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 扬剧戏评 扬剧戏考 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综述 >

乾隆时期扬州九大戏班之十大班主考

时间:2007-11-28 17:59来源: 作者: 点击:




 

乾隆时期扬州九大戏班之十大班主考
作者:明 光

  摘 要:考辨乾隆时期扬州剧坛九大戏曲班主的姓名、行迹,略述老徐班、洪班、德音班的活动时期。
关键词:班主 名号 行迹 建班时间

  乾隆时期的扬州盐商富甲一方,其所办置的戏曲家班活动在戏剧史上亦为灿烂的一章。据李斗《扬州画舫录》和北京图书馆藏《太平班杂剧》,可知乾隆时期的扬州共有九个著名戏班:
徐尚志    老徐班
黄元德    黄  班
张大安    张  班
汪启源    汪  班
程谦德    程  班
洪充实    洪  班
江广达   德音班—→后归洪箴远
  春台班—→后归罗荣泰
      ? 维扬广德太平班


  前八个戏班主人均为盐商,戏班的活动李斗记载也较详,但班主究系何人,多语焉不详;而太平班班主为谁,没有记载。笔者发表过《班主江春传论》,近阅郑志良《论乾隆时期扬州盐商与昆曲的发展》一文,有些新材料,多有启发,亦存辩析,商诸同好。
一、李斗所记,都是商号名称   扬州扬剧网 www.yangju.cn
这些戏班,戏剧史上名声很大,但班主至今研究甚少。难度在于,这里所记班主的名字,并不是盐商本人的姓名、字号。如江广达,嘉庆十一年刻《两淮盐法志》(以下称《盐法志》)中十数次提及,声誉甚隆;《盐法志·人物》中有“江春”者,事迹与江广达有相同处。阅袁枚为江春撰《江公墓志铭》,内有“广达者,公行盐旗号也”1,方知江广达与江春为一人。行盐的旗号,即商号名称;李斗是以姓加商号来称呼班主。事实上,当时就是这样称呼盐商。那么,其他八人的名字很有可能都是商号名称,而非本名。这就需要研究者仔细辨别,如果缺少相关资料,可能把同一个人当成两个人,或不相干的两人又误当成一人。
李斗所记9位班主,根据现有资料,其中有3位名称肯定为商号,除了江广达外,还有谦德、大安、三家。《两淮盐法志》明言程某“世为淮商,旗名谦德”2,林苏门《《邗江三百吟》提及“大安”为张氏经商旗号(见后)。
有2位名称另有材料,可以推出为商号名。《盐法志》中多次“江广达、洪箴远”并称,“箴远”亦当为旗名,而非人的真姓名。还有个旁证,《盐法志》载明诸“义仓”管理人,其“扬州东关门蕃厘观后义仓”云:“佥、添二商经管,现佥管仓商人江广达、王履泰。”3嘉庆年间,“广达”主人江春已死,此时仍言“广达”者,言其商号,实际所指是江春过继儿子江振鸿。“佥、添二商”也显指商号,而非人名。《盐法志》中亦云:“石港仓 现佥管仓商人洪箴远”4,则“箴远”为旗名,非人名。林苏门《邗江三百吟》曾将“汪肈泰、罗荣泰、郑德起”5并称,阅《盐法志》知“肈泰”是盐商汪某的旗名,那“荣泰”也是旗名无疑。
既有5人是商号名,类推其他4位也是商号名称大致不差。
二、十位班主小考
前面所论,只是明白某氏为某商号,但某商号可能延续大几十年、近百年,某氏某商号所指具体人员,可能有别,如江广达就有“江春、江振鸿”两人;需要仔细排比,才能具体确认谁是乾隆时期某氏某商号的戏班主人。
1.徐班徐尚志
《扬州画舫录》只言,扬州“昆腔之胜,始于商人徐尚志征苏州名优为老徐班”6,对于徐尚志,未再置一辞。查《李煦奏折》,曾两次提到此人。康熙五十七年七月十六日,李煦奏“苏州御稻收割情形并进新米一斗折”中附二“两淮商人第一次收稻细数单”中,有“徐尚志种二亩,每亩收三石”。康熙五十七年九月二十五日奏折的附二“两淮商人第二番种田收数单”中,有“徐尚志种二亩,每亩收一石五斗五升”7。乾隆十三年刻《两淮盐法志》三十九卷“捐助”载,雍正五年,朝廷奖赏两淮捐银的盐商,“捐银一千两以上之徐尚志等准给九品顶戴”8。于此可知,徐尚志于康熙晚期已为有名之总商;后来曾获清政府赏赐奉辰苑卿衔。据《清稗类钞·两淮盐引案》载,乾隆三十三年盐引案发,徐尚志受到处分,被褫奉辰苑卿衔。若康熙五十七年(1718)徐尚志为20岁,乾隆三十三年(1768)时,徐已是70岁。
