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扬剧戏评 扬剧戏考 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扬剧戏评 >

大型新编扬剧《郑板桥》:守正创新 塑造一个“活”板桥

时间:2023-07-07 13:58来源:学习强国 作者:王鑫 点击:




石桥静默,竹影婆娑,

人影独立,流芳于世。

大型新编扬剧《郑板桥》的结尾,

如同剪纸一般,镌刻在舞台之上。

这部剧浓缩了600多年扬剧艺术的精髓,

故事新颖,唱腔精彩,音乐好听。

“天地间得一好戏,须得天时地利人和。扬剧《郑板桥》就是幸得了诸种要素的一台好戏,编剧、导演、演员、音乐、舞美、造型之间相互成就,堪称完美。”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旭东评价。

 

 
 

 

 

编剧之新

双楔子构思呼应巧妙

“扬剧研究所这几年不断推出叫好卖座的好剧,《不破之城》《衣冠风流》《鉴真》《阿莲渡江》《千里江山》等,也在舞台上塑造了一系列扬州人或和扬州有关联的人物,如史可法、谢安、鉴真等。扬剧是扬州本土艺术,能不能演一出扬州本地人的剧目,也不需要做出过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又能让百姓们都很喜欢?”扬州市文广旅局副局长顾红霞说,一次和省专家商讨时,对方提了个醒:“是时候演一演郑板桥了。”

郑板桥这个题材一直都在,扬剧研究所终于等来了这部戏。2022年4月30日,举行扬剧《郑板桥》大纲视频论证会;2022年7月12日,在南京举行了《郑板桥》剧本论证交流会……舞台上的郑板桥已经穿越过岁月,落在纸上了。

扬剧《郑板桥》以郑板桥中年、暮年两度客居扬州为核心内容,其间又以他山东放粮为楔子形成双楔子。通过郑板桥与妻子饶五娘之奇缘、与官员卢抱孙之聚散、与盐商张从之恩怨,展开对清代扬州琳琅满目的市井描绘。全剧用虚构的人物关系结合板桥先生以“怪”出名的民间故事,创造出具有现代审美意象的,不媚权贵、体恤百姓、平易近人、清正廉洁的郑板桥。

编剧罗周写郑板桥,在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中自由出入,为观众创造了一个她心中的郑板桥:“我跟着郑板桥走过了繁华似锦的扬州,无数金箔纷纷撒落,迷离了众人之眼。我们走过纸醉金迷,它脆弱得像被美酒浸透的丝绸,而后,走入一片空茫,孤独又泰然。这便是我心中的郑板桥,我想写的板桥先生。我连缀一个个小段子写他;我以两度客居扬州之上下两本为结构写他;融合‘诗书画’三绝写他;用盐商、官绅之沉浮变迁来反衬他;又不忘以俏丽的爱来温暖他、以百姓的敬慕来慰藉他……令他低入尘土,受尽苦寒,又跃然而出,好似海上升起了明月。这是被普通、平淡人生孕育的崇高,是在坚守、清白中实现的永恒。”

 

 

 

导演之新

塑造一个“活的”郑板桥

在此之前,导演韩剑英和罗周一起合作过《不破之城》《衣冠风流》《千里江山》等扬剧古装戏,塑造了史可法、谢安、宋徽宗、王希孟等古代人物。这一次,韩剑英要执导出最传神的郑板桥。

2023年1月3日,坐排;2023年1月8日,赴武汉,导演、舞美设计商讨《郑板桥》设计方案;2023年1月28日,《郑板桥》建组会;2023年1月29日,《郑板桥》正式下排练厅排练……每一步,韩剑英都是亲临现场,在他的全盘掌控之下,将郑板桥从历史中一点点剥离开来,活生生塑造在舞台上。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中的重要人物,他与扬州渊源至深,缘不可解,他的传奇故事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扬州市内更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因此用扬州地方剧种扬剧来演绎此人物,不仅有广泛的素材可供采集和选取,而且有极强的群众基础,以郑板桥先生一身正气荡人间的优良品质,给予观众以古喻今、古人今看的艺术欣赏,定会产生让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

韩剑英说,在此剧中,努力将《郑板桥》在保持戏曲本体特征和扬剧地方特色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艺术手法,着力塑造出一个“活的”郑板桥,使其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人格,关乎民众、体恤百姓的情怀,放荡不羁、幽默机趣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示。

