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扬剧戏评 扬剧戏考 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扬剧戏评 >

佘太君抗婚——兼谈组建剧团的领头雁

时间:2011-09-08 21:27来源:扬州扬剧网 作者:陈金龙 点击:




 

佘太君抗婚
——兼谈组建剧团的领头雁
陈金龙
八月秋凉,丹桂飘香。就在这气候宜人的舒爽季节,扬子江王俊扬剧团在市友好会馆演艺大舞台演出了大型传统古装扬剧《佘太君抗婚》(亦叫《八姐游春》)。该剧大致内容是:宋天子闲下无事,到郊外踏青。而天波府八姐、九妹亦到郊外游春。宋天子见八姐、九妹生得天姿国色,他见美起意,向佘太君提婚。佘太君假意应允,便到金殿向皇帝求索彩礼。但要的东西人间没有(如清风明月,星光雨露等自然现象)。实际上要这些蹊跷八怪的彩礼是假,而拒绝是真。宋王一怒之下,便将佘太君打下天牢,八姐、九妹闻讯大怒,便兴兵大反皇城。宋王抵挡不住,最后释放太君,退却婚事。
扬子江王俊扬剧团对该剧进行了大胆创新,演来别有一番风味,令人耳目一新。这部戏生旦净丑齐全,唱念做打俱佳。全是一流的演员、一流的水平。每个角色,从出场到亮相,从念白到唱腔。其身段、步法、神韵、气质,无不光鲜,无不精美。
《佘太君抗婚》一剧中,主角就是佘老太君。佘太君是由48岁的於小梅扮演。她十三岁就进仪征扬剧团学戏了。后辗转于泰县扬剧团、市扬剧团等。她擅长青衣老旦。
在金殿索聘礼的一场戏,於小梅扮演的佘太君最为出彩。她,头戴老旦珠翠凤冠,身着古铜色绣图女莽,足蹬黑软缎,粉底朝靴,手扶雕花龙头拐杖。听她与宋王对白时,嗓音圆润,唸白纯正,字字铿锵,句句有力。
她那道白,行家一听就听出来了,是标准老旦的调式。且大有京剧老旦行当的声腔韵律。在京殿上有一段唱,几十年来,各扬剧团几乎都是“大陆联弹”,可於小梅一改往常的老腔老调,却改唱了“让弦滚板”转“数板”、“滚板”等。她声调高昂,出音宏亮。唱“让弦滚拔”略带半“清板”的味道,很难唱。既要慢速沉稳,又需掌握节奏,更要气走丹田,方能字正腔圆。盖唱词是经过精心修改过的,现摘录几段以飨读者:
一两星金二两月,三两清风四两云,五两火苗六两气,七两烟雾八两琴音。
四只眼的鲤鱼要一筐,五只脚的乌龟要七斤,两只脚的蛤蟆要八只,一条腿的猛兽要成群。
玉皇大帝主婚,王母娘娘做媒,八大金刚抬轿,七个仙女作陪,八仙奏乐贺喜庆,唯独不要吕洞宾,因他是个好色鬼,拒之门外不欢迎(这几句唱情实际上是指桑骂槐,针对的宋天子)。
她边唱边以手势配合。因皇帝太无理、太霸道,於小梅进入了角色,她越唱越愤恨,越唱越激烈,一句紧似一句,一句快似一句。对皇帝横眉指责,怒目逼视,可谓声情并茂,淋漓尽致。在整个《佘太君抗婚》一场戏中,佘太君要彩礼是一段最精彩的唱词,也是最核心的唱段。故观众报以阵阵掌声。有的观众连声赞道,这个老旦唱得好,演得好,漂亮。
在《佘太君抗婚》一戏中,八姐、九妹是剧中另两个主角之一。杨八姐是由中青年演员著名刀马花旦48岁的胡金燕(父亲胡彦明也是扬剧老前辈,胡金燕自幼受家庭熏陶,也算是科班出身了。她十四岁进泰县扬剧团学徒)扮演,九妹由他的学生,扬剧新秀周露秋扮演。
“游春”一节,胡金燕跟周露秋合演了一场双“趟马”。这场戏可美了。她们两个人,头上各戴了一顶正凤珠翠改良盔,一朵红绒球,两支锦鸡翎。内衬改良绣金软靠,项系一块火焰方巾。一个外罩红色绸锻披风,一个外罩绿色绸锻斗蓬。一红一绿,霓虹闪烁,来往穿梭,五彩缤纷。二人手执稻穗式的彩色马鞭,在舞台上走马灯似的腾跃盘旋。如双双蝴蝶翩翩起舞,若对对凤凰展翅翻飞。
在板鼓敲击中,在锣经配合下,两个花旦载歌载舞,不断更迭身姿。一会在“一锤锣”中造型,一会儿在“软四击”中亮相,一会在“丝鞭”中舞动,一会在“夺头”中定格。那眼神、那招式、那架势、那姿态绝妙精伦,神采飞扬,漂亮极了。在后一场戏里,胡金燕在与刘龙、刘虎等皇家军队开打一节中,武功显赫,格外精彩。她在对众宋军武打时,有一个动作惊险万分、颇见功底。她,头向后仰,上身拗下,就在她弯腰的一刹那,前面一个演员一个“串猫”从她头上穿越过去。观众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一招虽不是“三险”,却也是“双险”,观众确实捏了一把汗。
接着,在与诸将混战中,胡金燕一个“虎跳”。“虎跳”后,尚未喘息,又一个“劈叉”在“四击头”锣经中造型。观众又一次喝采。这还不算,更有精彩的在后面。
一般武生或武旦,在得胜时,都要耍刀弄枪。也不谈她舞枪花,也不谈她舞大刀花,就单提她舞剑这一项着实技艺精湛,功夫了得。她表演的那双股剑,在耍练时,飞舞灵动,光彩波涌,神出鬼没,变幻无穷。最后,她双手舞剑,背朝观众,一个九十度的“下腰”,且边抈腰,边舞着“皮球花”剑术。观众再次鼓掌!这场花样舞剑多彩多姿,等于演了场京剧《霸王别姬》中虞姬演的“夜深沉”。要多美有多美。故有人赞美,她是民营剧团中第一刀马花旦,此衔胡金燕是当之无愧。
宰相王延龄,是由60岁的“周派”(周小培)老生解新安扮演。他的嗓音浑厚深沉,吞腔浓郁,具有周派的风味。这台戏之中,解新安演了一场“跑城”(徐策跑城)。什么侧步、碎步、跨步、颠步。抖胡子、甩胡子、吹胡子、捋胡子。提袖、抛袖、甩袖、云袖、斗袖等一系列做功,大有京剧“麒派”(麒麟童)之风度。
宋仁宗,是由37岁的风雅小生李军扮演。他潇洒自如,风流倜傥。扮相好,唱功也好,他喉咙尖细高吭,特别响亮。且喉音送得远,唱出词来嘎嘎响,每字每句都能送到观众的耳朵里,就是坐在后排的人都听得到,人们褒赞小李军是付金嗓子。
 
