,我们新一代的学生应该传承,以前总想学可一直没有机会。几个月前班上的老师说,学校请来了扬剧老师辅导我们,而且还是免费的,我那一刻开心得跳起来了。”施艺说。
“扬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道镇是扬剧之乡,扬剧在该镇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张金湖对记者说,公道镇的扬剧历史源远流长,被称为“苏北麒麟童”的潘喜云,是扬剧奠基人之一,他是公道人,公道镇扬剧底蕴深厚,将其带进学校,有利于扬剧发扬光大,在全镇上下营造出学扬剧、唱扬剧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水易)
|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