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花鼓戏是一种载歌载舞、轻松欢乐的表演艺术。清道光、咸丰间扬州有《鼓儿词》云:“描金花鼓两头团,人到求人事事难。手提花鼓上长街,弯腰拾得凤头钗。双凤翩跹钗落股,要随阿姨打花鼓。”就是说的扬州花鼓沿街卖艺的情景。扬州花鼓中早有人物角色出现。例如《扬州画舫录》中记载:“扬州花鼓,扮昭君、渔婆之类,皆男子为之。”扬州花鼓之发展为花鼓戏,当在乾隆年间。钱学纶《语新》云:“花鼓戏不知起于何时,其初乞丐为之。今沿城乡搭棚唱演……或曰兴将二十余年。”扬州人好花鼓戏,所以间有外地花鼓戏艺人来扬州者,如西溪山人《吴门画舫录》写道:“陈桐香,字璧月,行三,浙之姚江人……工演剧,非昆非弋,俗谓花鼓戏者是……将之邗江,(梁溪某)公子填词赠别云:‘阿娘知道嫁东风,挈儿也作飘零絮。’”扬州花鼓戏的基本行当,为二小(小丑、小旦)或三小(小丑、小旦、小生),与扬州乱弹的角色体制完全吻合,可见两者亦同一渊源。 《花鼓》 在扬州花鼓戏中,《打花鼓》一剧是最早出现的花鼓戏剧目之一。剧情写丑公子曹悦爱慕表妹卢昭容,召来街头打花鼓的艺人,嘱其歌唱艳词以打动昭容。而打花鼓的艺人,历经人世沧桑,所唱之词都是感叹人生的古曲,反而使昭容伤心落泪。《打花鼓》采用扬州花鼓多姿多彩的身段,结合扬州小曲的精彩唱腔,使之成为一出载歌载舞、别具一格的扬州花鼓小戏。剧中保存了扬州花鼓的“跌怀”、“撞肩”、“跨马”、“背剑”等优美舞蹈动作。 下面是扬州花鼓戏《打花鼓》中的片断,可以略见其风格: 花鼓汉、花鼓妇:(歌舞上场) (唱)身背花鼓手提锣, 夫妻恩爱秤不离砣。 我们朝朝暮暮, 花鼓汉、花鼓妇:(合)常在那街前过。 过街串巷两脚奔波, 花鼓妇:(唱)戏耍场中哪怕人儿多。 我的汉子哎! 花鼓汉:哎! 花鼓汉、花鼓妇:(合唱)这也是为了糊口度日没奈何。 花鼓妇:汉子!天色不早了,我们赶快进城吧! 花鼓汉:说得有理,赶快走! 花鼓妇:(唱)家住在凤阳, 花鼓汉:(唱)连年遭灾荒, 花鼓妇:(唱)在家无生路, 花鼓汉:(唱)吃不上青菜豆腐汤, 花鼓妇:(唱)万般无奈离家乡, 花鼓汉:(唱)也只好打个花鼓混时光。 花鼓妇:到城里了,这里倒是个热闹的市口,我们就在这里打个场子吧! 扬州花鼓戏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欢快的喜剧色彩,跃然纸上。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