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动态 演出安排 站内新闻 文化新闻 戏剧新闻 其他新闻 信息公开 党建工作 戏迷动态 视频新闻 媒体合作 专题文章表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扬剧动态 > 扬剧动态 >

细数古城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间:2006-06-30 14:03来源: 作者: 点击:




 

扬州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世世代代的扬州人在这里留下了数不尽的工艺瑰宝,听不完的千古绝唱。
    扬州雕版印刷技艺、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扬州玉雕、扬州剪纸、扬州八刻、扬派盆景、“扬州三把刀”以及江都金属工艺,都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扬州清曲、扬州评话、扬州弹词、扬州民歌、扬剧以及扬州木偶戏,也都唱响了大江南北;扬州的“老字号”,星罗棋布,远播芳馨,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扬州的民风民俗,隽永典雅,超越时空。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构成了扬州文化的精髓,体现了扬州人民非凡的文化创造力和特有的地域文化精神,承载着扬州的古代文明与历史辉煌,是扬州人民的骄傲。
    民族民间文化,是不能丢弃的根。传承和保护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也是全民族的使命。多年来,扬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目前全市现有各级文保单位29处,2005年投资1.5亿元的扬州博物馆和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建成开放。当我们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展示这一朵朵古城奇葩的时候,想得更多的便是这种责任和使命,期待和迎接的是民族民间文化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雕版印刷技艺

    中国雕版印刷术是一种民族特征鲜明、传统技艺高度集中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成为人类创作天才代表性的突出价值、特殊的历史文化研究和认识价值、杰出的文学艺术价值、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出版价值,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不同凡响的贡献。
    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始于唐代,宋、元、明均有发展,及至清代达到空前兴盛。扬州曾经是历代的全国印刷中心之一,清代扬州诗局奉旨刊刻的《全唐诗》因校刻俱精而在全国产生过重大影响。
    传统的雕版印刷工艺流程极为复杂,包含备料、雕版、刷印与套色、装帧4个环节。整个工艺流程古朴而典雅,其中饾版印刷所表达出来的笔墨精神和质感,有“再创造艺术”之誉,现代印刷术也无法实现和达到其效果。中国雕版印刷的作品浩如烟海,不乏珍品和精品。而今这些古籍版和图书成品都已成为国宝。
    目前国内唯有扬州的广陵古籍刻印社保存着全套雕版印刷工艺,集中着一批雕版印刷艺人,珍藏着近30万块雕版版片,继续采用传统工艺印刷线装古籍,使中国的雕版印刷传统工艺及其文化形态一灯不灭,薪火相传,造福人类,被誉为“江苏一宝”,乃至“全国一宝”。

 

扬州漆器髹饰技艺

    扬州漆器髹饰技艺起于战国、兴于汉唐、盛于明清,千百年来以其富丽典雅的艺术风格和搜神夺巧的制作技艺蜚声中外,为中华传统工艺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经2000多年来历代名家高手的心摹手追,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日臻完美,其格调清新,典雅绚丽,极富东方神韵,成为中国传统漆器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在艺术风格上,她兼具北派漆器的雄浑和南派漆器的精致于一身,同时又深深印刻着古城扬州这一方水土所独有的地理和人文特征;在工艺技法上,点螺、雕漆、雕漆嵌玉、刻漆、平磨螺钿、彩绘(雕填)、骨石镶嵌、楠木雕漆砂砚、磨漆画等装饰工艺各具特色、精妙神奇。
    当代扬州漆器艺术正处于炉火纯青的全盛期,工艺种类齐全,精品佳作迭出,尤以扬州漆器厂的“漆花”牌(江苏省著名商标)漆器最负盛名,多次荣获国际国内金、银质奖,数十件产品被选为国礼赠送国际友人,在人民大会堂等重要接待场所陈列或被国家征集为珍品收藏。2004年,扬州漆器髹饰技艺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原产地保护。

 