花脸刘文俊,是由原镇江扬剧团,大名鼎鼎的唱做老生杨小明扮演。杨小明功底厚,阅历深,他一上场,从头到脚,从眼神到手势,满脸是戏,浑身是戏。尤其是念白,如重鎚敲鼓,若棒击铜钟。刚健有力,似有声震长空之气势。音域豪放,犹如狂卷波涛之威猛。
原邗江扬剧团的文武花旦王学芹。她扮演杨排风一角,但见她上场,该身段轻捷似狸猫,灵活若松鼠,一抬手、一举足,清秀靓丽,削刮俊美,帅气神勇,英姿飒爽。
总之,盖《佘太君抗婚》一戏,每个演员皆身手不凡,各显才艺,满台生辉,风光绮丽。俗话说:书头戏尾,《佘太君抗婚》经过创新,最后以刀枪把子开打,场面壮观,热烈火爆,以全武行结局。实是给观众一个精彩的收尾,一个美妙的结局,实是给观众吃了一颗香喷喷的花生米子。过瘾。
 
组建剧团的领头雁
扬州扬子江音像公司总经理,71岁的王俊(原市扬剧团主胡兼作曲家,有第一把“背弓”之称)。他于2005年成立了“扬子江王俊扬剧团”,建团的目的,旨在继承传统,振兴戏曲,挖掘艺术人才,弘扬地方文化。
组织剧团,其“班底”从何而来?成立一个戏剧班子不容易呢。除了聘请场面上吹拉弹拨,锣经板鼓师以外,那就是一堂演员了。而这一堂演员还要行当齐全,才艺非凡。对此,王俊这5、6年来是煞费了苦心,绞尽了脑汁。
他不惜身份,放下架子,到处寻访和挖掘人才。他前后深入到杨寿、溱潼、双沟、江都、邗江、泰兴等四乡八镇。他以伯乐相马的眼力,以文王访贤的精神,到各民间剧团及扬剧文艺沙龙观摩和察看。他总觉得民间剧团,人才济济,不乏卧虎藏龙。无论是剧团退休的优伶,还是民间业余的新秀,他一旦发现其精英,便竭力将埋藏在深土中的珠宝挖掘出来,使他绽放光辉。
有的草根演员,素质好,品格好,扮相好,嗓音好,味儿浓,有闯劲,且表演力亦相当强。王俊想,这些高手倘长期闷在底下,英雄无用武之地,将永无出头之日,实实埋没了英才。
他就是爱这些人才,故尔,他以三顾茅庐的精神,一片求贤若渴的诚意,请他们出山。让他们得有显露头角的机会,发挥已长的空间。展示才艺的平台,纵情敞露的表现。可谓“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如此方能看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绝技。另外,王俊根据他们各自的条件,各自的特长,为他们选择剧本,为他们提供舞台,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面对社会,登台历练。
有的草根演员,毕竟没有进过正规化剧训练,俗话说,没有吃过三年萝卜干饭,缺乏舞台经验,于是,王俊不惜重金聘请名师,对他们针对性的指导,开发式的培养,点拨他们,指导他们,提高他们的演艺水平。
这就是王俊从发现人才到挖掘人才,从请进人才到培育人才,从推荐人才到包装人才的心智。王俊尽心尽力的将他们培养成一流的水平,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一流演员。这5、6年来王俊不下培养出数百名演员。故扬子江王俊扬剧团(下面还有剧团)的班底,人员众多,阵容强大。都是炉火纯青,艺术超群的实力派。对于这点评价,毫不过誉。所谓窥斑见豹,单从《佘太君抗婚》这部戏来说,不难看出该团的潜在力和震撼力。该团的演员,有“周派”(周小培)、“李派”(李开敏),“高派”(高秀英),“华派”(华素琴),“金派”(金运贵),“武派”(武麟童)等各派人物。可谓群英荟萃,流派纷呈。
王俊建团,务使生旦净丑,各尽其能,唱念做打,精益求精。以期达到最高的境界,最高的层次,最高的亮点,最高的水平。我们祝愿他更上一层楼。 

图“刘家培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29)
74.4%
踩一下
(10)
25.6%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