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动态 演出安排 站内新闻 文化新闻戏剧新闻 其他新闻 信息公开 党建工作 戏迷动态 视频新闻 媒体合作 专题文章表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扬剧动态 > 戏剧新闻 >

传统戏剧日渐式微 危机之下如何重放光彩?

时间:2009-12-02 23:29来源:新华网 作者:沈汝发、王小鹏 点击:




       【扬州扬剧网厦门12月2日专电】(记者沈汝发、王小鹏)11月28日,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在福建厦门开幕,半个月内将演出包括3台台湾剧目在内的28台节目,演出场次达56场。这将是一次中国传统戏剧的盛宴。

  不过,中国剧协和业界一些专家冷静地指出,当前传统戏剧存在趋同、自鄙、自大三种不良倾向,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如何丰富一些新元素,如借鉴西方剧场艺术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是传统戏剧争取在新时期重放光彩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传统戏剧的危机

  “过去一场戏可以唱一整个晚上,或连演几个晚上。现在生活方式改变了,生活节奏加快了,即使《四郎探母》再好,也不能老看。”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说,必须承认当前艺术生活分流,观众选择面广了,剧场观众相对来说少了。

  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秘书长季国平认为,当代戏剧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观众去剧场少了,特别是青年观众分流了,城市观众减少了,观众“老了”。“在多种艺术形式并呈的情况下,戏剧失去昔日的独家风光也是正常的现象。”

  据季国平透露,当前国有的剧团近3000家,经营状况普遍比较困难,民营剧团的数量超过国有剧团,但大多规模较小,主要靠自己养活自己,生存也比较困难。

  记者在中国戏剧节期间采访发现,尽管一些精品剧目受到不少观众的热捧,但一些比较冷门的剧目仍然观众寥寥,而且以老年人居多,年轻人很少。

  戏剧面临的问题除了客观因素外还有人为原因。“戏剧界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季国平直言,一些戏剧人和文化部门,或为了评奖的功利而远离观众,或出于个人偏爱而脱离生活,或高高在上不愿为百姓写戏,或一味大制作大排场而失去了戏剧艺术的本体。

  “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剧目与普通观众的艺术审美相距甚远。”季国平说,结果只能是观众没有好戏看,造成观众的流失,阻碍了戏剧的发展。

  三种不良的倾向

  参加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的中国剧协和业界专家认为,当下戏剧界有一些认识和创作实践上的误区,最突出的有三点,即趋同、自鄙、自大。

  趋同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创作手段和艺术风格的趋同,盲目融入或简单搬用其他舞台艺术,丢失了自身的面貌和风格,消解了个性;另一方面是主创人员的趋同,从编剧、导演、音乐、舞美,甚至表演都似“一个模子”,忽略了不同剧种的特殊性和多样性。

  自鄙指认为传统戏剧落后于时代,落后于西方话剧、音乐剧等舞台艺术,结果是去程式化和行当化,也就是去戏剧化;误以为西方话剧等舞台艺术重视人物塑造,传统戏剧先天存在着不重视人物创作的弊端,用话剧等西方艺术简单地改造传统戏剧。

  “其实,只要有一点中国戏剧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传统戏剧形成开始,就把人物的创造作为评价剧目和优秀演员的重要标准。当下戏剧的表演水平整体在下降,所谓‘塑造人物’往往成了掩饰表演不足的一大借口。”季国平说。

  自大指一些主创人员从外来艺术学得了一点皮毛,就以当下传统戏剧救世主的面貌出现,或者自以为是,脱离传统,盲目“创新”,产生的剧目成了不伦不类的“四不像”。

  季国平表示,戏剧从来不反对发展和创新,但戏剧必须有其独特性,才有出路,不能简单地模仿西方剧场艺术。“把自己给弄丢了,等于慢性自杀。”他说。

  台湾地区戏剧的经验

  本届中国戏剧节的一大亮点是3部台湾地区的戏剧作品首次亮相:台湾国光剧团的京剧《金锁记》、台北艺术大学的话剧《呐喊窦娥》和台湾戏剧学院京剧团的昆曲《李香君》。

  记者采访发现,已经演出的前两台剧目,不仅受到专家的好评,而且吸引了不少观众,几乎场场爆满。

  “我们想把京剧从传统的程式化的表演带到京剧的本质,把观众心目中的《金锁记》呈现给大家,戏剧的价值应该是与观众心灵的一种交汇。”《金锁记》主演、台湾地区演员魏海敏说。

  《金锁记》导演李小平认为,海峡两岸的京剧各有所长。“大陆有着深厚的京剧传统,更加严谨,而台湾京剧不拘于形,而是起于心,把现代意识加进去,试图运用柔性的情感融化年轻人与传统经典的隔阂,争取更多的年轻观众进剧场。”

  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林幸慧告诉记者,2007年,《金锁记》到成功大学演出的消息发布后,一千多张票没几天就卖完了。

  话剧《呐喊窦娥》也赋予了传统戏剧许多创新。全剧由“现代窦娥”的向内凝视出发,与《窦娥冤》的叙事并进,古今映照。演出既有京剧的唱腔,也有现代舞蹈。

  “戏剧要有相当的开放和自由。创作如果受限,没有创新,果实不用等熟了就会知道什么味道,不会引起不同的情感表达,观众自然会凋零。”该剧导演、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系副教授陆爱玲说。

  陆爱玲说,台湾的剧团不少是年轻的剧团,有2000多个,都比较注重创意性,语言、身体的表现都很丰富,舞美、灯光、服饰等方面有比较多的西方剧场元素,“一定要有独特的想法、观察力和敏锐性,放胆尝试,否则就没有生命力。”

  “台湾地区京剧团体的成功之处,在于把话剧和西方的舞台艺术经过消化而化为京剧的东西。”季国平认为,传承与创新绝不是简单再现传统,而是要让传统往前发展,应该吸收话剧、歌剧及现代舞台艺术的精华,化为己有。

  尚长荣说,传统戏剧不能拘泥于所谓的原汁原味,要不断创新,不能只满足老观众而失去青年观众,因为失掉了青年就是失掉了戏剧的未来。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