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动态 演出安排 站内新闻文化新闻 戏剧新闻 其他新闻 信息公开 党建工作 戏迷动态 视频新闻 媒体合作 专题文章表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扬剧动态 > 文化新闻 >

扬州道情,亦俗亦雅

时间:2009-04-15 11:06来源: 作者:扬州东东 点击:




编者按:
      道情脱离原先的宗教色彩而回归市井后,在我国的许多地方流行。扬州道情是其中重要的一支。这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品种,简便易演,不像戏曲那样需要服饰装扮,故风行一时。许多文人也为道情作词,最著名的就是郑板桥。当我们陶醉于“老渔翁,一钓竿”悠扬曲调的时候,不妨了解一下这个古老曲种的前世今生。
     【赏析】
  板桥道情字字是真情
    ■宁可
  板桥道情经过扬剧王子李政成的演绎,如今在扬州已是广为流传。其实郑板桥的《道情十首》面世后,被北京一位叫招哥的女子一唱而红遍天下,坊间争相颂其词、歌其曲。汪曾祺先生在其《故里杂记》里也提到有人唱板桥道情“老渔翁,一钓竿……”可惜我们现在听不到民间艺人怀抱渔鼓手打简板唱道情了。
  说到这十首《道情》的来由,板桥说他是仿效先人郑元和。郑元和是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写的《李娃传》中买笑青楼以至沦为乞儿的主人公。这段落难公子咸鱼翻身的故事后来曾被编为戏曲广为流传。板桥从心性上对他很认同。在《沁园春·抒怀》一词中就写过,“荥阳郑,有教歌家世,乞食风情”。
  《道情》的开场白写道:“我先世元和公公,流落人间,教歌度曲。我如今也谱得道情十首,无非是唤醒痴聋,消除烦恼”,大概他是想借此“醒人醒世”。郑板桥怎样让人“醒”?且看他道来。“文章两汉空陈迹,金粉南朝总废尘,李唐赵宋慌忙尽。最可叹龙盘虎踞,尽消磨燕子春灯”,所以功名富贵哪里靠得住呢?时光匆匆,功名终要化尘土,在板桥看来,反不如“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末二句写时光的流转,很使人警觉。“老渔翁”是道情十首中的第一首,字字写景,句句是情,听来意境悠远,心神俱寂,怎不教人偃息尘心,顿生出世之感?
   板桥道情,屡抹屡更,历14年方定稿刊刻。广东省博物馆所收手迹,开场诗写的是:“暑往寒来春夏秋,夕阳西下水东流。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词句多少不同,但痛惜光阴流逝,感慨华年之不永,意思大体是一样的。
  人道板桥之作有真气、真意、真趣。想一想这真气、真意、真趣是什么来头呢?板桥艺术活动最活跃的雍正、乾隆之间,顾炎武、黄宗羲等一代学人主张的经世致用之学行将变成陈迹,取而代之的将是“学问”,是乾嘉的朴学。33岁那年他出游北京,“日放言高论,臧否人物,无所顾忌,坐是得狂名”。他的气、意、趣显然和“学问上天,思想落地” 
     (李泽厚评90年代中国文化界语)的时势是不合拍的。十首《道情》写的是无为,倾述的实是无奈。而也许就是这番踢倒乾坤掀翻世界的不肯穷经皓首的心劲,外化为画为诗为书,才成就了今天的郑板桥吧!
  【渊源】
   扬州道情
   ■朱祥生
  道情是曲艺的类别。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道情始初的唱词,以敷衍道教故事及其传说为题材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道情的题材不再囿于表现道教故事的功能,道情逐步与道曲分离。
  南宋时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为伴奏乐器,后来,道情也称渔鼓。渔鼓又俗曰道筒,此以竹筒为体,长度一般在65至100厘米之间,筒的底端用猪皮或羊皮绷制而成并封于筒的底端,使用时,艺人左臂竖抱渔鼓,右手拍击筒底皮面,使之发出嘭嘭之声;而简板则是又一种打击乐器,以两根长约60余厘米的竹片制作而成。艺人一手拍击渔鼓,一手敲击简板,口中同时演唱曲词,抑或唱、白交融。此技艺充分体现了艺人,既要有较强的说唱功底,又要具备清晰的嗓音及其准确的曲调乃至手中操持渔鼓、简板协调的表现技能。
  扬州道情艺人在说唱时所操渔鼓和简板,其作用为:简板打板,渔鼓打眼,并有一板三眼、一板两眼和一板一眼之分,但艺人唱奏时,应天衣无缝地表现出自然而流畅的艺术风格。