奇怪的是,如此有身份地位的徐尚志,没在乾隆二十七年嘉奖南巡办差有功两淮盐商的十六人名单中出现9。合理解释是,从名单所列“黄履暹、江春、汪焘”等人都是真实姓名来看,所列人名均为盐商姓名,不是商号。名单中有“徐士业”者,之前获赐按察使衔,此次迎奉有功,著加奉宸苑卿。曾修建小方壶、石壁流淙两景点;乾隆三十年,乾隆帝赐名为水竹居。此人情况与“徐尚志”的身份、财势较吻合,可能就是班主徐尚志。
2.黄班黄元德
《画舫录》本身没有提供更多的黄元德资料。《两淮盐法志》及阮元所写《江春传》等都提及乾隆三十年前后一位“黄源德”盐商,为乾隆三十三年两淮提引案时的首总。据郑志良先生介绍,清人应澧《江鹤亭传》云“淮南提引案发,商总牵连被逮时,首总黄元德以老疾笃癃不行”,可知黄元德即为黄源德10。元德、源德,是商号名称的异写。在《两淮盐法志》中还记载黄源德4次领衔捐输,不愧为朝廷选中的首总。郑志良先生根据乾隆二十七年嘉奖名单排名第一位是“黄履暹”,断定这是黄元德的本名。从时间和地位来看,这种可能性极大。《画舫录》有黄履暹资料,还较为丰富。黄氏徽州歙县人,兄弟四人,在扬从事盐业,家产甚丰,人称四元宝;履暹行二,字仲昇,号星宇;获赐奉宸苑卿衔。在北郊建有四桥烟雨、水云胜概二别墅。盐引案中,亦受褫奉宸苑卿的处分。
3.张班张大安
清人林苏门《邗江三百吟·“秋雨”复初名序》提到某庵“昔为卢雅雨都转所赏,题名秋雨。后两淮西商张氏一族,如大安旗蔚彤公率子封萱,广德旗芳贻公率子敬业,时与松坪科掌坦、秋芷太史馨昆季游憩于此,布施公德最多。”11结合《画舫录》“张四可字薪南,……子霞,字蔚彤”12
的记载可知,大安为商号名,张大安即张霞。张霞,精于会计之事,善于经营,富至千万。据《两淮盐法志》载,张霞获赐候补道衔,后接手黄履暹的北郊别墅。嘉庆十三年(1808)前去世。
4.汪班汪启源
此名《画舫录》仅一见,而《两淮盐法志》无载。前述《清稗类钞·两淮盐引案》中受处分者倒有汪启源。郑志良先生认为启源是盐商汪廷璋的行盐旗号。不知何据?果真如此,《两淮盐法志》有汪廷璋的记载,建熙春台,“为两淮人士献寿呼嵩之所”13,实即具有戏台功能。据阮亨记载,时间在乾隆二十七年(1762)。《画舫录》亦有身世介绍,汪廷璋,“字令闻,号敬亭,歙县稠墅人,自其先世大千迁扬州,以盐荚起家,甲第为淮南之冠”14。曾获奉辰苑卿衔。汪廷璋好蓄古玩,晚筑“六浅村舍”。有二子。从侄汪义,字质夫,是另一大盐商江春的女婿。
但班主汪启源不是汪廷璋,而是他的儿子汪焘。据《清稗类钞·两淮盐引案》载,汪启源受到褫按察使衔的处分;而《盐法志》表明汪廷璋获得高一级的奉宸苑卿衔。据乾隆二十七年的嘉奖名单,汪焘被赐按察使衔,而无汪廷璋名字,暗示“启源”商号主人已是汪焘。据歙县《汪氏谱乘·式溪汪君传》,汪令闻殁于乾隆二十五年。故班主汪启源当是汪焘。
汪焘,早年读书,见鹾务繁重,不欲祖、父殚其劳瘁,遂弃举子业,帮助父亲分担事务,被视为父亲的左右手;在父亲去世后,挑起“启源”盐务重任。
5.程班程谦德
据《两淮盐法志》载,谦德是程家的行盐旗号。程家第一代为程奭,其子为程洪,孙为程旃,第四代为程玓。《两淮盐法志》多次提及程谦德,乾隆三十八年,曾与江广达一起领衔捐款400万两为军需之用。程谦德究系哪一位?乾隆二十七年的奖赏盐商名单中,有“程玓”,可知程谦德即为程玓。曾在蜀岗建有双峰云栈、山亭远眺景区;盐引案中亦受处分,被褫按察使衔。
6.洪班洪充实
