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引擎】 2007年2月9日,全市文化局长会议在仪征召开。会议为期一天,聚集了扬州所有文化单位的“掌门人”。如果说文化扬州正在春风十里路上快马疾鞭,那么这次会议就是路途上的一个驿站。我们站在这里,回眸2006,感悟风生水起,风驰电掣。我们站在这里,展望2007,憧憬风光无限,风景旖旎。 回眸2006之演出篇 自古歌吹是扬州,扬州城里,从来不缺少丝弦声声。2006年4月18日,满城烟花弥漫时,一场盛大的演出正在古运河畔上演。歌声为千古流淌的运河水插上了翅膀,运河水为流动的歌声增添了厚重的底蕴。《运河风情》成为很多人心目中挥之不去的风景。 在运河两岸的亲水平台,在康山文化园内,12个演出点同时歌舞升平,各种具有扬州特色的传统艺术和民俗表演穿插其中,3500名群众演员沉浸于欢乐之中。 回眸2006之舞台篇 舞台上的色彩总是如此绚丽多姿。木偶剧团的大型人偶童话剧《白雪公主》在全国演出107场,演出收入近百万元;加工修改后的《琼花仙子》,获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名奖。扬剧团创排了扬剧《真假二十四小时》,在古老的艺术形式里注入了时代的内容;改编的《十把穿金扇》、《赵五娘》等,在“周周看扬剧”里和戏迷们见面;扬剧剧本《盛世缘》已经完成了第三稿创作。歌舞团新创了一批优秀歌舞节目,舞蹈《九九艳阳天》在全省第二届新人新作大赛中摘金夺银,奖次排名全省前列。文化艺术学校的群舞《杨柳轻扬》进京比赛,摘得中国文华奖艺术院校三等奖。扬州曲艺也摘得两朵“牡丹”归。 回眸2006之申遗篇 2006年6月10日,那是一个举市欢腾的日子。作为全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扬州城也注入了自己的诠释。评话、扬剧、清曲、剪纸、玉雕、漆器、雕版印刷技艺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齐齐登台亮相。同日,扬州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启动仪式也宣告了扬州正式确立了申报世界遗产的愿望。 下半年,扬州市深厚积淀的文化再次让扬州人骄傲了一把。扬州弹词、扬州三把刀等16个项目,李开敏等6名传承人名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莲花桥和白塔、大明寺、吴氏宅第、小盘谷、朱自清故居、高邮当铺,扬州的“国保”名单再次增添了6个光彩熠熠的名字。 回眸2006之监管篇 如果说网吧是一把双刃剑,那么有力的监管就是“剑鞘”。市文化稽查队以查处网吧、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为重点,开展“百日整治集中行动”。共出动检查人员16874人次,检查网吧10372家次,取缔“黑网吧”5家,确保扬州城里网络世界的纯净。 “反盗版百日行动”中,出动执法人员3900多人次,检查经营场所2000多家次,共收缴非法音像制品8万余张,取缔游商、摊点92个。通过建立音像制品快速流通渠道,使得音像市场正版率明显提高。“百日雷霆”专项治理,对全市的走私光盘、色情网站、有害卡通图册、淫秽“口袋书”等开展集中整治。共组织集中行动32次,取缔无证摊点35个,收缴非法出版物共计近18万册(张、盘)。 回眸2006之出版篇 一个城市的出版社,往往能体现出这座城市的品位。2006年,广陵书社策划出版的70种图书中,每一本都能掂量出城市的重量。《扬州地方文献丛刊》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新编汪中集》获二等奖。一批图书获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一、二等奖和优秀通俗读物奖。 扬州清曲历史悠久,韦人先生所著的《扬州清曲》历时三年,终现世人面前。全书共计120万字。这也是扬州清曲600年历史上首次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扬州清曲史料、曲谱、曲目、曲论以及艺人生平的集成著作,是当今一部“扬州清曲大全”。 回眸2006之县市篇 我们不能忽略,在扬州市区之外,文化事业前进的步伐——</p><p> 仪征市先后开展了“平安网吧创建”、“高考前夕网吧整治”、“全市网吧百日整治集中行动”等专项行动。在“平安网吧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绿色网吧”的新概念,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超时营业等社会反响强烈的违规经营现象大幅减少。 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培育了江都绚丽的“龙川文化”,也为戏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江都的扬剧又渲染上了一层鲜明的地方特色。《江都公主——刘细君》讲述了汉代江都公主刘细君远嫁西域乌孙,成为中国史上“和亲”第一人;以江上青和许晓轩烈士光辉事迹为题材,创作了大型扬剧《江上青》和《许晓轩》;以优秀中学校长为原型,《孙仁和》让主人公栩栩如生。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们更需要书籍的滋养。2006年8月,高邮市建成了郭集大营村等5个首批“农家书屋”,10月,建成了卸甲北戴村等5个“农家书屋”,到了年底,菱塘村等5个“农家书屋”也出现在乡亲们面前。从此以后,书香漫农家,农民渴望读书的愿望不再遥不可及。 多年以来,宝应县农村文化站普遍存在阵地面积小、活动内容少、站房简陋老化的现象,全市唯一的无房站就在宝应。去年,这样的现象逐步得到缓解。山阳、夏集两个镇均新建文化站站房,射阳湖镇将1000多平方米的镇政府办公楼全部交文化站使用,西安丰镇迁出一所1000多平方米的幼儿园,当地农民终于拥有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新阵地。 【小编插话】 2006,扬州文化大丰收!扬州多个项目进入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录,位居全省前列;扬剧、木偶和清曲红红火火,传统艺术再添新风采;县市文化建设大跨越,成绩骄人有目共睹……数不尽的喜讯,让每一个扬州人连连叫好! 烟花三月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