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1979年我高中即将毕业,被招进江都县扬剧团艺训班,接受了科班式的艺术训练,相隔三年后的1982年,又得到剧团选送到江苏省戏剧学校进修深造的机会。回想从艺训班的启蒙《白蛇传》中担任白素贞一角起。至今已有二十四个年头了。这许多年来,我连续担纲主...
1990年,我完成了扬州市戏曲学校的各项学业,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江苏省扬剧团工作,实有一种十年磨一剑、青锋未曾试的感觉,踌躇满志。可当我真正走向工作岗位以后,才逐步发现戏剧艺术并非我初想的那样简单。一个艺校与一个成熟的演员还有较大的距离,真是...
同为戏曲艺术,川剧之变脸几可以似乱真,而扬剧之变胡更是神而又奇。一把弓弦能幻化出鸾凤飞腾、奔马嘶呜、山高水流、小溪绕石、春花秋月、夏蝉冬雪、云帆斜阳、惊涛骇浪 再一折转,又是高秀英的嘹亮激昂、华素琴的甜美流畅、金运贵的深沉委婉、周小培的起伏...
扬剧正式形成七十余年来 , 著名乐师不下十余位 , 其中最为突出的 , 当是江腾蛟和卢小杰这两位奇人。 奇之一是富有独创性 , 善于标新立异 , 喜欢别出心裁 , 如戏曲闹台 , 向来多用武场 , 而江腾蛟却想出和设计了文场闹台 , 使你觉得别开生面。又如戏曲乐队向...
那晚演出回来,也许是由于我主演的《罗帕记》一剧观众反响十分热烈的缘故,兴奋的情绪竟使我睡意全无,皎洁的月光洒落在我的床前,不由我思绪万千,想了很多很多,历历往事在脑海中泛起,清晰地呈现在我的面前,像是对自己又像是对别人诉说着我的扬剧情结 我...
扬州地处中国南北交融之地,其文化兼具南秀北雄的特征,这一点也很鲜明地表现在扬剧上。 扬剧发源于扬州,是江苏省的一个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流传于江苏、上海、安徽一带。扬剧的代表性人物有两个,一是高秀英的高派旦角,其演唱高亢激昂,大气磅礴,独创堆字...
唱戏唱戏,以声为源,以音为本,有唱才成戏,有音才为剧。从咿呀学唱,到粉墨登场,皆以唱去塑造人物,皆用音去体会角色,因此说,演出也是声音的一种传播方式。 录音,对声音来讲,是借助先进技术的一种传播方式,更是对一个演员素质和技能的一个新的考验。...
东关古渡牌枋见证着扬州的荣辱兴衰和沧桑变化,远远望去红衣华盖、威风凛凛,像是扬洲东大门的守护神。驻足于它的脚下,春天迎一缕阳光,夏天纳一丝清凉,秋天闻一树丹桂,冬天赏一身索妆,它的脚下成了现代人们休身养性。休闲娱乐的场所。 一个仲夏之夜,扬...
摘要 :我出生于梨园世家,从 9岁随母学艺至今已有五十多个春秋。如果说省扬剧团是我学习的起点,省戏校就是我学习的摇篮。正是因为省戏校五年正规训练的坚实基础,让我对戏曲有了更深厚的感情,并且认定戏曲艺术、扬剧事业是我毕生的追求。16年的舞台演出,...
1970年岁末,我出生在扬剧的发源地江苏省扬州市的一个梨园之家,我的父母不仅是生活中的夫妻,也是扬剧舞台上的黄金搭档。当时正处文革中期,新中国的上空乌云密布,遮掩了欢声,罩盖了笑语,苍茫的人海,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扬剧艺术也在风雨中飘摇,在动...
点赞旦角 李政成 浅谈李政成老师的旦行表演艺术 上海阿丁 扬剧表演艺术家李政成老师应...
情真意切悲王后,义字当先 张爱华 写在张爱华老师与上海扬剧戏迷联欢之后 上海阿丁 应...
宁可 张卓南:形神兼备的反一号 宁可 张卓南至今都记得,在戏校学戏时,学员们排的《...
2 第三次古琴打谱会,陈重先生介绍埙,左二为戈弘。 2 戈弘在创作中。 舞台上,光线四...
扬州地处中国南北交融之地,其文化兼具南秀北雄的特征,这一点也很鲜明地表现在扬剧上...
83年的合影:左起 张瑞泉、任桂香、高秀英、华素琴、李开敏、汪琴 左起:筱秀珍、华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