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戏曲艺术,川剧之“变脸”几可以似乱真,而扬剧之“变胡”更是神而又奇。一把弓弦能幻化出鸾凤飞腾、奔马嘶呜、山高水流、小溪绕石、春花秋月、夏蝉冬雪、云帆斜阳、惊涛骇浪……再一折转,又是高秀英的嘹亮激昂、华素琴的甜美流畅、金运贵的深沉委婉、周小培的起伏跌宕。如此十八般“胡”艺,若不是亲耳所闻亲眼所见,谁能相信这是江苏省扬剧团副团长、著名胡琴演奏家卢小杰一个人在变“魔术”? 卢小杰的戏曲音乐成就,《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文汇报》、《新华日报》、《新民晚报》等一系列强势媒体均有翔实报道。江苏省扬剧团新编大型扬剧《王昭君》晋京参加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记者特意赶在卢小杰动身前夜采访了他。五十六岁的卢小杰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少壮许多,干练、消瘦、目光纯净,似一介儒生。彼此握手,才觉到他一份“收放有力”的骨感,的确是被胡琴揉捏成的;反过来说,卢小杰又把胡琴揉捏得神形毕现、骨肉分明。话题从卢小杰的童年开始——
艰难的起飞
一九四七年出生的卢小杰从小整天跟着既能唱京剧也能操胡琴父亲卢凯爽出入戏院看热闹,身后还跟着俩弟弟卢小熙、卢小新。卢小杰的母亲打得一手好擂琴,一家人凑起来简直就是个小戏台,惹得街坊四邻动辄围拢过来。尽管卢小杰只能咿咿呀呀跟着父亲哼,但记忆里已抹不去那悠扬酣畅的旋律, 《平湖秋月》、《二泉映月》等名段名曲渐渐耳熟能详。父亲让他学二胡,请来梅兰芳、马连良的琴师亲手把教,大家技法,“法乎上,而得其中”,卢小杰的琴艺日臻圆熟。可拉久了二胡,难免生厌,卢小杰又想去学画,父亲一巴掌掀过来:“哪有你这样三心二意的!学艺就得专一,别小看二胡这玩意儿,两根弦够你琢磨一辈子呢!”慑于父亲的威严,卢小杰再不敢“改行”。领着两个弟弟每天操琴,人家孩子在外面玩耍,他们只能“憋”在家里。冬天,寒风啄手也得拉;夏天,炎暑日蒸也得练,武官出身的父亲一脸板肃,容不得卢小杰丝毫懈怠。一九六O年,卢小杰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戏剧学校(省戏校前身)民乐系,专攻二胡。在校学习期间,卢小杰特别用功,冬天零下10度,他就坐在雪地里练琴,两只手冻得已经发僵仍还坚持。夏天更不用说,素有“火妒”之称的南京简直像个大蒸笼,别说操琴,即使坐在那不动也是汗滴如雨。这些艰苦的日子,卢小杰都熬过来了,不但琴艺大大提高,意志品质更趋顽强。从戏校毕业,卢小杰顺利进入江苏省扬剧团任伴奏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加之名师不断指点,卢小杰的二胡演奏如虎添翼。然而,从不安份的卢小杰并未就此满足,他不甘心一辈子坐在昏黑的舞台下做胡琴木偶。经过很长时间的酝酿,他决定反“衬”为“主”,将扬剧主胡挪至舞台上独奏,这在当时简直吓坏了一大帮人。 卢小杰说到做到,并且用心去做。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主胡为什么不能登大雅之堂?用它来突出和展示民族戏曲音乐的独特魅力,以传统为本,间以现代各种流派的特色,水乳相融。主辅交互,这不是扬剧的出新之处吗?天资颖慧的卢小杰竟然一试成功,观众惊讶,专家也惊讶:神奇小子卢小杰果真“艺高人胆大”!自打开了先河,卢小杰一发不可收,他的演奏之所以动人,一是技巧娴熟,二是心中有曲,曲随心生。后者特别要求对乐曲内涵的深刻理解,像拉《二泉映月》,以往多注重外化景色的“描绘”,清风徐徐、明月皎洁、泉水叮咚、松涛阵阵……而卢小杰则是强调写意,从开弓伊始就情系胡弦,声声入耳、缕缕沾泪,如歌如咏、如泣如诉,将那双目失明的阿炳活脱脱跃然于一抽一回之间,人世沧桑、举目炎凉,尽在旋律中。 卢小杰说,古曲的流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后人要不断地对其加以修改、整理、创新,这就要求每一个二胡演奏者不但要用手,更要用脑子用心去拉琴。卢小杰还说,一流的旋律是“情”,二流的旋律是“琴”,一字之妙,妙在卢小杰已经深谙中国戏曲音乐之真谛。