  扬州道情作为南方道情的重要分支,均用扬州方言说唱曲词。自明代起已在扬州流行,至清代在民间更广为传唱。扬州道情所使用的曲牌有20多支。主要有[耍孩儿]、[浪淘沙]、[梨膏糖]、[步步高]。而其他曲牌,则大多吸收扬州当地的民歌或其他唱部曲种,如[跌断桥]、[梳妆台]、[倒扳桨]、[侉侉调]、[杂货调]、[鲜花调]、[银纽丝]、[小上坟]、[钟离调]等。上述曲调,有些与扬剧、扬州清曲的曲调名称相同或相似,但扬州道情在演唱时的音乐旋律则大多更显得质朴而富有民间气息,其演唱节奏也随之相对显得自由。有鉴于此,扬州道情的曲词,其兼容性亦显得十分宽泛。明清及至民国期间,扬州道情从戏曲、曲艺的剧(曲)中吸收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这些题材成为扬州道情传统曲目的主体内容。与此同时,不少传统戏曲剧目、曲艺曲目,也从扬州道情中吸取养分移入剧目或曲目之中。就充分反映了各地不同戏曲、曲艺中相互兼容、相互借鉴的创作方式。例如元杂剧《岳阳楼》、《竹叶舟》等剧曾穿插道情的演唱。而戏曲《珍珠塔·羞姑》、《秦香莲·闯宫》等剧中,用道情演唱形式以表达剧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乃至强化剧目主题。
    【民间】
   痴迷道情的两位老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尚健的扬州道情艺人,仅有严学本、蒋林贵等几位。当年他们都是年届古稀的老人了。严学本先生对扬州道情的迷恋,完全出自其爱好,并非以此为职业。他从郑板桥的《道情十首》中,深深感悟到作品的精神内涵及其艺术价值,数十年间,他以演唱《道情十首》为自豪。严先生擅唱的还有《秦王碑》、《叹人生》和《入江湖》等数十首扬州道情曲词。他演唱时的行腔求其流畅自然,追求的韵味尤显隽永。他还悉心研究扬州道情乐器的工艺制作技能。他曾经自行设计并制作过不少道情伴奏的渔鼓,这些伴奏用的渔鼓外观,能以竹雕技艺刻出多种风格的兰、竹等图案,并能以刀代笔,勾勒名人诗词,形象地体现出扬州道情历来所具备的清雅风貌。严学本至今仍保留着这些得意之作。
  蒋林贵和许多道情艺人一样,原来他也唱过扬州清曲。蒋先生具有研习扬州清曲的深厚功力,改习扬州道情后,对道情曲词的吐字归音尤其在同行中显得技高一筹。他所擅长的《三国志》、《西厢记》等曲,乡土气息甚为浓郁。他平素不善言语,一旦同朋友叙及道情之事,他便谈兴顿开,非唱上两段方称尽兴。
  蒋林贵老人久居乡里,数十年的清纯乡风,使这位扬州道情演唱者的唱风具备了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老人平生没有条件接受文化知识的熏陶,但却能以一个乡间劳动者的民间大白话,自己编制过许多扬州道情的新曲词,而曲词内容都是讴歌良善、鞭笞丑恶,具有鲜明做人处事的道德准则,这无疑是给古老曲艺传承注入了新鲜的时代新风。
  【故事】
   郑板桥与道情
   至清代,道情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天地。其中最值得珍视的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创作的《道情十首》。
   《郑板桥集·小唱》其后的跋说:“是曲作于雍正七年,屡抹屡更。至乾隆八年,乃付诸梓。”前后历经14年。若按广东省博物馆馆藏该墨迹,“雍正三年,岁在乙巳,予落拓京师,不得志而归,因作道情十首以遣兴”,因此,从郑板桥草创到付梓的时间,实际共历时18年。可以想见,他对《道情十首》的创作是何等重视。目前我们已知的郑板桥书《道情》墨迹有六七种之多,这在郑板桥所亲书的自己的文学作品中绝无仅有。
  郑板桥于乾隆十二年写了《行书扬州杂志》,是年他已55岁。文中他追忆雍正十三年乙卯间事,虽已过去十二年,然而郑板桥仍历历在目。为了了解当时人们喜爱《道情》的狂热情绪,现在不妨将他自书的文章抄录如下:
    “扬州二月,花时也。板桥居士晨起,由傍花村过虹桥,直抵雷塘,问玉钩斜遗迹,去城盖十里许矣。树木丛茂,居民渐少,遥望文杏一株,在围墙竹树之间。叩门亭迳入,徘徊花下,有一老媪,捧茶一瓯,延茅亭小坐。其壁间所贴,即板桥词也。问曰:‘识此人乎?’答曰:‘闻名,不识其人。’告曰:‘板桥,即我也。’媪大喜,走相呼曰;‘女儿子起来,女儿子起来,郑板桥先生在此也。’是刻已日上三竿矣,腹馁甚。媪具食。食罢,其女艳妆出,再拜而谢曰:‘久闻公名,读公词,甚爱慕。闻有《道情十首》,能为妾一书乎?’板桥许诺。即取松江蜜色花笺,湖颖笔,紫端石砚,纤手磨墨,索板桥书。书毕,复题《西江月》一阕赠之。其词曰:‘微雨晓风初歇,纱窗旭日才温。绣帏香梦半朦腾,窗外鹦哥未醒。蟹眼茶声静悄,虾须帘影轻明。梅花老去杏花匀,夜夜胭脂怯冷。’母女绵笑领词意。问其姓,姓饶。问其年,十七岁矣。有五女,其四皆嫁,惟留此女为养老计,名五姑娘。又曰:闻君失偶,何不纳此女为箕帚妾?亦不恶,且又慕君。板桥曰:“仆寒士,何能得此丽人?”媪曰:“不多求金,但是养老妇人者可骄。”板桥许诺曰:“今年乙卯,来年丙辰计谐。后年丁巳若成进士,必后年乃得归,能待我乎?”媪与女皆曰:“能。”即以所赠词为订…… 
                            
