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人物传 表演 扬剧唱词老资料馆 扬剧论文 报刊专著 舞台艺术 导演 传承谱系 行话习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扬剧戏考 > 老资料馆 >

《金山寺》后记——吴白匋

时间:2012-11-16 04:31来源:中国戏剧出版社 作者:吴白匋 点击:




 

    一九五四年间,江苏省扬剧团曾经延请了几位扬剧老艺人,挖掘并记录了全本《白蛇传》,共有八十一场之多,其中有不少的特点,例如白素质盗仙草要过雄黄山之类,是其他剧种所无的。当时丁汗稼同志根据这本记录,参考了其他剧种的本子,整理出一部可以在一晚演完的大戏,成为省扬剧团经常演出的剧目,并由江苏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简称丁本)。同时上海市友谊扬剧团顾玉君等同志也整理出《上金山》一折,参加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会后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简称顾本),并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舞台记录片。丁本和顾本在发扬《白蛇传》故事的人民性上,和在刻划主要人物性格上,都是比较好的;在艺术性上,也比较做到了符合现代舞台艺术的要求。一九五九年为了江苏省扬剧团到北京汇报演出,我们选择了丁本的《上金山》、《断桥》两折,参考顾本,再作一次改编,根据江苏省文化局领导同志的指示,以进一步地发扬《白蛇传》所蕴藏的民主性的精华和扬剧所具有的独特风格为主。

    扬剧在形成的初期,曾经吸收大量的“广陵清曲”。过去演出《上金山》是完全用“清曲”的原词原谱,加上表演身段的。“清曲”是从扬州小唱发展而成的,从清代乾隆年间到清末,“清曲”艺人曾将流行在扬州地区的各种小曲,参考昆曲规格,不断地加工提高,达到组织完密、字正腔圆的要求。小曲原来都是独立分唱的,也用昆曲前例联成套数,(一般地最少用五支曲子联成一套,叫“五瓣梅”),调与调之间,旋律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经过百年以上的琢磨,达到和谐统一;尽管“满江红”来自淮阴民歌,“剪靛华”属于下河土腔,联在一套,风格上毫无抵触。比较江苏省其他地方剧种,扬剧音乐显得丰富而谨严。因此,这次整理《上金山》一折,在曲调上,要求尽量保留“清曲”特点,按照王万青老艺人所传的“清曲”原本,改写唱词,将丁、顾两本的基本内容,精炼浓缩,归纳进去,希望在思想性上,比原本高,在音乐方面,仍旧象原本和谐统一。

    原本里有一个小和尚,性格塑造得很突出。他并不是法海的帮凶而是白娘、许仙的同情者,对法海有一段唱词:

【哭小郎】你太平庵不住,要住那窥心寺,

(扬州俗语,骂人不做好事,专做亏心事)

你不应该儿呀!

拆散人家夫妻,硬摘瓜儿呀!

你活得不耐烦,

我的师傅呀!

    这样的处理,说明了法海对白娘的压迫,就在他山门里面,也有人表示反对,广大人民会怎样地愤怒,自然可以不言而喻。小和尚本是个虔诚的教徒,一向尊敬师父,对于白娘,并无瓜葛,可当他知道了这件事以后,犹能站在正义的一方,向师傅提出抗议,这样的描写是深刻的。不过原本尚有不足之处,在于小和尚对白娘的看法,写得还不够明确;他当面指斥法海,按照他的身份,也显得不大合理,我们觉得有进一步加工的必要。扬剧丑角表演有比较细致生动的传统,过去小和尚用丑角扮演,老艺人曾经设计下不少繁复优美的身段,非常接近昆曲的小丑,也有保存和发扬的必要。