一九九五年,卢小杰戏曲风格胡琴演奏会在上海演出,获得巨大成功;翌年,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戏曲研究会、山东省文化厅联名力邀卢小杰赴济南再度举办胡琴独奏音乐会。卢小杰分别用二胡、高胡、中胡、板胡演奏各剧种优秀曲牌及家喻户晓的经典音乐,如:扬剧《登丘抒怀》、吕剧《抬花桥》、粤剧《禅院钟声》,及至华彦钧的《二泉映月》、刘天华的《良宵》、朱昌耀的《江南春色》,刘明源的《河南小曲》等。 提到当今著名二胡演奏家、江苏省歌舞剧院院长朱昌耀及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欧景星,卢小杰赞不绝口。一问底细,原来他仨还有一段友情,作为二胡演奏大家,朱昌耀、欧景星对卢小杰也很尊敬,情与琴之间,三位江苏人杰佳话颇多,恕不赘述。
卧薪尝胆
改革开放的浪潮带来了许多新鲜的视听艺术、市场经济迫使人们为生计而奔忙,几乎无暇顾及戏曲艺术的顽强存在,又况新一代的酷男靓女甚至都不知道戏曲艺术为何物。江苏的扬剧在此背景下自然也难逃每况愈下的厄运,很多稍有名气的演员纷纷跳槽到别的单位,有的去演电视剧,有的改唱流行歌曲,有的下岗经商,整个扬剧团几近瘫痪状态。没有效益,生存自然面临巨大的困难,为稻粮谋,卢小杰也不得不另觅生路,暂时放下“胡琴大师”的架子,屈尊应聘夫子庙一家“香江酒楼”做伴奏员,人家大款们在推杯换盏,他却在一边操琴伴宴,这情形谁看了都心酸:一代胡琴“千面”人,成就卓著,想不到会“落草”小小的酒楼仰人鼻息,可悲可惜!然而世风日下,人心浇漓,粗俗的人们只认钱不认人,管你是什么“大师”、“名家”,卢小杰不是拉得一手好二胡吗,扔几个钱,你还会不为我操琴伴宴?在香江酒楼那段时光里,卢小杰没少受侮辱,强烈的自尊折磨得他寝食难安,想着自己的处境,真有“虎落平阳被犬欺”之慨。但是,女儿要读书,身为国家一级演员的妻子朱余兰也因扬剧团不景气而无戏可演,全家三口人总要吃饭啊。万般无奈,卢小杰咬着牙关继续在香江酒楼伴奏,虽然收入不高,糊口饭填饱肚子还是没问题的。再说,借此机会不让琴艺歇息,哪怕磨剑十年也值。摆正了心态,卢小杰变得坚强起来,想想前辈华彦钧(阿炳)的遭遇,自已受点委屈又算什么呢? 正如一句名言所说“伟大的生命都是由一连串的身心磨难所构成的”。卢小杰的“磨难”与“落草”香江酒楼息息相关。在酒楼伴奏,形形色色的人都会捉弄你,那些根本不懂音乐的客人仗着口袋里有几个臭钱,喝得酩酊大醉,然后乱点乐谱,让卢小杰即兴演奏。好在卢小杰功底深厚,又有乐坛“千面人”之称,什么样的乐曲都能拉得出来。客人们哑然,尤其是广东客人,因为香江酒楼是粤菜馆,卢小杰伴奏的乐曲多为粤剧小调,广东人点什么,他拉什么,技法之娴熟,旋律之曼妙,丝丝缕缕,汩汩叠叠,听得广东客人没有不服气的,即使是流行音乐,卢小杰也能用二胡演奏得惟妙惟肖。要说自己是“奇人”,卢小杰不同意,冰冻三尺,谁不知道卢小杰当年为首创戏曲主胡登台独奏曾几度北上南下,搜集了一百多个地方剧种的素材,而粤剧正是他“串帮”伴奏的拿手绝话。一曲《凤凰台》余音未息,惊得广东客人目瞪口呆,扔票子再请他演奏,卢小杰断然拒绝。卖艺可以,不能卖骨气。酒楼老板每晚给十二元报酬,这是劳动所得,其他钱一概不取。 有天晚上。酒楼里呼啦来了一大帮人,说是刚从新加坡归来的,对胡琴深感兴趣,而且其中就有专业拉胡琴的,自以为技艺超群,要同卢小杰设擂台比“武”,赌注为一万元人民币。卢小杰先是很谦虚,抱拳以示不敢冒昧,但见来人过于张狂,一气之下操琴便拉,《赛马》甫歇,继以呜咽凄美的《江河水》,抑扬顿挫,收放自如,开合圆润,张弛有节……精气神全在曲调里,直灌五脏六腑,整个一幅“独坐船头思逝水,江声咽尽古今愁”的沧桑水墨长轴。新加坡“艺人”没料到在南京夫子庙香江酒楼遇到了高手,既惊讶又觉失面子,罗里罗嗦要拜卢小杰为师。卢小杰说,我不是江湖艺人,不敢妄收徒弟,既是打擂,你们也拉一曲吧。新加坡“艺人”面面相觑,钱也没丢就跑掉了。 几番震撼,卢小杰决定放弃每晚十二元的廉价伴奏,重新投入对戏曲音乐的研究。他后来说,香江酒楼的那段经历虽然使他受辱颇多,但也使他接触到了戏曲音乐的通俗观众,“与众同欲,是以济事”,将来再改良戏曲音乐,使其更接近老百姓,扬剧还是可以重整河山的。卢小杰再次将精力寄寓于自己的主业——胡琴,后来他为毛主席诗词“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创作了戏曲唱腔,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中录制,至今仍为戏曲院校的教材。
