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动态 演出安排 站内新闻 文化新闻 戏剧新闻 其他新闻 信息公开 党建工作 戏迷动态 视频新闻 媒体合作 专题文章表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扬剧动态 > 扬剧动态 >

2006,扬城遍开“艺术花”

时间:2006-12-26 16:09来源: 作者: 点击:




   2006这条河流,在身边慢慢流淌过去,当我们回头望时,记忆中,曾停留过多少歌舞的影子,点缀过多少曲艺的痕迹。扬州的艺术院团,正如风中摇曳的艺术花朵,开合之间,吐纳芬芳。“你未见此花,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此花一时明亮起来”。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些绚丽灿烂的花儿。

2006,扬城遍开“艺术花”

琼花篇

  百年扬剧谱新乐章

  “维扬好,灵宇有琼花。千点珍珠擎素蕊,一环名玉破香葩”。琼花是扬州市花,扬剧是扬州人民世代相传的剧种。扬剧,早已融入了扬州市民的生活。

  虽说扬剧根深蒂固,但今年的扬剧演出场次多了,节目样式多了,和市民更加亲近了。可以说,扬剧完全渗透进扬州这座城市的血脉中了。

  由市总工会、市扬剧团、市新兴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及扬州晚报联合主办的《周周看扬剧》已经完全成为了扬州戏迷每周的节日,春夏秋冬,每场演出的爆满,都验证着这种艺术的强盛生命力。今年10月,扬剧团的演员们首次洗尽油彩,在舞台上和戏迷们进行联欢,从中可以看到扬剧的戏迷已经分布在各个阶层。其中,有博士生、大学生,也有寻常百姓;有年过8旬的老者,也有9岁的学语幼童。

  古老的戏剧需要充实时代的内容,除了《十把穿金扇》、《赵五娘》等传统剧目脍炙人口,现代扬剧《真假二十四小时》请来了国内一流的导演和编剧,重新打造灯光和舞美,斥资十几万元精心排演,浓浓的现代气息将带给戏迷们莫大的惊喜。

  而在12月1日,扬州市扬剧团成功租下友好会馆,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剧场。扬剧团以前一直没有自己的剧场,现在以友好会馆为依托,就可以建立起集保护、研究、演出、培训于一身的扬剧艺术基地,并打造成展示扬州地域文化风情的一扇窗口。

  市扬剧团团长李政成不无感慨地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扬剧团的演员们每演出一场,都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进行排练,可所得报酬不过几十元。为了发扬扬剧,演员们都过着一种近乎苦行僧的生活。明年开始,剧团将“一分为二”,分为两支队伍,保证有一支队伍送戏下乡,让扬剧的唱腔弥漫在所有乡村的小道上;而另一支队伍则以友好会馆为基地,潜心排练剧目,让艺术之葩开得更为鲜艳。

  芍药篇

  “芍药梢头,红红白白,一种几千般”。芍药自古是扬州名花,随着岁月的变迁,开遍中国的土地。而在今年,扬州木偶的足迹也踏遍了大江南北。这其中,有走市场道路的甜头,也尝到了一丝遗憾的苦涩。

  扬州是杖头木偶的故乡,可在过去的岁月里,看木偶的观众越来越少了。直到今年5月,一个全新的木偶形象出现了,人偶同台的《白雪公主》从

  一出世,就吸引住了小朋友们的眼球。

  从5月到12月,人偶剧《白雪公主》已经演出了110多场,足迹踏遍了江苏省内的大部分城市,以及河南、山东、安徽、湖南、湖北、广东等省份。所到之处,都受到当地小观众的热烈追捧。由于吸收了现代动漫的因素,木偶更传神,表演更生动,在各地的票房收入也都很可观。走市场的道路,为木偶剧团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牡丹篇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牡丹花开,富贵堂皇。扬州曲艺今年大放异彩,在全国、省内的各种评奖活动中,绽放出让人侧目的光彩。

  9月23日晚间,本报记者曾亲身见证,在南京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的颁奖晚会上,扬州曲艺一举摘得两朵代表全国最高水平的“牡丹”。殷伯达以《一代儒将陈毅》夺得“牡丹奖”文学奖,而由徐德明、李真合作完成的《从王派水浒看扬州评话的艺术形态特征》则夺得了“牡丹奖”理论奖。在一届“牡丹奖”评选中一举夺得两个奖项,在扬州曲艺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当人们还沉寂在“牡丹奖”的喜悦中时,扬州曲艺又传佳音。9月25日,首届江苏省曲艺最高奖项“芦花奖”揭晓,扬州曲艺又一举拔得四根“芦花”。扬州清曲表演《扬州小巷》获得节目奖、谭敏获得新人奖、李仁珍获得表演奖、韦明铧所著《把栏杆拍遍》获得理论奖,获奖数目在全省曲艺团体中名列前茅。其中,节目奖、新人奖、理论奖均只有扬州曲艺唯一获奖。由于江苏曲艺界规定,今后只有获得“芦花奖”后才能申报“牡丹奖”,所以扬州曲艺在今后可谓后劲十足。

