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动态 演出安排 站内新闻 文化新闻 戏剧新闻 其他新闻 信息公开 党建工作戏迷动态 视频新闻 媒体合作 专题文章表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扬剧动态 > 戏迷动态 >

“草根明星”播文化“种子”

时间:2011-10-20 16:33来源:扬州晚报 作者:维萱 嵇长青 点击:




编者按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进。如何以全会精神为指针,进一步推动文化事业大繁荣、文化产业大发展?今起本报推出“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文化惠民”、“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深度聚焦”两个栏目,重点报道全市在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新思考、新探索、新成就。

  9月29日,甘泉街道文化站内欢歌笑语,掌声连连。“欢乐维扬行·百场文艺活动进社区”首站启动仪式在文化站剧场精彩上演,由此拉开为期一年的文艺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村组序幕。

  斗笠舞、莲湘舞、扬剧、黄梅戏、歌伴舞……来自社区艺术团的演员们登台亮相。看着平日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身影在舞台上热力四射,从四面八方赶来的500多名观众笑咧了嘴、拍红了巴掌。

  “我们的演出走到哪里,节目就更新到哪里,欢声笑语就带到哪里。”活动组织者介绍,维扬经过多年培养,已拥有67支文艺团体,演员是群众,节目改编自生活,这种“群众演、演群众”的群众性文艺汇演,已经在维扬坚持了整整9年。维扬区委书记姚苏华高兴地说:“这个欢乐大舞台不仅满足了百姓的精神文化新需求,唤醒大家热爱文化活动、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活动的‘生活自觉’,更为可贵的是,以身边人、身边事,感染、激发全区人民建设幸福维扬的热情。”

  政府搭台,看一群“草根明星”播撒文化“种子”

  每天傍晚,甘泉街道的王学凤大妈就早早吃过晚饭,带着小孙子,抢早来到街道剧场,开门、开灯。再过20分钟,舞蹈队、扬剧队的队员们将聚集于此,开始一天的节目排练。

  王学凤是甘泉新星艺术团舞蹈队队长。四年前,她还是一位纯粹的农村妇女,一个偶然机会结识了扬州歌舞剧团的一位老师。起初学跳舞的时候,这位农村大妈还有点难为情,躲在大树旁看人家翩翩起舞,后来怯生生地跟在队伍后面。如今,王学凤成了舞蹈队的队长、百姓心中的“草根明星”。

  和王学凤一样,不少维扬百姓如今习惯了一种新生活——“白天忙事务,晚上上广场”。许许多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会聚在一起,自编自导文艺演出,为广大群众带来了欢乐。

  范学云,某机械厂总经理,如今有了新头衔:“新星艺术团扬剧队队长”。“老板”变“队长”半年来,老范事业、唱戏两不误,和编剧老师已合作创作了《迟到的孝》、《五好家庭》两本折子戏。

  维扬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广春说,时下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而维扬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期,不少人或多或少表现出一种“焦虑症”,有效抚慰心灵的有效手段之一是群众文化,

它犹如“润滑剂”可以缓解社会矛盾,理顺社会情绪,增加和谐因子。

  如今,维扬区形成了区、街道(乡镇)和村三级群众文化建设网络。全区诞生了康乐艺术队等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群众性文艺组织,涌现出了67支广场舞蹈队、扬剧队、民俗表演队、舞龙队、腰鼓队等文艺社团。在他们的影响下,群众文化活动成为维扬人的生活常态,天天有广场舞、周周有扬剧、月月有汇演,老百姓徜徉其中,自得其乐。    

  一场“争夺战”,看群众文化提速农民变市民进程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北部加快接轨城市,维扬一大批被征地农民住进了新型小区。但是,“洗脚进城”的农民果真变成市民了吗?