百变“二胡”千面人
熟识卢小杰的人都知道他虽是“二胡奇才”,待人接物却极尽真诚。外弱内强的卢小杰生性豪爽耿直,在家里,他是女儿的严父,在扬剧团里他是严厉的领导。有不足就批评,有长进就褒奖,是卢小杰一贯的作派。不管怎么说,自己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才能服人。所以,江苏省扬剧团上上下下的演职员对卢小杰是既钦佩又敬畏。卢小杰自当了副团长,“待人以诚,执事以信”丝毫未变,而且也从来不用名气压人。为了扬剧团整体的利益,他放弃了许多“择木而栖”的好机会,一心跟大家抱紧一团,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卢小杰一人担当多种曲牌的主胡演奏,自始至终一劳到底。由于他的敬业和出色表演,著名音乐家石中光教授建议给扬剧主胡卢小杰颁发个人奖,这在中国戏曲界尚没有先例。但卢小杰以他炉火纯青的演奏技巧还是摘得了这项桂冠。绿叶本来是衬托牡丹的,岂料,光彩却盖过了牡丹,可见卢小杰手中那把神奇的二胡是多么幽玄美妙。“用心操琴,以情动人”,这是卢小杰对中国戏曲音乐最深刻的诠解。中国戏曲艺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如何借鉴兄弟剧种之特长充实扬剧成了卢小杰步人中年后苦苦追寻的目标。多年来,卢小杰艰辛地涉足于百余种韵味迥异的地方戏曲领域,从秦腔至川剧,从广东音乐到河南小曲,从京韵大鼓到苏州评弹,将传统戏曲伴奏手法和现代二胡演奏技艺融为一体,妙趣横生,艺惊八面,专家学者藉此送他一个绰号“乐坛怪杰”。 众所周知,真正的艺术家无一不是先严谨“人格”而后再大胆“出格”的,卢小杰可谓这条真理的典型。听他新录制的激光唱盘《韵之魂》,你会感觉到这才是戏曲音乐一流的化妆,浓淡重轻总相宜……是谓佳境。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把二胡,两根琴弦,吟诵咏叹,绝非凡响;一波三折,九曲黄河,随手掬一捧,都是至酽的美酒,琴不醉人人自醉,如此境界之于卢小杰简直成了“关公舞大刀”,他人无可企及。倘论对中国戏曲音乐的贡献,东西南北中,卢小杰无疑是万众之首选,难怪有人将他的二胡艺术与川剧中的“变脸”相提并论,卢小杰一把二胡能变出万千旋律,说他是“变胡”人或“千面”人一点不为过。曾诞生过刘天华、华彦钧这样两位杰出二胡演奏家的江苏沃土,如今又出奇人卢小杰,两代豪杰,一种精神,这不是中国戏曲附着于普通弓弦上的伟大生命吗? 扬剧《王昭君》晋京之前曾两度献演于南京紫金大戏院,省委省政府领导回良玉、陈焕友、任彦申、顾浩等均兴致勃勃地前去观摩。但见偌大的剧场座无虚席,热情的观众自始至终报以如雷般的掌声,这充分肯定了该剧的圆满与成功。此剧中,卢小杰一身数职,既担纲策划与唱腔设计,又兼任全剧的主胡伴奏,六场戏环环紧扣,声“琴”并茂。该剧力图以“与时俱进” 的审美视角和扬剧独特的表现形式再现古代丽人王昭君为民族团结“舍身和亲、鼓勇前行”的传奇经历,进而突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和“长相知、不相疑”的历史真理,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北京会演,《王昭君》一剧果不负重望,一举获得创作、舞美、演出三个金奖及男、女主角优秀表演大奖的殊荣。很多专家、同行在观看了演出后纷纷前来向卢小杰表示祝贺,称赞卢小杰的胡琴技艺及非凡的音乐创作智慧,说是只可惜本次会演未设主胡奖,否则该奖项非他莫属,卢小杰谦恭地拱手笑着致谢。 走笔至此,记者惟恐不能将卢小杰与他的戏曲艺术描摹详尽,只能察其鼻眼,画龙点睛。需要强调的是,卢小杰的巨大成就一直没有离开观众的大力支持和有关专家领导的积极扶掖。卢小杰说,应该把我的荣誉分一半给他们,他们可是我真正的知音!
原载《剧影月报》2001年 第6期
(责任编辑:颜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