此名《画舫录》仅一见,而《盐法志》亦无载。林苏门《续扬州竹枝词》曾论及,“洪家首总派为之,丕振从前充实时。”15郑志良先生认为洪充实真名为洪丕振,又疑洪丕振为盐商洪征治的父亲洪玉振的同辈;实乃误读“丕振”二字。“丕振”为大振之意,非人名。诗写于嘉庆五年(1800),意为此时洪姓首总能够重振乾隆年间洪充实时候洪家的威风。不过他从《桂林洪氏宗谱》考出洪征治的生年为康熙四十九年(1710),卒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给笔者启发,班主也许就是洪征治。洪征治亦名列乾隆二十七年的嘉奖名单,位于黄履暹与江春之间。获赐奉辰苑卿衔。《画舫录》记载云:洪征治,字魏笏,歙县人,拥有大洪园虹桥修禊、小洪园卷石洞天。大洪园内有歌台一座。
7.江班江广达
此人就是江春。资料较多,《两淮盐法志》有传,阮元撰《江春传》,袁枚亦撰《江公墓志铭》,《画舫录》亦有介绍。江春,字颖长;生时白鹤翔于庭,故别字鹤亭,徽州江村人;生于康熙六十年(1721),卒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早年为诸生,不第,继承父业业盐,“四十年来,供张南巡者六,祝太后万寿者三,迎驾山左,天津者一而再”16。乾隆每次南巡,对他都有赏赐;并两幸其康山草堂,题诗题额。乾隆甚至面谕盐运使,江春“人老成,可与咨商。”17乾隆三十三年盐引案中,能够挺身而出,保全商家利益,继黄源德为盐商首总至去世。乾隆五十年,曾与千叟宴;获赐奉辰苑卿、布政使、诰封光禄大夫正一品衔。显然,与皇帝、朝廷的密切关系,正是江春盐商生涯的最大特点,时已谓“以布衣上交天子”。
他与其他家班主人不同之处,在于他本人的士大夫气质,“喜吟咏,好藏书,广结纳,主持淮南风雅。……一时文人学士如钱司寇陈群,曹学士仁虎,蒋编修士铨,金寿门农,方南塘贞观,陈授衣章,陈玉几撰,郑板桥燮,黄北宅裕.戴东原震,沈学子大成,江云溪立,吴杉亭烺,金棕亭兆燕,或结缟紵,或致馆餐,虚怀毕集,人乐于游,过客寓贤,皆见优礼”18。其著名的康山草堂、秋声馆是当时文人集会的佳处。自己作诗亦繁,有《黄海游录》、《深庄秋咏》、《水南花墅吟稿》、《随月读书楼诗集》等,可称为士大夫化的盐商或儒商的代表人物。
就戏剧活动而言,他办两个戏班,兼有花雅,观念较新;有时家中分几处开樽演戏。提议蒋士铨作剧本《四弦秋》并为之作序、正拍,为蒋氏另一剧《桂林霜》作了六首题词。就现在掌握的资料看,江春是十大班主中对戏剧真正热爱并懂行的人物。
8.德音班后任班主洪箴远
其人《两淮盐法志》述及多次,江春死后,领班捐输的盐商就是洪箴远,推测他当是乾隆末年至嘉庆九年的扬州盐商首总。前引林苏门《续扬州竹枝词》“洪家首总派为之,丕振从前充实时”的后两句为“箴远领班公议事,争先恐后肖痴呆”,全诗就是反映洪箴远做首总的威风。其人究竟是谁,尚不能确指。郑志良先生以为当是洪征治长子洪肇根,理由是他是洪氏后人中捐官最高的一位。恐不能成立。“充实”和“箴远”都是商号名,洪征治既是“充实”的主人,其子就不可能是“箴远”的主人。
9.春台班后任班主罗荣泰
资料很少,除《画舫录》一见外,仅林苏门《续扬州竹枝词》提到:“商总才从从院上来回,粉妆巷内大门开。旧城独有罗荣泰,飞轿都因议事来”19;其《邗江三百吟》某诗吟咏催生丹,序云:“两淮盐务之家,从前施送十居其八,近则惟闻汪肇泰、罗荣泰、郑德起三家有之”20。与此可知,罗荣泰家住粉妆巷内,多行善事。本名缺考。
10.太平班班主张广德
据前引林苏门《邗江三百吟·“秋雨”复初名序》“大安旗蔚彤公率子封萱,广德旗芳贻公率子敬业”,“广德”为盐商张芳贻的商号,那么乾隆二十二年之“维扬广德太平班”即是张芳贻家班,署“广德”,表示组织者,“太平”为班名。张芳贻,《画舫录》有记载,名兰,善画,与方士庶齐名。奇怪的是,《画舫录》未载“太平班”;有可能是张大安从张广德手上接办广德太平班,同是张氏家族所办,李斗不了解详情而忽略。
综上所述,10个班主,可以确考本名或字号的,为张大安、程谦德、江春、张兰四人;
根据相关资料,大致可以断定本名的是,徐尚志为徐士业,黄元德为黄履暹,洪充实为洪征治,汪启源为汪焘;罗荣泰、洪箴远本名暂无考。   扬州扬剧网 www.yangju.cn

