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伴奏的色彩变化
扬剧传统剧目《断太后》是根据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中一折,由京剧移植而来,经过扬剧艺人的再度创造,使这出折子戏富有了扬剧音乐的特色,其中一段 [梳妆台 ]《恨刘妃盗去我小王》唱段,表现李后对刘妃等人的切齿痛狠和深如海洋的冤仇,为了突出李后悲愤和慷慨激昂的情绪,这段[梳妆台 ]伴奏加入高音小筒胡琴,通过高音小筒胡琴的高亢清脆,很好的表现了李后对刘妃的罪行控诉,诉说自己被害的不幸遭遇。 与高亢激昂风格迥异的是原镇江扬剧团的扬剧伴奏,原镇江扬剧团的扬剧伴奏在乐队中增加和强化了大小三弦的音色,使得乐队伴奏色彩浑厚凝重,在表现一些悲苦题材的如《情网血》等剧目时,把剧中人那种凄凉悲苦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许多剧目唱段中通过唢呐的使用,也对扬剧伴奏起到了增添色彩作用,音色宏亮,音域宽广,大型古装戏《百岁挂帅》一剧中,用小高音唢呐的伴奏“十杯酒”,小高音唢呐伴奏的跳跃活泼,听感上给人一种欢乐喜庆的气氛。除了喜气,在一些悲愤呐喊的氛围下,用唢呐烘托气氛,效果也非常不错,高邮扬剧团《雁归何方》里面的 [堆字大陆 ]“一声滚喝得我浑身冰凉”,这段唱腔伴奏唢呐的加入使得这段伴奏风格更为苍凉,更好的表现了剧中人物的感情!扬子江扬剧团新排的《风雪渔樵》中“总道你不随俗波性坦荡”,作曲设计者也使用了相同的手法,效果奇好! 除高胡、三弦、唢呐外,笛子也是扬剧伴奏音乐中不可缺少的。或叙述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描绘外界的秀丽景色,或渲染特定场景的环境氛围,笛子的使用使得整个扬剧乐队伴奏色彩为剧情的起伏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化龙点睛的作用。音色宽厚柔和的“曲笛”,在表现 [梳妆台 ]、[剪剪花]、[满江红 ]等曲牌时体现了清曲的特色。音质明亮的 “梆笛”,诙谐、活泼在表现花鼓戏和香火戏中的曲牌时,扬剧的民间风味能表现得淋漓透彻。 在最近正在拍摄的扬剧电视连续剧《十把穿金扇》的音乐中,也添加了三弦、古筝的伴奏,更加丰富了文场伴奏的音乐色彩。 不同乐器的配置,使得扬剧伴奏呈现多种色彩变化,体现不同人物的内心情感,风格多变的色彩伴奏也成为是扬剧不可缺少的魅力之一 。 ![]() (责任编辑:水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