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动态 演出安排 站内新闻文化新闻 戏剧新闻 其他新闻 信息公开 党建工作 戏迷动态 视频新闻 媒体合作 专题文章表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扬剧动态 > 文化新闻 >

《扬州画舫录》所载清曲全面世

时间:2010-09-08 11:52来源:扬州晚报 作者:王鑫 点击:




  扬州扬剧网讯 被誉为中国音乐“活化石”的扬州清曲,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3个省市的24种戏曲曲种,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扬州清曲的影响,比如徐州琴书、福建南音等,扬剧,更是有85%的曲牌都是来源于清曲。

  而如今,扬州清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传承困境。    

  《扬州画舫录》所记载清曲全面世

  这个夏天,扬州清曲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聂峰一直很忙碌,他在浩如烟海的古谱中,整理出《到春来》、《扬州慢》、《吉祥草》三支古曲,并由另一位省级传承人陶美芳演唱,录制成了光盘。

  在清代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中,有过这样的记载:“小曲(即清曲)从琵琶、弦子、月琴、檀板合动而歌。最先有《银纽丝》、《四大景》、《倒板桨》、《剪靛花》、《吉祥草》、《倒花篮》诸调,以《劈破玉》为最佳……又有黎殿臣者善为新声,至今效之,谓之《黎调》,亦名《跌落金钱》。二十年前尚哀泣之声,谓之《到春来》,又谓之《木兰花》。”

  聂峰介绍,上述的多数曲牌至今仍在清曲中传唱,唯有《劈破玉》、《跌落金钱》、《吉祥草》、《到春来》四支曲牌在200多年前就已失传。有幸的是,在2005年初,为了配合清曲研究专家韦人的《扬州清曲》三卷本出版,聂峰已经将《劈破玉》、《跌落金钱》两支曲牌排练后重新传唱。这次,聂峰又将《到春来》、《吉祥草》两支古曲挖掘传唱。至此,《扬州画舫录》中所提及的清曲曲牌全部得到了恢复。

  看上去,扬州清曲正是“生机勃勃”。可事实上恰恰相反,在扬州地区传唱了600多年的扬州清曲,正面临着成为绝唱的危机。

  申报世遗受困“非专业”

  扬州清曲艺术团,是挂靠在广陵区文化局的一个社会团体,团员共有11人,最大的68岁,最小的也有52岁了。在扬州,这是最后一个演唱扬州清曲的团体。其中,有5人是从专业团体退下来的,还有的只是扬州清曲爱好者。在他们之后,或许再过十多年,扬州城内或将再也听不到瓦碟的清脆之声了。

  作为扬州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扬州清曲的位置有些尴尬。扬州评话、扬州弹词的传承单位是扬州市曲艺团,而扬州清曲却没有一家专业剧团作为依靠,扬州清曲艺术团只能算得上是业余团体。同为扬州曲艺的三朵奇葩,清曲的处境相比较评话和弹词,显得非常窘迫。

  聂峰回忆说,当他在1960年考入市曲艺团时,团里的演员有评话、弹词,也有

  清曲,比如一代宗师王万青。但是在“文革”后,重新组建起曲艺团时,就没有再吸收清曲艺人。

  “当时可能考虑到经济因素,因为评话和弹词,一两个人就能撑起一个场子,清曲却不行,起码要有五六个人的队伍,演出成本大很多,演出收入却不见得多。”聂峰推测说,这可能是没有吸收清曲艺人的原因之一。

  从此,扬州清曲就走上了“业余”的路子。虽然没有专业剧团,但是扬州清曲的演员们却依旧会聚集在一起进行练习,还时常走进乡村表演。后来原广陵区文化站站长朱祥生发现了他们,提供了场地,成立了“广陵清曲之友社”,最多的时候,有50多人,每个星期都会定期开展两次活动。最终,清曲的“非遗”传承单位也落在了广陵区文化局。

  随着中国昆曲成功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聂峰等人觉得,扬州清曲的历史积淀,并不比昆曲差。为此,原广陵区文教局还曾专门邀请到韦人等专家成立了申报小组,并把申报文书递交到了文化部。可惜的是,正因为不是专业团体,申报文书被退了回来。

  唯独缺少“清曲班”

  近年来,关于扬州清曲的著作也是层出不穷。比如韦人的《扬州清曲》三卷本,会聚聂峰一生心血的《扬州清曲研究资料汇编》。今年年初的时候,6张DVD光盘的《扬州清曲经典套曲》正式出版发行。同时,扬州清曲也吸引了不少外地学子的目光,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王小龙就曾多次来扬,为聂峰翻译工尺谱。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博士谈欣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都是以扬州清曲为主题的。每到暑期,都会有外地的音乐系学子,前来学习扬州清曲。

  为了将扬州清曲保存下来,离开曲艺团后的聂峰,干过供销、运输、建筑等各个行当。1995年离开工作岗位后,聂峰就没有了经济来源。但是,为了扬州清曲,他到处复印资料,翻录磁带,在清曲上一向出手大方。“除了清曲,其他的钱真是一分都舍不得花,说来也不怕笑话,走在街上,肚子饿了,买块烧饼都舍

  不得。”

  尽管如此,整理清曲仍然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凭借着聂峰等几人,仍然是远远不够的:“按照老前辈说的,清曲原来有2000多个唱本,现在整理出了600多个唱本。曲牌应该在200个左右,现在还剩140左右。很多曲牌都随着老艺人的去世,永远消失。”

  对于扬州清曲来说,好在还有这些资料的存世,如果把扬州清曲放进博物馆,资料也算是够了。但是,作为一项口传心授的艺术,没有人的传承,仅仅是文本的资料,肯定是不够的。只有史料的陈列,不能达到真正的传承。600多年的扬州清曲,正史无前例地面临着绝唱的危机。

  “这些年来,扬州也有不少年轻人,学习过一两段扬州清曲,可最终还是不了了之。”聂峰说,扬州清曲有很多唱腔上的讲究,比如字正腔圆、以字行腔,有很多具有扬州特色的发音方式,这些都是需要老师口传心授的,仅仅靠文字、光碟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

  同为首批国家级“非遗”的表演项目,扬剧、评话、弹词,都建立起了良好的传承体系。扬州艺校的“扬剧班”、“曲艺班”,为这几种艺术的未来,培养起了一大批新生力量。而只有扬州清曲,几乎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

  “现在扬州清曲没有一家专业剧团,你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到哪去就业?”广陵区文化局清曲办公室主任王淑英说道,“就算是招生,也没人来啊。”

  “我们当初进团学清曲时,王万青、马福如这些前辈们,也都有五六十岁了。我们这辈人,还是可以教的。”聂峰说,“但是,会有人来学吗?”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8)
72.7%
踩一下
(3)
27.3%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