其中黄履暹、洪征治、江春是乾隆二十七年嘉赏名单中第一级别的前三人,汪焘名列第三级别,程玓列为第四级别。名列乾隆三十三年盐引案中受处分者有黄源德、徐尚志、江春、程谦德、汪启源五人。
三、徐班、洪班、德音班存续年代考
两个演员的恩怨故事,透露了这几个家班的时间递代:“徐班散后,脚色归苏州,……迨洪班起,诸人相继得免。惟吴大有、朱文元二人总管府班,不得免。家益贫,交益深,乃相约此生终始同班。逾年,文元逸去,入洪班三年乃归。大有侦知之,拘入府班十年。是时大有家渐富丰,文元贫欲死,挽大有之友代谢罪。大有恨其背己,而知其贫也,乃求于榷使罢之,遂归德音班。……先是文元去后,洪班遂无老生,不得已以张班人代之。及江班起,更聘刘亮彩入班,终以不得文元为憾。”21
姑算洪班在徐班散后两年兴办,逾年朱文元入洪班三年,后被拘十年,再入德音班。其间共约十六年。考虑到朱文元入江班,江班已经兴办有年,至少减去两年。如此,德音班兴办距徐班散班最远不超过十四年,最短亦有六年。德音班演出的最早记录是,蒋士铨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在江春家作《四弦秋》,完稿即付家伶演出。考虑到乾隆三十年第四次南巡扬州时,两淮盐商分工派段,恭设香亭,奏乐演戏,以江春的地位和财力,应有自己的戏班,那么乾隆三十年(1768)当是建班时间的下限。上限当在乾隆22年二次南巡后,因为二次南巡期间,扬州御前承应的戏班是有名的“维扬广德太平班”。上述如果可以成立,德音班的建班时间在乾隆二十二年~三十年(1757~1765)之间。我们取其中,建班时间约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这可用演员金德辉的年龄相验证。据《扬州画舫录》,德音班创建时从洪班招揽了不少好角,名旦金德辉即在其中。考金氏享年80余,卒于道光初年(1821)前后。德音班创建时金氏正好20岁上下,在洪班则为15岁左右。如果德音班早于乾隆22年创建,他在洪班只有10岁上下,可能性较小。
     前述德音班建班时间与徐班散班最远相隔十四年,倒推为乾隆十一年(1746),这大体是徐班散班时间的上限。最近相距六年,散班下限时间当在乾隆十九年(1754)。如此推算,徐班活动在乾隆十五年(1750)前后,正好赶上乾隆十六年第一次南巡,大约十年时间。洪班约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前后,江班办于乾隆三十年(1765)之前。王九皋演员的经历,可以帮助考察老徐班的建班或散班的时间。该名最早出现在“维扬广德太平班”的名单中,为弦子,场面人员;后来《画舫录》记为老徐班演员,副末副席;乾隆四十八年苏州捐款,他名列剧界第一人。
笔者过去认为“徐班活跃在70年代,洪班享誉80年代,而德音班、春台班则是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的名班”,有误,主要是因当时没有查到徐尚志的材料,亦未仔细推算,时间偏后。应修正为:徐班、洪班、德音班和春台班是分别活跃于18世纪50年、60年、70—90年代的扬州昆曲戏班。至于春台班的建班时间,仅知在德音班后。
(明光,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注 释:
1 袁枚:《小仓山房诗文集》(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第1版,第1862页。
2 佶山:《两淮盐法志》卷四十三,嘉庆十一年刻本。
3 佶山:《两淮盐法志》卷四十一,嘉庆十一年刻本。
4 佶山:《两淮盐法志》卷四十一,嘉庆十一年刻本。
5 李坦主编《扬州历代诗词》(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第1版,第428页。
6 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第1版,第103页。
7 故宫博物院清档案部:《李煦奏折》,北京,中华书局,1976,第1版,第250、259页。
8 吉庆:《两淮盐法志》,乾隆十三年刻本。
9 此名单见佶山《两淮盐法志》卷首一“制诰”,嘉庆十一年刻本。
10 郑志良:《论乾隆时期扬州盐商与昆曲的发展》,《北京大学学报》第40卷第6期,2003年11月,第10页。
11 李坦主编《扬州历代诗词》(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第1版,第421页。
12 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第1版,第338页。   扬州扬剧网 www.yangju.cn

