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梳妆多以叙事为主,基调较平,有时会加人大堆的字,没有较多的声腔起伏,而“字裹腔”应该是唱堆字梳妆的较高境界。《三年前》、《恨刘妃》、《书房门前一棵槐》应该都算这类的唱法。
抒情梳妆多以缓慢或激昂为主。华派中的《看断桥》,短短四句,却是饱含辛酸,催人泪下。当开腔“看断桥,桥未断,我的柔肠已断”,顿时将观众的气氛拉得低沉下来,而这一句里更是一声三折,真让人叹为观止。因此这一段自然是华派的精典。金先生的一段《山伯临终》更是唱得人断肠泪洒,里面大量的气口喷字,而在尾音处理上绝不拖泥带水,恰似将死之人发出临终之言,难怪周晓培也不得不将这一段奉为.. “扬剧经典梳妆台”。而激昂中相信以西皮梳妆为代表,这类的代表作有《血冤》中的《见包袱》、《罗帕记》中的《客店相遇》。这两段风格不同,一个是唱做并重,一个是声情并茂。高秀英在《断太后》中成功地扮演李后,对于李后的塑造,高秀英认为“不但在唱法上要注意下功夫,而且要设计适当的唱腔。我在这出
戏里,重用‘西皮穿字梳妆台’就是想区别其他角色的唱腔。借以加强气氛,表现她那深如海洋的冤仇和对奸贼的切齿痛恨。”
“梳妆台”的这些用法可谓是扬剧中典型的“一曲多唱”,即通过节奏强弱、速度快慢、音调高低、力度轻重、用音繁简等不同的处理方法,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表达不同的人物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