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扬剧戏评 扬剧戏考 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扬剧戏评 >
  • [扬剧戏评] 微评 | 扬剧《郑板桥》 日期:2023-07-07 14:31:01 点击:1493 好评:0

    千秋不变是意气评扬剧《郑板桥》 扬剧《郑板桥》又一次展现了剧作者罗周对历史的轻盈把握,以郑板桥中年、暮年两次客居扬州发生的事情为核心内容,中间以他在山东做官放粮为楔子,形成了具有对称之美的全剧结构。 纵观全剧,我不禁想起了罗周在《不曾触及之处我的历史题...

  • [扬剧戏评] 邢辛:漫谈扬剧《郑板桥》灯光设计与舞台体现的感悟 日期:2023-07-07 14:21:06 点击:1852 好评:6

    本文转自:湖南省舞台美术学会 邢辛 中国国家话剧院 一级灯光设计 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灯光设计作品在舞台艺术的风格及样式上把握准确,处理细腻,舞台呈现不拘一格。重在突出演员表演,强化人物的心理冲突及体验。以自己灯光独有的语汇推动剧情发...

  • [扬剧戏评] 从《郑板桥》看罗周传记体戏曲在结构上的突破 日期:2023-07-07 13:59:44 点击:1373 好评:0

    从《郑板桥》看罗周传记体戏曲在结构上的突破 文 | 赵建新 剧作家张弘先生认为,扬剧《郑板桥》是罗周的戏曲创作从自觉之境进入自由之境的一个标志。此说当是张弘先生检视罗周大多戏曲作品之后做出的评价。笔者认为,仅就罗周的传记体戏曲作品而言,其在结构上的尝试与突破也确实达到了这种境界。 该剧写了主人公郑板桥从1...

  • [扬剧戏评] 一枝一叶总关情——评新编历史剧《郑板桥》 日期:2023-07-07 13:58:11 点击:1423 好评:0

    由编剧罗周、导演韩剑英、主演李政成等再次倾情合作的扬剧《郑板桥》,近日在扬州、南京上演。剧中郑板桥刚正不阿、两袖清风,体恤百姓、一心为民,放荡不羁、诙谐幽默,书画谋生、艺扬四海,正所谓平淡人生孕育崇高、坚守清白实现永恒。扬剧《郑板桥》是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历史题材《衣冠风流》《不破之城》《鉴真》等系列...

  • [扬剧戏评] 大型新编扬剧《郑板桥》:守正创新 塑造一个“活”板桥 日期:2023-07-07 13:58:00 点击:1455 好评:0

    石桥静默,竹影婆娑,人影独立,流芳于世。 大型新编扬剧《郑板桥》的结尾,如同剪纸一般,镌刻在舞台之上。 这部剧浓缩了600多年扬剧艺术的精髓,故事新颖,唱腔精彩,音乐好听。 天地间得一好戏,须得天时地利人和。扬剧《郑板桥》就是幸得了诸种要素的一台好戏,编剧...

  • [扬剧戏评] 记者快评丨扬剧《郑板桥》:一部剧也是一首诗 日期:2023-07-07 13:57:50 点击:1311 好评:0

    扬州八怪郑板桥,怪在哪里?幽兰、瘦竹和柱石,能代表三绝郑板桥;为民做一方官,也是郑板桥。7月5日,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打造的扬剧《郑板桥》,通过老师们精湛的演技,一个有趣不失正气,有才华也豪爽的郑板桥立在了舞台之上。郑板桥的诗是好诗,这部剧,何尝不是像好诗...

  • [扬剧戏评] 波摇金影,月上东山——李政成印象 日期:2023-07-07 13:57:38 点击:1312 好评:4

    认识政成十二年,久到快忘了自己当初模样,却发现他还是原先的样子:挺拔的、温和的、真挚、孩子气十足、有时甚至是腼腆的。 2021年6月,施夏明演出昆曲《瞿秋白》,完成了他的昆剧现代戏三部曲;不久后,我偶遇李政成,他问:博士,我们的三部曲呢?自2013年首演之《衣...

  • [扬剧戏评] 活色生香的扬剧《郑板桥》 日期:2023-06-25 08:32:23 点击:1602 好评:12

    天地间得一好戏,须得天时地利人和。扬剧《郑板桥》就是幸得了诸种要素的一台好戏,编剧、导演、演员、音乐、舞美、造型之间相互成就,堪称完美,实在值得庆幸! 在我看来,《郑板桥》具有五美:结构之美,人物之美、文辞之美、意境之美、主题之美。 对于观众来说,结构之美其实是隐形的,但却是有力的。编剧用一个楔子挑...

  • [扬剧戏评] 微评 | 小剧场扬剧《千里江山》 日期:2023-04-13 14:45:10 点击:1760 好评:-2

    一次美的历程 观小剧场扬剧《千里江山》 扬剧《千里江山》故事紧凑,意境绵长,主旨高远,用短短一个多小时展现出王希孟对艺术理想的追求,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与胸怀。 无论是宋徽宗失去王希孟前后所唱的婉转清曲,还是王希孟本人愿用生命换取精湛画技的壮志豪语...

  • [扬剧戏评] 扬剧活得好 要靠大家保 日期:2019-07-11 11:31:14 点击:6195 好评:10

    扬剧活得好 要靠大家保 与沙官庄先生商榷 7月5日,扬州发布刊登了沙官庄先生的《扬剧活得长,要靠百姓扛》。沙先生的观点完全正确,笔者完全支持,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百姓为扬剧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更为扬剧的生存、发展、弘扬、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但是,文章称: 环顾四周,观众群体规模日渐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