扬州玉雕

    扬州琢玉工艺已有5300多年的历史。随着扬州上三度繁荣,百业兴盛,扬州琢玉工艺出现过汉、唐、清3次高峰。清代中叶,扬州玉雕大师云集,技盖群雄,精品频现,名扬京师,成为全国琢玉中心。
    扬州玉雕将阴线刻、深浅浮雕、立体圆雕、镂空雕等多种技法融于一体,逐步形成了体现、代表扬州传统文化特色的“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基本特征。扬州玉雕千百年来一直凭借自身精湛的技艺、高雅的艺术品位和浓厚的文化气息而闻名于世。
    新中国建立以后,扬州玉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扬州玉器厂经过50年的艰苦创业,精品纷呈,数十件产品在国际、国内获得大奖或被国家作为珍品收藏;创办了扬州玉器学校,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扬州玉雕传承人;成立了扬州玉器研究所,从而深入挖掘和丰富了扬州玉雕的文化内涵,推动中国玉文化事业的迅猛发展。

 

扬 剧

    扬剧是在扬州花鼓戏和香火戏的基础上,吸收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而成的地方剧种。至20世纪初以来,扬剧以特有的艺术魅力,得到迅速发展和流行,《百年挂帅》、《夺印》、《皮五辣子》等剧目都曾风靡全国。
    扬剧产生于民间,以扬州方言念唱,具质朴、生动、贴近生活的特点,因而特别擅长表现中下层普通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俗中有雅,雅俗共赏。扬剧曲调丰富多彩,表现力强。
    扬剧是古城文化的代表,深受扬州人民的喜爱,代代相传。扬剧有着较高的观赏性和审美性,且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特定地域的审美理念,具有历史文化的认知、研究价值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拥有一批有建树有影响的演员,是戏剧文化宝库中的独特财富。

 

扬州剪纸

    扬州剪纸根植于人民大众之中,千百年来,以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殊异的艺术风格,适应各个时代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美化着人民大众的生活。
    扬州剪纸,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求变求新,形成了特有的“剪味纸感”和艺术魅力。扬州剪纸是南方剪纸代表作,“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工,美在人间永不朽”。
    张永寿先生是扬州剪纸的杰出代表,他引领了扬州剪纸从实用性向装饰性和艺术性方向的转化,把民间艺术的审美品格推到了一个更高、更宽、更有深度的境界,以独步一时的风格魅力在中国剪纸艺术史上留下了久远的影响。

 

扬州清曲

    扬州清曲始于元,成于明,盛于清,又称广陵清曲、扬州小曲、扬州小唱等,至今有600多年历史。扬州清曲南北交融,雅俗共赏,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江苏省代表性民间曲种之一。扬州清曲艺术底蕴丰厚,有500多种曲目,140多个曲牌,并对国内许多戏曲和曲艺的形成与发展,特别是对扬州地方戏剧扬剧音乐的形成有过重要的影响。一曲《好一朵茉莉花》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其音乐源头即是扬州清曲中的一个著名曲牌[鲜花调]。
    扬州清曲以丝弦乐伴奏为主体,有四胡、二胡、琵琶、三弦、扬琴等,又以擅板、瓷盘(瓦碟)、酒杯为敲击乐,演唱者各操一种乐器,“手口相应”的表现技巧,体现了这一古典曲艺的传统美学特征。
    扬州清曲曲词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品位。扬州清曲创作中遣词造句富有文采,意象深远,韵味无穷,具有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认识研究价值。清曲的许多曲目力透着扬州地方民众共有的审美情趣,人们可以从中辨别出美与丑,品析出对生活的真知灼见。

 

扬州评话

    扬州评话源远流长,在汉代扬州已有说唱艺人的活动。作为曲种,它的历史约有400年。明末出现了杰出说书家柳敬亭,他以高超的语言艺术成为评话的典范,被评话艺人称为祖师爷。现代又涌现了王少堂等评话大师,使扬州评话名扬海内外。
    扬州评话传统书目十分丰富,代表性书目有《水浒》、《三国》等,另有《清风闸》、《飞跎传》等为本曲种独有书目。自清代以来,其风格流派众多,近现代最著名的流派,是以王少堂为代表的“王氏水浒”,以康重华为代表的“康氏三国”。
    扬州评话以扬州方言说表,多为一人表演,只说不唱,说表生动、形象、细腻、严谨、深刻、实在。它的传授方式,分为家传、师承两种,均采用口传心授的古老方法。


(责任编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