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演出场次排到后年 如皋的九华通剧团是一个有着25年历史的民营团体,专演南通僮子戏,活跃在农村的田间地头。团长杨建平说:“南通农村有这样的风俗,婚丧嫁娶、做寿、搬家,甚至企业主答谢乡亲,都要包一台戏曲或是综艺演出,民营团体的优势是送戏上门,物美价廉,我们一场戏才卖600块钱,每天演两三场都忙不过来,连后年上半年的演出场次都排满了。我们晚上在各村跑,几乎每个村都能看到演出。”由于群众需要,他们把黄梅戏、越剧等剧种的剧目改编成通剧,使得通剧剧目从10多本发展到120多本,而且演员身兼道具、舞美等多职,12个人就能唱《红楼梦》,最多的一人能饰5个角色。 九华通剧团的忙碌只是民营演出团体演出红火的一个缩影,在参加调演的24个民营团体中,绝大多数年演出场次都在400场以上。在农村的大院、晒场,城市的社区、酒店、广场、旅游景点、促销活动现场,都能看到民营剧团演员们的身影。 省文化厅副厅长马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民营演出团体有两大贡献,一是开辟了农村演出市场的新天地,丰富了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保护了地方小剧种和特色歌舞,没有他们,一大批文化遗产可能会面临消亡。 优势: 机制灵活,善于寻找市场 周文达从国有艺术院团退休后,到民营苏州兰芽昆曲艺术剧团打工,他对民营院团开拓市场的勇气和灵活的演出机制感触颇深:“拿《牡丹亭·寻梦》来说,台上就两个演员,以前国有剧团出去,要8人乐队,服装、道具、化妆都有专人,还得有一个领队。而兰芽团出去,两个演员就够,顶多再加一个人搬桌子放音乐。国有剧团大部分是在剧场里等着人来看,而民营剧团则走进社区、学校、酒店、旅游景点甚至企业庆典等场合,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培育市场。” 兰芽的演员都是昆曲专业5年本科的毕业生,演员屠振艺说:“如果进了专业团体,我们这样的新人恐怕连龙套都跑不上,但现在我们常常每人每天唱10来个折子戏,很辛苦,但也很锻炼人。”生存压力逼出了灵活的演出机制,兰芽的演出分4类,20多人的团一年能挣70万元。 与国有艺术团体相比,民营演出团体有其自身的优势:送戏上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节目;人员精简,价格便宜,戏曲演出一般在1000元以内,综艺类演出不超过5000元;观众点什么就演什么,提供方便快捷的文化“自助餐”…… 在民营演出最繁荣的如皋市,民营演出已经形成了产业链条,当地活跃着100多家民营团体,还有数百家出租舞台和音响的公司,演员下车就能上台演出,下台就能上车赶场,非常方便。 瓶颈: 创作能力弱,水准待提高 应当承认,一些办得比较好的民营演出团体,早已不是人们印象中的“草台班子”,他们或是吸纳国有院团退休、分流人员,或是招聘艺术专业学校毕业生;或是借用名角,使演出达到专业水准,不仅参加十运会、特奥会、明星演唱会等大型、高端演出,还能漂洋过海,挣美元日元欧元。 但是民营演出红火的同时,也存在着发展瓶颈。扬州汪琴艺术团团长汪琴说,民营表演团体多数处于低水平、小规模的粗放状态,剧本创作力量薄弱,缺乏竞争力量,格调不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和扶持。 在这方面,如皋市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该市每年都进行创作比赛,从中选出30个左右的歌舞、相声、戏曲、小品节目免费发放给民营团体演出;每年进行文艺调演,加强民营团体交流切磋;成立行业协会,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发动民营团体互相监督,基本杜绝了封建迷信和淫秽色情演出。 据悉,我省将出台有关政策对民营演出团体加以扶持:允许民营团体以合资、合作、并购等形式参与国有文艺院团的转企改制;鼓励民营表演团体参加全国、全省性文艺评奖、调演活动,并与国有文艺表演院团享有同等待遇;鼓励民营表演团体参加政府对外文化交流项目的招标活动;鼓励民营表演团体演职人员参加国家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并与国有文艺表演团实行同一标准……以此推动基层文化市场的发展繁荣。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