13 佶山:《两淮盐法志》,嘉庆十一年刻本。
14 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第1版,第332页。
15 李坦主编《扬州历代诗词》(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第1版,第409页。
16 袁枚:《江公墓志铭》,《小仓山房诗文集·小仓山房续文集》卷三十一,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第1版,第1862页。
17 袁枚:《江公墓志铭》,《小仓山房诗文集·小仓山房续文集》卷三十一,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第1版,第1862页。
18 阮元:《江春传》,《淮海英灵集》戊集卷四,丛书集成初编。
19 李坦主编《扬州历代诗词》(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第1版,第410页。
20 李坦主编《扬州历代诗词》(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第1版,第428页。
21 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第1版,第120页。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
  • 扬剧之根在江都(扬州江都)

    扬剧的源头在江都,其发端是江都一带的香火戏和花鼓戏。 古代江都各家各户都在厅堂陈...

  • 扬州的方言

    在扬州,乖乖有三个意思:一是长辈称呼小孩;二是用来骂人,如北京人骂人时说的孙子;...

  • 带数字的扬州方言

    扬州话里有许多有趣的、好玩的话语,表达简洁明了,说来风趣诙谐,令人忍俊不禁。我上...

  • 扬州人家的做寿风俗

    自古以来,扬州人一直把为老年人祝寿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生礼仪活动,并伴有隆重热烈的庆...

  • 方言土语撷趣

    州话 方言土语撷趣 ■王国藩 □请喜自拜寿,买卖不同心。 □雨洒中秋节,必有来年灯。...

  • [风俗]官商共赏扬州戏宴

    戏宴,就是把唱戏的请到家里来,在堂屋或天井里摆个戏桌,搭上戏台表演,给前来赴宴的客人...

  • 扬剧介绍

    扬剧是由扬州、镇江的花鼓戏和香火戏吸收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而成的剧种。 扬州花鼓是...

  • 《中国戏曲志 . 江苏卷》:扬剧

    《中国戏曲志 . 江苏卷》:扬剧 主 编: 王 鸿 明正德、嘉靖以后,安徽凤阳花鼓便流入...

  • 扬剧网大事记—回眸2009

    扬剧网大事记 回眸 2009 1/2009 年即将过去,回眸 2009 年,值得回忆的事太多。首先,...

  • 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如何保护知识产权

    乌苏里船歌引起的争议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在公众的视野中淡化了,然而,美国好莱坞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