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戏剧理论界,对“戏剧冲突”的理解有两种不同的观念,其一是赞同把戏剧冲突的内容看做是意志冲突,即人的意志与神秘力量和自然力量之间的冲突。其二是赞同把戏剧冲突的内容看做是性格冲突,认为只有由鲜明个性构成的矛盾关系才是冲突的实质。这两种不同的观念,曾经反复论争,未能统一。 戏剧冲突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可能表现为某一人物和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或称外部冲突。其次,可能表现为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或称内部冲突。第三,可能表现为人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把它加以戏剧化。有些剧本在表现主人公...
1986 年前后,江苏省有关部门着手编写《扬剧志》。当时曾经广征史料,并发动扬剧老艺人回忆当年。这几则逸闻就是那时由扬剧前辈刘一飞老先生口述,陆声洪同志记录整理的,发表于《扬剧艺术史料》 1986 年第 6 期。同期发表的还有网上己转的《忆王秀兰大姐》和《扬剧的“通天教主”周荣根》等。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本志书后来未能面世。 扬剧四秀 1926 年,黄永在上海成立永乐社,聘请了傅成德、谢义才、王秀清和范春奎等四人,教唱扬州小开口。第一批招收了四名农村学员,即筱秀英(高)、筱秀兰(王)、筱秀花(黄)、...
1953年11月,周恩来总理对扬剧作如下说:“扬剧,曲调丰富,变化多,表演细腻,耐听耐看。它和淮剧的家乡距离那么近,可是两个剧种的特点又是这样明显突出,足见地方戏曲中劳动人民的创造性真是各有千秋。万不可一概而论,抹杀特点。” 这番颇有见地的话语,是周恩来同邓颖超在上海文艺会堂观看扬剧演员 顾玉 君演出的《偷诗》、《上金山》等折子戏后,即席发表的观后感。周恩来对扬剧的称赞,实际上也是对 顾玉 君精湛演技的肯定与欣赏。 顾玉 君,扬剧发展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表演艺术家。1929年出生,江苏南京人。因家境贫困,9...
【京剧】 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剧种。它是由多种地方戏在北京汇聚、融合,发展而成的。它从产生到现在约有一百四十年的历史。 清代乾隆以来,昆曲、弋阳腔、秦腔等曾先后进入北京。1790年安徽著名艺人高朗亭率领有名的徽戏“三庆班”进入北京,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以后,又有“四喜”、“春台”,“和春”三个徽班入京,和“三庆班”合称“四大徽班”,盛极一时。此时,昆曲、京腔(弋阳腔入京后演化得名).·秦腔等逐渐冷落下来。约于1830年湖北楚调(汉剧)也进入北京,汉剧和徽剧出于同一源流,因而时常合班演出,声腔上...
中国传统戏曲与说唱文学有着浓浓的血缘关系,许多地方戏曲直接或改编说唱文本 为剧 本。就是文人参与的戏曲创作大多也脱不了说唱文学的胎痕。王实甫改编董解元《西 厢记诸 宫调》创作元杂剧《西厢记》就是一个范例。文人尚如此,文化水平低下的民间艺人就是 更 不用说了。他们早先的“戏曲”概念就是“说唱”。 ??不仅文本如此,说唱音乐也常借过来加以变化成为戏曲音乐的一个部分,这在戏曲史上 已 有定论的。吴越之地,地处下游,依江濒湖,经济繁荣,人文荟萃。苏州的苏剧、无锡 的锡 剧、扬州的扬剧、上海的沪剧,还有苏北的淮剧,...
中国的戏曲习惯上概括为"南昆北弋东柳两梆"。这是从声腔系统的角度来区别中国戏曲,"南昆"指流播于华东、化中、华南一带的昆曲;"北弋"指发源于江西弋阳,后流行于北京的弋阳腔;"东柳"指发端于山东,后流行于江南、江北的柳子腔;"两梆"主要指流行于山陕地区的梆子戏。"南昆北弋东柳两梆"代表了地方戏曲的很大一部分,但用来涵盖中国戏曲,即使是涵盖以汉族文化为主的地区的戏曲,也是不够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经详细调查统计,戏曲共有317个剧种。 全国所有剧种如下 扬剧、 安康八岔戏、安多藏戏、巴陵戏、八仙戏、昆曲、北路戏、...
扬州是我国玉器的主要产区,琢玉工艺源远流长。在江淮东部龙虬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玉璜、玉管等物,扬州汉代墓葬亦出土不少玉器,品类繁多,造型优美,且已采用透雕、阴线刻和浅浮雕手法。唐代的扬州玉器工艺又达到新高峰,宋代扬州玉雕出现了镂雕和练条技艺,为后来特色技艺的形成打下了基...
扬州评话是以扬州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苏北地区和镇江、南京、上海等地。兴起于清初,不久就形成了“书词到处说《隋唐》,好汉英雄各一方”的繁荣局面,独步一时的书目有《三国》、《水浒》等10部,身怀绝技的著名说书家也有20人之多。到了乾隆年间,有的艺人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加工充实传统节目,有的则创编新书。如屡试不第后成为扬州评话艺人的叶霜林把自己的遭遇和激愤心情寄寓到《岳传》中,说演《宗留守交...
扬剧表演艺术家李政成,男, 1969 年出生, 1977 年学艺, 1988 年毕业于扬州戏校。现为扬州市扬剧团主要演员、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农工民主党扬州市委委员、扬州市政协委员、扬州市文联副主席。曾主演过《打金砖》、《挑滑车》、《狸猫换太子》、《宝莲灯》、《魂断深宫》、《布嫂》及《史可法》等近二十台大小剧目。曾获得上海白玉兰广播电视大赛白玉兰金奖;第二届江苏省优秀戏曲演员大奖赛二等奖;第三届江苏省扬剧节优秀表演奖;第四届江苏省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并于 2004 年获得第二十一届中...
三百年粉墨一世纪笙歌 扬剧的年龄有多大﹖有人说它是初出茅庐的村姑,有人说它是饱经忧患的长者。扬剧的故乡在何方﹖有人说它在二分明月的扬州,有人说它在十里洋场的上海。 面对种种互相抵牾的说法,我们寻觅。扬剧自有自己的身世,人们缺少的只是发现。 清代是一个地方戏曲兴起和盛行的时代,清初的扬州,舟楫便利,人文荟萃,凡事皆能得天下风气之先。一班班代表着全国各地艺术精华的梨园弟子纷纷来到扬州,他们带来了昆腔、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这些操着南腔北调的艺术家们不但给扬州市民以欢乐,而且给扬州文化以滋...
扬剧金派艺术特色谈 (王 红) 今年是扬剧艺术表演家金运贵诞辰 100 周年,笔者怀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