  以上这些颇有小说的味道,也不排除粉饰的成分。但饶氏后来果真成了郑板桥的妾。以书写《道情十首》获得爱情,极富传奇色彩。由此也可见当年《道情十首》如此深入人心。
   【附录】
  道情十首
  ■郑燮
  枫叶芦花并客舟,烟波江上使人愁。劝君更尽一杯酒,昨日少年今白头。我先世元和公公,流落人间,教歌度曲。我如今也谱得道情十首,无非唤醒痴聋,消除烦恼。每到山青水绿之处,聊以自遣自歌;若遇争利之场,正好觉人觉世。这也是风流事业,措大生涯,不免将来请教诸公,以当一笑。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夹绿槐,茫茫野草秋山外。丰碑是处成荒冢,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径归来。
              
  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兔葵燕麦闲斋供。山门破落无关锁,斜日苍黄有乱松,秋星闪烁颓垣缝。黑漆漆、蒲团打坐,夜烧茶、炉火通红。
              
  水田衣,老道人,背葫芦,戴袱巾,棕鞋布袜相厮称。修琴卖药般般会,捉鬼拿妖件件能,白云红叶归山径。闻说道、悬崖结屋,却叫人、何处相寻。
              
  老书生,白屋中,说唐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尽风流,小乞儿,数莲花,唱竹枝,千门打鼓沿街市。桥边日出犹酣睡,山外斜阳已早归,残杯冷炙饶滋味。醉倒在、回廊古庙,一凭他、雨打风吹。
              
  掩柴扉,怕出头,剪西风,菊径秋,看看又是重阳后。几行衰草迷山郭,一片残阳下酒楼,栖鸦点上萧萧柳。撮几句、盲辞瞎话,交还他、铁板歌喉。
              
  邈唐虞,远夏殷。卷宗周,入暴秦。争雄七国相兼并。文章两汉空陈迹,金粉南朝总废尘,李唐赵宋慌忙尽。最可叹、龙盘虎踞,尽消磨、燕子春灯。
              
  吊龙逢,哭比干。羡庄周,拜老聃。未央宫里王孙惨。南来薏苡图兴谤,七尺珊瑚只自残。孔明枉作英雄汉。早知道、茅庐高卧,省多少、六出祁山。
              
  拨琵琶,续续弹,唤庸愚,警懦顽,四条弦上多哀怨。黄沙白草无人迹,古戌寒云乱鸟还,虞罗惯打孤飞雁。收拾起、渔樵事业,任从他、风雪关山。


(责任编辑:)
顶一下
(10)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