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也必须按照中国城市本身的特色来进行,那就是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实际、中国城市的特色。我在20年前曾经提出过历史文化名城的三大支柱,一是体形环境,即城市的总体布局、城垣、街巷、古建筑、文物古迹等等,二是文化传统的保存和弘扬发展,即现在保护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当时曾提出“有声有韵”。三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除了有体有形的文物史迹和体形环境风貌之外,还有历代相传有声有韵充满活力的历史文化传统。它们随着时代的步伐在不断的改革、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有些国家称之为“无形文化财”,如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其保护的方法虽有共同的原则,可以借鉴,但也各有特点。不仅中国如此,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地区都是如此。历史文化名城是生活着的,发展着的,保护应根据各自的特点来处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文物保护不尽相同,它是生活着的,发展着的,不能按文物那样来保护与管理,不能按文物法中的“不改变原状”来对待。公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时候,就对在历史上曾经显赫一时的历史文化名城燕下都、周丰镐、曹魏邺城等古城遗址进行过讨论,因为它们已经成了文物,而北京、西安、洛阳、成都等历史文化名城则是活生生的、发展着的,不能一点不改变原状。因此,除了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文物保护单位必须按文物法不改原状和有关规定办理之外,其余的环境风貌、经济发展和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应根据各自的特点来处理。 非物质文化,并不亚于文物古迹和城市体形、环境风貌的重要性。比如北京如果只有故宫、天坛、北海、颐和园,而没有京剧、评剧、曲剧、相声、杂耍、景泰兰、雕漆、料器、烤鸭、涮羊肉、仿膳、豆汁等,那就逊色多了。扬州如果没有扬剧、扬州评话、清章、广陵琴派、竹枝词、扬州学派、冶春诗社、雕版印术、玉雕、刺绣、淮扬糕点、扬菜等,而只有瘦西湖、观音山、个园等那也就乏味多了。所有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样,既要有体有形的文物古迹、古建筑,也要有声有韵、有品有赏的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遗存好比躯壳,非物质文化好比精神,没有躯壳精神无所依托,没有精神躯壳空泛无味,两者可见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国务院公布的500多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历史文化名城占了极大的数量,但是还远远不够,因此还须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查,摸清家底,特别是那些已经失传或行将消失的东西,要花很大的力量去发掘和整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密不可分,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如果说物质文化是非物质文化的载体或成果体现,而非物质文化则是物质文化的源泉或产生的启迪,比如一座建筑物如果没有设计人、没有施工的人力技术,这座建筑物就不可能出现。而这座建筑物正是设计和施工者智慧和技能的载体,无法分割。 我国由于历史悠久,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交融结合,更是难以划分。例如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古琴、昆曲,琴章琴韵,必须靠琴来演出,昆曲也必须有舞台、服装、乐器、道具等才能演出。不仅如此,中国的遗产自然与文化与是难以分割,其中尤以与自然双遗产特别显著。就是以纯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的黄龙、九寨沟,其中也有古代寺庙和古村寨等古建筑,黄龙自然遗产就是因其中有个明代寺庙黄龙寺而为名的。以纯文化遗产列入的武当山古建筑群就交融生根于绝妙的自然的地形、地质、地貌的特色环境之中。以文化遗产名义列入的青城山、都江堰,其中的青城山自古即以“青城天下幽”而闻名。 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物质与非物质)的集中体现,已由国务院公布的10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包括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500多项的大多数。许多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也在城内或其辖境之内,如何把他们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确是一件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重任。(作者系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