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华诞之际,文化部首次举办了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活动,推出了一批优秀保留剧目。2009年12月15日,文化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表彰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文章同志出席表彰大会,并为荣获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的作品颁发奖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分管艺术创作的领导同志、著名艺术家代表、获奖院团的代表、参加国庆献礼演出活动的艺术家代表以及2008-2009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资助剧目院团代表近百人参加了表彰大会。 优秀保留剧目是经过长期演出实践磨砺、经受了时间和观众检验的优秀艺术作品。开展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对于正确引导文艺创作,鼓励艺术院团建立保留剧目演出制度,促进艺术创作持续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一、优秀保留剧目大奖是对新时期艺术创作成果的全面展示和检阅。 本次评选活动,以1978年以来首演并且演出超过400场为起点,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舞台艺术创作成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和筛选。这项活动从5月份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文化主管部门和艺术院团的积极响应。第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各地申报的作品近1200部。补报音像及文字资料后申报的作品多达350多部,最终荣获“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的18部作品就是“多中选好、优中选优”的结果。纵观这批作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优秀保留剧目题材广泛、艺术品种多样,既包括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又包括现代戏,充分体现了“双百”方针和“三并举”剧目政策。 获奖的18部优秀保留剧目,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和谐统一。这些优秀保留剧目脍炙人口、雅俗共赏,多部作品已成为经典之作。这18部作品中,包括戏曲9部,话剧2部,儿童剧2部,木偶剧1部,歌舞杂技类作品4部。仅以9部戏曲为例,既有改编的传统戏,也有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其中京剧《盘丝洞》、《三打陶三春》、河北梆子《钟馗》都经过新的改编,剧本文学和舞台表演都有新的创造。莆仙戏《春草闯堂》、越剧《五女拜寿》、闽剧《贬官记》从60年代、80年代以来一直在舞台上演出,并有许多剧种移植上演。特别令人欣喜的是,多部现代戏成为优秀的保留剧目,如川剧《金子》、眉户《迟开的玫瑰》和革命历史题材的吕剧《苦菜花》等,都久演不衰,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二)优秀保留剧目揭示了继承与创新的深刻内涵,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 老一代剧作家陈仁鉴编剧的莆仙戏《春草闯堂》诙谐幽默,表演精湛,被京剧、黄梅戏、豫剧等剧种的600多个剧团移植演出,曾经轰动全国。川剧《金子》对川剧各种传统表演形式、语汇进行了精到的选择与组合,同时又多方面吸收与借鉴其他剧种优长,舞台呈现新颖,更具现代气息,为戏曲创作的继承创新提供了典范。舞剧《丝路花雨》,以崭新的舞蹈语汇为舞剧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创作观念和舞台样式上突破了中国民族舞剧原有的局限,成为中国舞蹈史上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改革开放后复排改编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保留了原作精华,恢宏激荡、气势磅礴,被誉为中国合唱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鸿篇巨制。木偶剧《火焰山》造型生动、制作精美、独树一帜地采用“天桥高台”舞台形式,融提线木偶、杖头木偶、掌上木偶多种技艺为一炉,堪称新时期木偶戏的扛鼎之作。 (三)优秀保留剧目造就了名角、名团,促进了艺术人才队伍建设。 优秀保留剧目催生和锻造了艺术人才,艺术人才又为优秀保留剧目增光添彩,人才与作品相映成辉、相得益彰。此次当选的优秀保留剧目星光闪烁,多个剧种的领军人物囊括其中。《苦菜花》中的郎咸芬、《五女拜寿》中的茅威涛、《父亲》中的宋国锋、《金子》中的沈铁梅……不胜枚举。优秀保留剧目的持续演出,还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学习、成长的舞台。一代又一代“小百花”、“钟馗”、“母亲”和十几位“英娘”,用无悔的青春、赤诚的心血,凝聚出一台台优秀剧目的赫赫威名,铸造了一个个艺术院团的闪亮招牌。说起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人们会想到茅威涛,想起《五女拜寿》、《陆游与唐琬》、新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话剧界,近年来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异军突起,出现了“辽艺现象”,不能不把宋国锋与《父亲》、《凌河影人》、《矸子山的男人女人》等一系列优秀剧目相提并论。多部优秀保留剧目的长期积累,不仅使这两个剧团全国闻名,而且使这两位艺术家双双获得了“梅花大奖”。实践证明,优秀保留剧目不仅可以造就名角、名团,而且,通过他们的示范和引领,可以有力地促进艺术人才队伍建设,为艺术事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优秀保留剧目的久演不衰和广泛移植搬演,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深刻的思想内涵、强烈的现实关照、独特高超的表演技艺、一批又一批青年演员的精彩演绎,使得优秀保留剧目常演常新,常演不衰。舞剧《丝路花雨》诞生于1979年,演出跨度整整三十年。三十年来,该剧出访过朝鲜、意大利、俄罗斯、日本香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内外演出1600余场,深受欢迎。话剧一向是演出市场的难点,但是,从2004年到现在,短短五年时间里,话剧《立秋》走遍大江南北,轰动宝岛台湾,首演至今共演出500多场,投资150万元,实现演出收入1000多万元, 创造了话剧演出史上的奇迹。儿童剧《一二三,起步走》演出4000多场,全国近一百个院团移植,受到小观众的热烈欢迎。杂技剧《时空之旅》每天都有演出,2005年首演至今,演出1600场,演出收入1.7亿元,是总投资3000万元的5.6倍。我们说,文化产品有其特殊性,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一次投资长期受益。优秀保留剧目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今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宣部、文化部组织了一百多部优秀作品进京演出,其中有很多优秀保留剧目,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二、开展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是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改进文艺评奖的积极举措。 文艺评奖对于促进新剧目创作、推出优秀艺术人才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但是,近年来,舞台艺术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比如有的院团编演新剧目只重视获奖,而不重视剧目的长期演出。因此有的戏获奖之后便“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不能在舞台上流传;有些作品只有专家欣赏,观众不买账,“叫好不叫座”。开展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重视观众和市场的评价,提高对演出场次的要求,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评奖导向。从首届评选情况看,有上千台剧目达到了要求的场次,说明大多数艺术院团对剧目的保留是重视的,而且有很多优秀剧目能够做到“叫好又叫座”。 与以往的文艺评奖相比,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的评选着眼于演出,着眼于传承,着眼于在演出中接受时间和观众的检验,更加符合艺术规律,有利于建立艺术生产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的积累,有利于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这一评奖导向的重大变化,反映出政府部门对艺术规律、市场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与此相应的在文化管理手段上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活动,功在当今,利在后世,对今后的艺术创作和生产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然,由于名额限制,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活动难免还有遗珠之憾。一些优秀作品没能入选。在农村厂矿深受基层百姓欢迎的小戏等小型作品,申报数量较少,在评选结果中出现了空缺。 今后,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将作为文化部常规艺术活动定期举行。今年没有入选的作品,还可在继续演出、接受观众检验、提升艺术质量后,参加明年的评选。文化部明年还将举办优秀保留剧目展演活动,进一步扩大这些优秀作品的社会影响。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认真研究,不断完善评奖机制,力争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办成文化部的又一个品牌项目。 在会上,蔡武部长要求全国的艺术工作者,深刻认识艺术规律,认真学习优秀保留剧目的创作经验,尽快建立保留剧目轮换演出制度,促进舞台艺术的可持续发展。老一辈艺术家徐晓钟、尚长荣、红线女盛赞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活动功在当今,利在后世,对艺术生产将产生深远的导向意义。
川剧 《金子》重庆市川剧院
(责任编辑:水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