在刘旭东看来,在这部剧中,导演手法特别突出了“机趣”二字,在舞台上做了放大和强调。如饶刘氏与郑板桥的讨价还价,张从出场时大摆炫富的派头,卢抱孙复出时颠轿一节中与衙役的打趣,老糊涂以狗肉骗画后,郑板桥与张从关于大糊涂小糊涂、贪心与贪嘴的对白等等,都深得机趣之妙,让全剧活色生香。

“扬州是戏曲艺术土壤丰富的城市,这样的一出《郑板桥》,剧本好,演员好,我导得很舒心,感觉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韩剑英说道。

 

 

 

演员之新

“扬剧王子”的新突破

“这是一部轻喜剧,用轻喜剧来表现郑板桥,这是非常准确的,把郑板桥的傲气、骨气、才气、傻气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我见过最好的一个郑板桥。”在扬州市文旅局艺术处原处长杨文昭看来,让他最震撼的是李政成的表演,又上了一个台阶,如今他的艺术厚度远超以往。

 

 

对于“扬剧王子”李政成而言,他是现代扬剧艺术的领军人物,早已包揽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三大奖项,让李政成扮演任何一个角色,都是驾轻就熟的。

这次李政成的表演,又是一次突破。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戏迷,都有一个真切的感受:舞台上的不是李政成,这就是郑板桥。初遇饶五娘的怦然心动,相遇卢抱孙的智慧机趣,智斗张从的机智多谋,抗旨放粮的大义凛然,革职回扬州的心满意足,交友八怪的潇洒快活,偶遇曹雪芹的惺惺相惜,回味一生的沧海桑田……李政成活生生塑造出一位“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特别是最后一段长达10多分钟的独唱,清板+梳妆台+大开口+联弹+堆字大陆板+道情,几种曲牌的衔接,自然流畅,唱者声情并茂,听者荡气回肠,将郑板桥的一生娓娓唱来,将郑板桥的精神唱得淋漓尽致。

李政成笑言,自己唱了几十年的《道情》,这次是第一次在舞台上扮演“郑板桥”,也算满足了自己的心愿。扬州人对郑板桥非常熟悉,所以要让观众信服,他花了大量时间去阅读。“郑板桥不像以往扮演的史可法、谢安、鉴真那些英雄人物,他其实是在尘世之中的,行为还会有些怪异,但他的品格,却是出淤泥而不染,始终高洁。”李政成说。

“吃饭时在背词,走路时在琢磨,常有人和我打招呼,我都不知道回应。”李政成笑道,“这次是真正走进了郑板桥这个人物。”

此外,扮演饶五娘、卢抱孙、张从、饶五娘母亲等角色的演员,也在突破演员自身,每一位都是那个所饰演的历史人物。

 

 

 

创意之新

舞美造型音乐耳目一新

对于一部戏剧来说,除了编剧、导演、演员,其他的任何细节都很重要。

作为一部新编历史剧,《郑板桥》通过舞美和灯光等新手段更好地呈现舞台。结合郑板桥的诗、画、字等元素,以塑造郑板桥这一人物为主,打造出一个诗意的、本土化的舞台呈现空间。着重塑造清代前中期繁华的扬州城,在以“大写意、小写实”作为不变的审美原则的基础上,提供给演员更多的表演空间,以及时空的处理。

此剧中代表性唱腔为扬剧著名的“板桥道情”。因此,“道情”作为观众耳熟能详的曲调,在音乐制作上需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在一些功能性音乐的设计上,则用古琴、琵琶等古典民族乐器,起到烘托气氛、渲染氛围的作用。

在服装和造型的设计上,在“虚拟、夸张、写意”的审美取向基础上增添服装的可舞性,使其在整体艺术表现中呈现出协调与和谐之美感。通过局部或点睛的设计,体现出扬剧本土化的特点,也是此剧主人公“扬州八怪”郑板桥的扬州人特点。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首届主席仲呈祥感叹,《郑板桥》的成功,不仅是在戏曲层面,而是在整个中国艺术层面,这是新时代中国艺术守正创新的楷模,为其他艺术的创作提供了研究的方向。

 

 

来源:扬州晚报、学习强国

文字:王鑫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