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天长市两河公园情人桥下,一支老年业余演唱队正在演唱扬剧《王宝钏》,前来听小戏、品音乐的市民熙熙攘攘。这已经成了天长社区群众每晚的必修课。 “不图回报,真情奉献” “我们几位都是街道社区里的文艺爱好者,虽然退休了,但身体都挺好,于是聚在一起,吹拉弹唱,不图回报,为的是和大伙同乐。 ”演唱队领头人张文龙老人说。 张老此言不虚。随着天长市红草湖湿地公园、两河公园、市民广场等一批民生工程相继建成,前来游园、散步的社区群众越来越多。常聚在一起唱戏娱乐的张文龙、张运生、陶春娣、施梅珍等五六位老年文艺爱好者,想到市民虽然有了健身休闲场所,但缺少与之相匹配的文化娱乐活动,如能将人文景观与文艺活动融为一体,让社区群众在健身休闲的同时也能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那该多好啊!几位老人一合计,于2010年4月自发组成社区老年演唱队,为散步、游园的人们演唱扬剧、革命歌曲等。 “从年轻时起,我就喜欢唱歌跳舞。随着两河公园的建成,我们每天晚上都在这里唱歌、唱扬剧,自愿为社区群众献歌,愉悦身心。 ”退休女工施梅珍是老年演唱队的热心组织者之一,也是文艺晚会的主持人,每逢演员衔接不上,或节目出现断档,她就用自己甜美的歌声和幽默诙谐的笑话、故事,把晚会组织得有声有色,施梅珍被观众称之为演唱活动少不了的“润滑剂”。 “梦想大舞台,有梦你就来” “演唱队自成立以来,也面临许多困难,但困难咱自己克服,欢乐大伙共同分享,我们的口号是‘梦想大舞台,有梦你就来’。 ”演唱队另一位组织者,69岁的退休职工张运生老先生由衷地说,两年来,老年文艺演唱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艰辛而快乐的旅程。 没有演员,自己请。 “起先,演唱队只有五六人,总是唱那几个扬剧段子,老面孔、老腔调,观众听腻了。”怎么办?为注入新活力,他们一是通过不间断的演唱活动吸引文艺爱好者参与,二是广辟途径上门请。他们跑遍了汉涧、铜城、秦栏等20多个乡镇,联系民间艺人。现在,参加演唱队的老人已达30多人。 没有场地,自己找。 “刚开始,演唱队的演出场地到处流动,因此,我们被社区群众戏称为‘吉普赛式演唱队’。 ”两河公园项目部被几位老人锲而不舍的精神感染了,特地把两河公园主景区——“情人桥”北侧桥下的开阔地整理出来,搭建了简易舞台、安装灯光和座椅,作为演唱队固定的活动场所,并为老人们无偿提供水电服务。老年演唱队从此有了自己的“家”。 没有乐器,自己筹。演唱队组建之初,只有两把胡琴、一把唢呐和一只老掉牙的琵琶,远远满足不了演唱的需要。张文龙等几位骨干下决心组建自己的“乐队”。于是,他们向市老年大学、市文化馆以及社会上的热心人求助。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市老年大学向演唱队无偿提供一套大功率音响设备,随后天长街道干部、文艺爱好者潘桂标慷慨解囊为演唱队捐献了一套小功率音响设备。为了与音响设备配套,张文龙、张运生几位老人凑份子,购置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和多功能电子琴。从此老年演唱队有了自己的“乐队”。 “唱群众最喜爱的歌” “文艺演出要面向观众,唱群众最喜爱的歌。 ”据张文龙介绍,为使演唱活动能让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结构的人都得到满足,演唱队将流行歌曲、革命歌曲,与当地百姓喜爱的扬剧串联起来。一场晚会,常常是革命歌曲开场,流行歌曲穿插其中,扬剧曲目主导压轴,京剧、黄梅戏点缀其间。两年来,他们精心排练扬剧传统曲目,先后演唱《过千山》、《狸猫换太子》、《梁山伯与祝英台》等20多部扬剧名段。 “台柱子”陶春娣,青年时代是天长市扬剧团著名旦角,她的演唱字正腔圆,韵味纯正,功底深厚,其优美动听的唱腔令戏迷们倾倒,几十里外的戏迷都不辞路途遥远,专程赶来看她的表演。陶春娣不光自己唱,还带了10多位不同年龄的“弟子”,白天教他们学,晚上带他们唱。不仅如此,他们还适应时代要求,将社会生活中的新人新事编进扬剧曲目中。 《孝媳妇李三妹》、《兄妹侍双亲》、《打工路上》等10多个新编扬剧唱段,在陶春娣和其他几位老人的精心编排下,分别与观众见面,赢得欢迎。 老年演唱队积极参与市政府组织的文化活动,把欢乐送给乡村群众。每年正月十五闹新春、端午节爱国歌舞晚会、中秋赏月文艺晚会等,老年演唱队都要崭露头角。“大家有请必到,不取分文,走进农家场院,把精彩的扬剧送到庄户人家心坎上。 ”张运生说,两年来,老年演唱队先后深入秦栏、汉涧等地,演出50余场次。 15个镇和街道的敬老院、40多所中小学都留下了他们闪光的足迹。(通讯员宣金祥 陈开云) (责任编辑:水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