    扬剧演出《水漫金山》,最早是不开打的,用的是“大开口”(又叫“香火戏”,是扬剧另一个源头)的路子,白娘与法海各坐高台,通过大段对唱,表示显神通斗法宝。后来艺人们学会一些京戏的套子,才加上舞打和舞水旗。“大开口”调性粗犷,单用它还不坏,但和细致的“清曲”放在一处,就显得格格不入。用京戏的武场也不容易表现出扬剧的特点。我们在写过白娘拜恳法海之后,不由得产生一个问题:用不用接上水漫金山的武打场面呢?不用吧,不仅故事不完整,下面接《断桥》来得突然,而且等于取消了白娘的决死斗争,对于《白蛇传》的主题思想有损失。如果用了,就不能不开打,又怎样表现扬剧的风格呢?再三研究,结果还是从原本描写小和尚的部分,得到了启发。原本里小和尚禀报法海,说白娘率领水族来到金山,虽然是一段叙述性的唱,但通过舞蹈身段也能把水族的浩大声势清点出来。传统戏曲中,本有暗场处理武打的前例,如元代尚仲贤的《柳毅传书》,即利用电母的唱词,描绘出钱塘君和泾河小龙的恶战。我们不妨学习这种方法。和导演石曾祥同志、孔凡中同志,演员华素琴同志、蒋剑奎同志等商量之后,他们也说:过去演到武场,观众就有人感觉到这是京戏,不如把水漫金山放到幕后,倒来得干净。因此,才决定大胆尝试,在《上金山》、《断桥会》两场中间,创作《放许仙》一场,希望能够做到三点:(一)加强刻划小和尚可爱的性格,说出他同情白娘反对法海的原因。(二)间接地表现出水漫金山的情况和气氛,通过小和尚与许仙的唱做,使观众联想到战争场面。(三)描写许仙当时的心情,基本上是留恋白娘,厌恶法海,为下面断桥一场准备好前提。在艺术风格上,也希望能做到完全是扬剧,载歌载舞,前后一致。

    在排演过程当中,领导同志经常提出宝贵的指示,把我们的工作纳入正规。我们本来想采取顾本的方法,演到白娘、小青到金山就结束第一场,下面接上《放许仙》,省去法海的出场。有些同志指出:有法海出场,对立面才鲜明,不应该省掉。我们才又加上法海的戏。导演和演员同志们也经常提出有益的建议,帮助我们。例如,在《上金山》的第一次改编本结尾部分,法海抛出青龙禅杖,白娘当场接住,打断它后,高呼“众水族,水漫金山”下场,导演和演员们都认为这样处理是武打的开始,接演下面的《放许仙》,非常别扭。根据这个意见,我们进行修改:法海使用阴谋,假说要放出许仙,骗白娘、小青退下,跟着在她们背后,暗抛禅杖;抛杖在明场,白娘接杖在幕后,这样地由实转虚,才解决了表演风格统一的问题。

    丁本《断桥会》一场写得比较完整,演出的效果很好,只是根据老艺人口传的老本有一个特点,尚未得到利用。老本说,断桥是断的,小青为了让许仙好走过去,才用法术把它接起来。这个想象很好,很可以利用这点,加以发展,来刻划小青可爱的性格。大家都知道,小青嫉恶如仇,不免莽撞,是女众的张飞、李逵。她对负心的许仙,非常痛恨,在金山战败之后,一腔怒火正要找出头的地方,看到白娘经过断桥,想念前情,说出“见断桥桥未断我柔肠已断”的话,她为了泄愤,拔剑把桥砍断,是很可能的。等到白娘、许仙消除了误会,她虽对许不能放心,但受了白娘的感召,也不能不让许仙过关,就把桥重搭起来,也是有可能的。一断一搭,可以形象地刻划她心情的变化,突出她姊妹情深;同时,对白许的夫妻关系从离到合,也起到一些象征的作用。因此,我们决定在丁本的基础上,加添这个细节。丁本唱词较多,也适当地予以缩减。

    这个本子如果有一些可取之处,应该归功于党“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我们深深地感到所做的工作还很不够,希望戏曲界的同志们帮助我们再行加工提高。

 

吴白匋 1963120

(编辑注:)

本文为1963年出版的《金山寺》一书后记。《金山寺》包括“上金山”、“放许仙”和“断桥”三折,书中刊登三折全部剧本、唱词和主要唱段的乐谱。

点击此处下载《金山寺》全书的PDF文件。

 


(责任编辑:颜岭)
顶一下
(4)
80%
踩一下
(1)
2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