  11月,扬州曲艺再次焕发光彩,在第五届江苏省曲艺节中,扬州曲艺在四个奖项中全部获奖,实现了“大满贯”。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曲艺家挑起了振兴曲艺的大梁。其中,包伟就获得了优秀表演奖的荣誉。对于从事了扬州曲艺20多年的她来说,可谓实至名归。2003年,她曾经走入央视《南腔北调》节目,说了一年的《双珠凤》,成为扬州曲艺第一位在央视说长篇弹词的演员。但在包伟看来,个人的荣誉再大,也是包含在博大精深的扬州曲艺文化之中的,评话、清曲、弹词,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都经久不衰。然而,传统的艺术要获得更大的精彩,就必须对老艺术进行新创作。

  包伟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扬州曲艺停滞不前,就不会收获今年的“获奖年”。近年来,扬州曲艺在变化,曲牌、弹伴方面融入了时代的新鲜感觉。传统的曲牌、弹伴都比较呆板,虽说在剧场、茶楼里的演出也能应付,但走出扬州,就立刻显得局促。如今,在扬州曲艺中,融入了民歌的唱法,通俗易接受。演唱过程中也随着情节忽快忽慢,抒情的地方还加入独奏,传统曲艺往往一加入新的内容,就会让听众耳目一新。

  身为扬州曲艺团的艺委会主任,包伟在保证正常的演出场次外,逐渐把工作重心往培养新人上转移。让她倍感欣慰的是,扬州曲艺的新人们成长很快,有一些已经具有丰富的演出经验,完全可以担当大任。

  木偶剧团团长陈年生告诉记者,人偶同台表演是一次全新的尝试,现在在全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空间,很多演出公司主动找上门来,联系演出事宜。木偶剧团借着出行的机会,也开拓了一些从未涉足的市场。人偶同台的成功,并不代表着可以丢弃传统的木偶技艺,市场火了,传统的技艺也要发扬光大。剧场里的收益多了,公益型活动、学校和旅游景点的演出同样要全面开花。

  但是,在所有木偶剧团演员的心中,《琼花仙子》冲击省精品舞台工程未果,是今年无法绕开的遗憾。《琼花仙子》在这项评选上的失利,也让扬州缺席省级精品工程的时间再次延长。平心而论,《琼花仙子》是扬州木偶剧团的名牌剧目,1995年公演以后,获奖无数。1998年,《琼花仙子》就曾荣获文化部第八届文华新剧目奖、文华表演奖、文华剧目奖;此次《琼花仙子》再次登台,从木偶造型到人物服装,从舞美到特技,全部出新,在扬州大剧院里的演出好评如潮,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为何还是未能得到评委的青睐?

  《琼花仙子》导演焦锋惋惜地告诉记者,在他看来,缺少现代元素,是造成《琼花仙子》功亏一篑的主要原因。10年前,《琼花仙子》能够打动观众。10年后的今天,故事情节的缓慢、合理性不够通畅等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台词、音乐仍然使用的10年前的剧本,这些都是《琼花仙子》二度创作上的“硬伤”。艺术是不能停滞的,《琼花仙子》只要进行重新编排,完全可以绽放出更加美丽的笑颜。

  水仙篇

  扬州歌舞重获新生  “水仙恰试新梳裹,缟袂霞衣争婀娜”。水仙花,亭亭玉立,朴实无华的根茎中长出那么娇嫩婉约的花朵,其中的蜕变让人折服。而在今年1月1日,扬州市歌舞团也在蜕变中迎来了剧团的重生。

  今年的1月1日,成为了扬州市歌舞团划时代的一天。演出团的成立,改变了一成不变的机制,宛如一缕阳光,透射进原本沉闷的环境之中。嫩绿的叶芽,经过一年的成长,已经芳香四溢。

  扬州市歌舞团演出团的负责人秦如峰介绍,以前剧团的生存状态很被动,完全是“等着天上掉馅饼”,今年刚成立的演出团,从用人到演出,全部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不受约束,不受限制,所有的演员都可以“轻装上阵”,无论是演员还是作品,都呈现出勃勃的生机。

  以舞蹈队为班底的演出团,业务人员主动出击,四处找市场,演出团在今年承接了很多大型演出,如扬州“4·18”开幕式,古运河畔翩翩起舞;镇江市经贸旅游节,金山脚下放声嘹歌;泰兴银杏节,金叶银果和歌声舞姿交相辉映……不但扬州的观众折服了,周边城市也领略了扬州歌舞的风采。在一次全省歌舞的汇演中,一位资深专家更是盛赞:“扬州的歌舞没话说。”

  演出的成功,并没有放慢歌舞团追求艺术的舞步。《九九艳阳天》在江苏省新人新作大赛中,名列舞蹈类创作奖的首位,此外还夺得表演奖三等奖的殊荣。每年一次的全省艺术处处长、歌舞团团长年会也首次落户扬州,凸显出扬州歌舞团在全省的地位。

  在歌舞团的未来蓝图中,今年的改革已经取得了成效,基础夯实在了,接下来就要“招兵买马,扩大阵地”了。不仅是省内的市场,山东、安徽、浙江的演出市场也要在明年取得收获,市场大了,现在的队伍明显感觉容量嫌小,明年还将招聘一大批优秀的舞蹈演员和声乐方面的人才,向“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目标更上层楼。  

记者 王鑫 摄影 赵军 王鑫


(责任编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