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文化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综述 >
  • [综述] 三百年粉墨一世纪笙歌 下 日期:2006-07-01 23:08:29 点击:930 好评:4

    三百年粉墨一世纪笙歌?下? 上海是五方并处、百戏杂陈的地方。这里有申曲、苏滩、京戏、昆腔,有评弹、鼓书、杂耍、清唱……为了在激烈的艺术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也为了让粗犷的锣鼓与文弱的丝弦相得益彰,扬州的香火戏和花鼓戏慢慢合拢,1931年,香火戏艺人和花鼓戏艺人在上海聚宝楼共同演出《十美图》。从此,两种艺术融合在一起,一个新型的统一的“扬州戏”在上海滩出现了。 新生的扬州戏,在音乐上将香火调、花鼓调糅合在一起,并像扬州乱弹一样,大量吸收了扬州清曲的曲调。在剧目上除了继承扬州乱弹、扬州香火戏、扬州花鼓戏的剧目之...

  • [综述] 扬剧:从花鼓戏到集众家之长 日期:2006-07-01 23:07:59 点击:674 好评:4

    扬剧发源于江苏扬州,流行于扬州、镇江地区、安徽部分地区和南京、上海一带。 上世纪80年代的《皮九辣子》、90年代的《巡按还乡》等都是轰动中国戏曲界的优秀剧目。经过整理、改编的较有影响的剧目有《鸿雁传书》、《上金山》、《百岁挂帅》,现代戏有《夺...

  • [综述] 《扬剧名旦高秀英》第九章 初进省团的烦恼 日期:2006-07-01 22:55:45 点击:560 好评:12

    九 初进省团的烦恼 高秀英是一九五三年二月进江苏省扬剧团的。江苏省扬剧团也就是这时才组建,因为解放伊始,江苏划分为苏南、苏北两个行政区,一直到五二年底才合并为江苏...

  • [综述] 《扬剧名旦高秀英》第五章 正式挂头牌 日期:2006-07-01 22:53:32 点击:517 好评:4

    五 正式挂头牌 经过两年的苦学苦练和艺术实践,高秀英十八岁开始脱颖而出,于一九三一年春受聘法租界南阳桥维扬大舞台,月包银为八十块现大洋,一下子比在虹口庆升戏园多四十六块。而她的丈夫高玉卿原已每月五十元,现在仅提了十块钱,比妻子反而少二十元,在班子里只能排在第二位。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高秀英对我说:“这一方面是我主观努力的结果,但客观因素也很重要。当时正是女班兴起的时代,无论如何女的演女的,要比男的演女的强,特别是男人年到四十左右,要比二十来岁的女花旦魅力差得多。许多老板出于生意眼,也要争先邀请坤伶。另外...

  • [扬州文化] 扬州曲艺概述 日期:2006-07-01 22:46:25 点击:1271 好评:10

    扬州评话,又叫扬州评词,是以扬州方言说表的古老曲种,流行于江苏北部和南京、镇江、上海等地。“看戏要看梅兰芳,听书要听王少堂”,王少堂是现代扬州著名的评话表演艺术家。 [详细] 王少堂和“王派《水浒》”世家 访王少堂故居 扬州评话名家李信堂 扬州评话名家惠兆龙 扬州清曲是中国江苏既古老又有影响力的曲艺之一。清代康、乾年间是其鼎盛期,曾流传于全国许多地区。扬州清曲大部分音乐源自本地小调,再次为“传自四方”的各地小调,其音乐具有民间性及地域特性。曲词题材极其广泛,曲目十分丰富。 [详细] 扬州清曲申报世界文化遗...

  • [综述] 戏曲呼吸要领规则(中) 日期:2006-07-01 22:43:57 点击:446 好评:4

    (四) 唱戏的呼吸应有两种感觉。一是提,一是沉。方才不是说不要提和沉吗!那是从稳气的角度来说。也是为了防止练唱的人去使浊劲。唱戏的用气在客观上来说,的确是有提和沉两种技巧和感觉的。不然,不成固定不动了吗?但这种技巧是必须在气息稳定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一般说歌唱时,声音都应有走动的感觉(不僵)。但戏曲这种走动感觉,要求比唱歌更为明显。并且要有两种不同的方向,三种状态。一是走进,二是走出,三是好像不进不出。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不出气怎样唱戏,这无非是说不用气把声音往前推和往後收,形成相对的稳定状态。两种不同方向的...

  • [扬州文化] 扬州清曲名家实录 日期:2006-07-01 22:33:18 点击:812 好评:14

    [王万青](1899—1967) 扬州清曲演员,扬州人,其父王粥成为扬州江关职员,开有一小茶馆,业余唱昆曲,是扬州昆清唱者中颇有名气的净角人才。王万青十二岁从父学昆曲,十五岁时以昆曲听者少而改学清曲。先从翁四先生学拉二胡,后又学弹琵琶,得到施元铭指点;常与同辈葛锦华、王玉春、朱德山、黄廷贯等演出,边伴奏、边学唱,互相揣摩,打下较为坚实的清曲艺术基...

  • [综述] 扬州“五个一工程”精品创作面向市场 日期:2006-07-01 22:32:47 点击:328 好评:0

    扬州市对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6项24件作品进行了表彰。这次评选值得关注的是,该市在精神产品生产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对既有较高思想、艺术和学术水准,又有较大市场覆盖面,受到广大人民群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优先予以推荐,努力使评出来的作品立得...

  • [综述] 传唱不衰的扬剧 日期:2006-07-01 22:31:52 点击:679 好评:2

    中国传统戏曲与说唱文学有着浓浓的血缘关系,许多地方戏曲直接或改编说唱文本为剧本。就是文人参与的戏曲创作大多也脱不了说唱文学的胎痕。王实甫改编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创作元杂剧《西厢记》就是一个范例。文人尚如此,文化水平低下的民间艺人就是更 不用说了。他们早先的“戏曲”概念就是“说唱”。 不仅文本如此,说唱音乐也常借过来加以变化成为戏曲音乐的一个部分,这在戏曲史上已有定论的。吴越之地,地处下游,依江濒湖,经济繁荣,人文荟萃。苏州的苏剧、无锡的锡剧、扬州的扬剧、上海的沪剧,还有苏北的淮剧,最先发端直接源于当地具...

  • [综述] 金调与扬剧 日期:2006-07-01 22:30:10 点击:482 好评:14

    金运贵,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扬剧“金派”(金调)创史人,本名刘秀卿,又名王继芬,曾用艺名新喜贞。生于1907年,卒于1970年,湖北黄陂人,幼年学艺,初学京剧后改学扬剧,先工丑后专工生,1925年在上海正式登台演出,成为扬剧第一代女演员。 她的表演朴实大方,擅于刻画落魄穷生,如方卿、梁山伯等,更以吐字清晰、唱功扎实见长,尤擅于运用“堆字”技巧,数十句唱词,字字入扣、层层相叠,快而不乱、多而不糊,成为“金派”艺术特色之一。“金派”唱腔具有强烈个性色彩,被誉为了扬剧“金调”。“金调”唱腔体系的创立对扬剧唱腔的...

推荐内容
  • 扬剧金派艺术特色谈

    扬剧金派艺术特色谈 (王 红) 今年是扬剧艺术表演家金运贵诞辰 100 周年,笔者怀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