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文化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综述 >
  • [综述] 华派艺术与扬剧 日期:2006-07-01 22:29:42 点击:448 好评:4

    华素琴,1926年10月生于江苏江都,中共党员,中国剧协会员,江苏省扬剧协会副会长。 她7岁起在上海学习扬剧,初习娃娃生。由于天资聪慧,十六岁便在上海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挑梁演员。她的表演细腻传神,尤善运用眼神。1947年在上海举办的戏剧节上,与周信芳等京剧名家同台演出,她演出了拿手剧目《武松杀神》,以其人物把握准确、表演火候掌握的恰到好处,而赢得周先生不断赞赏。此外,她还主动向京昆的武行老师请教,移植了一批京剧武戏,并创演了扬剧武戏剧目,从而逐渐改变扬剧舞台不演武戏的现象。1950年参加苏北实验扬剧团,...

  • [综述] 焦循与地方戏曲扬剧 日期:2006-07-01 22:28:50 点击:1584 好评:4

    清代乾...

  • [综述] 论扬州剧坛对昆曲的贡献 日期:2006-07-01 22:28:11 点击:710 好评:2

    昆曲发源于苏州,却兴盛在扬州。这是不争的事实,故而陆萼亭先生在《昆剧演出史稿》中发出了:“扬州剧坛在这时几乎成了昆剧第二故乡”的感叹。但有些专家对资料发掘不够,或对当时扬州的经济地位缺乏了解,或出于地域的偏见,不肯承认这一事实。近几年来,我虽在海峡两岸发表了一些文章,对“扬昆”的历史存在做了一些考证工作,但因着重于音乐方面,以致有人认为“扬昆就是昆曲对扬州方言和扬州小唱的兼收并蓄”。殊不知,在明末清初的一百年(1621天启元年到1722康熙六十一年)间,扬州的昆曲剧坛不仅完成了扬州白和对扬州小唱的兼收并蓄...

  • [综述] 扬剧的故乡 日期:2006-07-01 22:24:24 点击:2015 好评:0

    稿件来源:韦明铧 扬剧的故乡在何方?有人说它在二分明月的扬州,有人说它在十里洋场的上海。 扬剧的履历该怎样写?有人说至多从他的父亲那一辈写起,因为耳听为虚,眼见是实,三代以前,皆无可考;有人并不多说,只是上下求索,周咨博访,不但访问今人,而且请教古人--因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面对种种互相抵牾的说法,我们迷惘,我们沉思,我们寻觅,我们领悟。扬剧自有自己的身世,人们缺少的只是发现。要寻找它的踪迹,只有披荆斩棘地去走一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然而在扬州这个舞台上,...

  • [综述] 扬州清曲 日期:2006-07-01 22:23:47 点击:587 好评:0

    稿件来源:韦明铧 扬州清曲是中国江苏既古老又有影响力的曲艺之一。清代康、乾年间是其鼎盛期,曾流传于全国许多地区。扬州清曲大部分音乐源自本地小调,再次为“传自四方”的各地小调,其音乐具有民间性及地域特性。曲词题材极其广泛,曲目十分丰富。扬州清曲历史久远,元代小唱、散曲是其渊薮,明代的许多小曲风韵至今仍有保留。演唱者分“阔口”和“窄口”,均以字行腔,注重腔韵和发声。每个演唱曲目有一至数人参加,至今保持传统坐唱形式,除演唱者本人均操一件乐器外,还有人员不等的小型乐队伴奏,乐器为丝竹管弦和打击乐。 扬州清曲的宝贵...

  • [综述] 综 述 日期:2006-07-01 22:23:17 点击:509 好评:0

    扬剧是江苏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它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流行于苏州、江南、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扬剧是以扬州花鼓戏和苏北香火戏为基础,又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的。花鼓戏团用丝弦伴奏唱腔比较细腻,故俗称“小开口”。香火戏原为苏北农村酬神赛会时由男巫(香火)扮演的戏,因有锣鼓伴奏,唱腔比较粗犷,故俗称“大开口”。“大开口”与“小开口”30年代初合并演出,以“小开口”为主,称为维扬戏。解放后,维扬戏改称扬剧。 扬剧的音乐很丰富,属于曲牌体,它的音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花鼓戏音乐,曲调有种大麦调、磨...

  • [综述] 百年扬剧 日期:2006-07-01 22:13:12 点击:810 好评:0

    扬剧的年龄有多大?有人说它是初出茅庐的村姑,有人说它是饱经忧患的长者。 扬剧的故乡在何方?有人说它在二分明月的扬州,有人说它在十里洋场的上海。 扬剧的履历该怎样写?有人说至多从他的父亲那一辈写起,因为耳听为虚,眼见是实,三代以前,皆无可考;有人并不多说,只是上下求索,周咨博访,不但访问今人,而且请教古人--因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面对种种互相抵牾的说法,我们迷惘,我们沉思,我们寻觅,我们领悟。扬剧自有自己的身世,人们缺少的只是发现。要寻找它的踪迹,只有披荆斩棘...

  • [综述] 扬剧资料 日期:2006-06-29 23:37:07 点击:3768 好评:4

    已出版的剧本 《鸿雁传书·挑女婿·袁樵摆渡》 华东戏曲研究院编辑,新文艺出版社,32开,137页,1955 《鸿雁传书》 何鹤、张月娥改编,江苏文艺出版社,32开,27页,1955 《偷诗》 陈雪波、王健民等整理,江苏文艺出版社,32开,1956,19页 《金山寺》 吴白陶、王万青等改编,中国戏剧出版社,32开,62页,1958 《拜师傅》 石玉芳、吴金顺等改编,江苏文艺出版社,32开,30页 《碧血扬州》 石来鸿编剧,江苏文艺出版社,32开,69页,1958 《借子》 崔东升整理,江苏文艺出版社,32开...

  • [综述] 戏曲舞台灯光是戏曲艺术的灵魂 日期:2005-06-05 17:09:34 点击:502 好评:0

    戏曲舞台灯光是戏曲艺术的组成部分。所谓戏曲,清人阮元说过:“戏曲,歌者,舞者与乐器全动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舞台灯光同导演、表演、编剧、音乐、舞美的综合,才成为戏曲。戏曲舞台灯光,不仅具有照明功能,而且起到揭示主题、塑造形象、刻画人物等突出作用。在营造的舞台氛围中,戏曲舞台灯光如同抒情浪漫的诗篇,婉如动人的肢体曲线,像是美妙的旋律,又恰如编剧的文曲字里行间的寓意。在戏曲艺术的创作中,灯光是戏曲艺术的灵魂。 一戏曲舞合灯光的历史背景及发展 中国古代戏曲就其主导方面而言是以审美的方式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的实...

推荐内容
  • 扬剧金派艺术特色谈

    扬剧金派艺术特色谈 (王 红) 今年是扬剧艺术表演家金运贵诞辰 100 周年,笔者怀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