  “那时候,感觉无地可种了,我天天打麻将,创造过三天三夜不下场的纪录。”新天地艺术团团长吴丰珍笑说过去的“麻坛辉煌”。后来,因为身体不好,吴大妈改练太极拳,慢慢地结识了广场上的一些舞蹈老师。到了2006年,她拉起了一支800人的广场舞队伍,成了当时扬州市“第一大广场舞团”。由她带出来的队员,又陆续在友谊广场、念香苑广场、沃尔玛广场“另立山头”。在今年“烟花三月”节开幕式上,艺术团在万花园门口表演,许多国外嘉宾争着和他们合影。

  艺术团有一位姓窦的大妈,过去患有乳腺癌,自打跳起广场舞之后,开刀七八年了,连感冒都近不了身。窦大妈自豪地讲:“现在,活着每一天都是快快乐乐的。”

  西湖西峰民俗艺术团团长殷国珠退休以后,爱上了打麻将。后来,他自我解嘲:“殷国珠,殷国珠,打牌趟趟输;殷主任,殷主任,再大的园子一分都不剩。”对麻将失去兴趣后,殷国珠召集附近社区一帮会拉二胡、弹琴的文艺爱好者,周周到小区里表演。他们走到哪,观众就走到哪,掌声就走到哪。

  有一次,由殷国珠发起的一场“票友争麻友”活动,在北翠岗小区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当天,小区里麻友都跑出来看戏,四个棋牌室关了三个。几个老板向110报警说“有人扰民”,民警到场一了解,结果把几个老板狠狠地教育了一顿。    

  “维扬元素”,看群众文艺精品化赢得百姓奖杯口碑    

  前不久,“欢乐维扬行”文艺汇演在沃尔玛广场引起行人驻足,让大家在捧腹之余受到教育。其中,对口评话《扫地健身操》最受欢迎。节目题材取自已退休的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彭年的亲身经历。

  早些时候,80岁的张老在文昌广场上晨练,后来他主动和环卫工人一起打扫卫生。起初环卫工人挺害怕,以为有新人来竞岗。张老解释:“我扫地,不挣钱,只图锻炼一副好身板。”张老的故事很快被群众编成了对口评话剧本。

  “扫地不简单,讲究手、眼、身、法、步。”舞台上,演员身到形到,一个环卫工人的扫地动作变成了一个扫地健身操。台下顿时掌声四起,献给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

  《扫地健身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群众演群众。起初,区文化馆邀请了专业剧团来演,后来剧团有演出任务不来了,干脆让平山乡宣传科长韩才华和一名大学生村官担任“B角”。没想到,这对“备用演员”台上演得活灵活现,引得台下喝彩声一片。

  “讲身边人,说身边事;让群众说,说群众,真实呢!”老百姓这么议论。

  平山乡荷塘月色艺术表演队的现代扬剧《婆媳情》,就像一颗“催泪弹”,俘获了观众的心。台上演员真情演绎,台下观众眼噙热泪。台上台下,情感互动,让人们在欣赏艺术中精神得到了升华。

  《婆媳情》讲述的是一段真实的感人故事。平山乡朱塘村冯庄一位婆婆身患癌症,儿媳妇要借钱替婆婆治病。婆婆劝说:“我儿残疾,儿媳工作又不好,孙子还要上学,不能再花那个冤枉钱了!”儿媳跪地痛哭:“我们这个家,没有了妈妈哪像个家啊!”

  群众演员专业化,群众文艺精品化,是维扬区群众文化的鲜明特征。近几年来,维扬区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不断推动群众文化提升档次,提高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区、街道(乡镇)还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每个社团配备音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邀请扬州曲艺团、扬剧团、歌舞剧团和文化艺术学校的专业老师,为各大社团提供专业辅导。

  “我们真正做到了让政府主导作用和群众主体作用融合互动,换来了百姓对群众文化的交口称赞。”维扬的同志说,在这个群众舞台上,不断演绎着一个人或者一群人,一件事或者一大段事。9年来,无数的百姓故事被搬到了舞台上,生活化、大众化味道特别浓。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