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英,是著名的扬剧表演艺术家,扬剧“高派”创始人,20世纪30年代初著名的扬剧“四秀”之一,曾任江苏省扬剧团副团长、江苏剧协副主席、江苏省扬剧研究会会长等,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她的嗓音高亢激昂、宽厚明亮,具有极强的穿透力,演唱吐字清晰、韵味甘醇。20世纪30年代中期,她创造的【堆字大陆板】唱腔,成为扬剧唱腔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并凭借【堆字大陆板】在七十余年的扬剧舞台艺术生涯中,不断巩固其扬剧名家的地位。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艺术档案馆馆藏—— 高秀英生活照 摄于1962年
1933年,高秀英开始组织“卿英社”,离开上海闯荡江湖,自此她就开始了挑班于上海、南京、扬州等地流动演出的生活。直到1950年,高秀英夫妻两人才一同进入了当时设在扬州的苏北实验扬剧团。1953年2月,苏北实验扬剧团上调到南京,以此为基础组建为江苏省扬剧团。当时高秀英已经40多岁了,政策上也讲究“戏曲要走新歌剧道路”,她虽然还演一些传统戏里的主角,但重点加工的戏却轮不到她了。
但很快事情就出现了转机,1954年,高秀英被选为了江苏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秋天,江苏省扬剧团以根据老艺人提供的折子戏提纲改编的《鸿雁传书》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高秀英在剧中饰演王宝钏,荣获了演员一等奖。在这场将近40分钟的演出中,舞台上始终只有王宝钏一个角色,充分展示了高派艺术的魅力。从此,这出戏也成为高派乃至扬剧界的经典剧目。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艺术档案馆馆藏—— 1956年《鸿雁传书》剧照 高秀英 饰 王宝钏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艺术档案馆馆藏—— 1957年《恩仇记》剧照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艺术档案馆馆藏—— 1959年电影《百岁挂帅》剧照 高秀英 饰 柴郡主
1959年《百岁挂帅》剧组进京演出,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右二为高秀英) 从1954年《鸿雁传书》开始,经过《恩仇记》到《百岁挂帅》,这段时间可以说是高秀英艺术上的黄金时代。高派唱腔艺术也在这过程中逐渐成熟,形成了其大气磅礴、刚健清新的风格。作为集大成者的【堆字大陆板】是高派唱腔艺术的精华,它把整个扬剧艺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堆字大陆板】结构庞大,气势恢宏,全曲将几十句乃至上百句唱词一口气唱出,处处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其在抒情性和节奏性方面形成强烈对比,又做到完美统一。【堆字大陆板】的前奏过门造势夸张,粗犷激昂,棱角分明,先声夺人,起到很强的渲染作用。堆字的时候,乐队全部撤出,形成欲进先退的格局。演唱则从抒情叙事的节奏展开旋律,几十句唱词,字字成串,随着感情不断发生变化,节奏也逐步加快加强,一步步把观众的心情也推向高潮。堆字的时候,再加入乐队进行强烈烘托,有如万马奔腾,排山倒海之势,一曲终了,令人回味无穷。
戏曲音乐专家武俊达先生在《扬剧<鸿雁传书>和【堆字大陆板】》一文中指出:“ 【堆字大陆板】其所以具有这样强烈的感染力,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剧情发展所决定的,但乐曲本身的结构也很值得我们研究。”他认为【堆字大陆板】有三个特点:1、曲调性较强的抒情腔和节奏性较强的唱诵腔对比鲜明。2、唱词与曲调的规范性和具体运用时的灵活性相统一。3、戏曲演唱既须以唱腔为主体,但又离不开乐队的伴奏,更离不开演员对乐曲的理解和对演唱的技术处理。此曲不仅【大陆板】的托腔伴奏和过门起了增强音乐性的作用,【清板】部分也起了加强节拍与节奏的作用,特别是最后由【清板】过渡到【大陆板】的一段,节奏步步压紧、速度渐渐加快、力度节节加强和音乐气氛的层层皴染,对推进音乐渐达高潮,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从艺七十余年,高秀英始终保持对扬剧七十年如一日的热爱,只要对扬剧事业有利,她总是积极地带头去干,而且不计个人名利。无论是她为扬州戏校筹集教学经费,还是为上海艺友联谊会成立的义演都体现了这一点。高秀英从十八岁挂头牌誉满申江起,始终受到广大扬剧观众的爱戴,这离不开她对扬剧艺术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精神在她的身上体现得很充分。1991年面对罕见特大洪水,她不顾八十高寿毅然率众弟子登台义演,一句“党啊党,你把心放”高亢激越,韵味声色依然不减当年,全场为之惊叹,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为传承扬剧艺术事业,1958年高秀英首次收徒,其开门弟子就是扬州市扬剧团的李开敏,后来李开敏将高派艺术发扬光大。1960年,高秀英收国家一级演员吴蕙明为徒。1982年,又收了刚从扬州戏校毕业的扬剧新秀祝荣娟作为学生。2001年,在她九十大寿的喜宴上,高秀英又决然收下了“梅花奖”获得者徐秀芳作关门弟子,传授高派代表剧目《鸿雁传书》《断太后》等。如今,徐秀芳作为扬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又收汪晓艳、龚莉莉、刘颖、王豪倩、赵悦等为徒,继续向后来者传承扬剧“高派”艺术和经典的【堆字大陆板】唱腔。
参考资料:《扬剧名旦高秀英》,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年11月; 《“扬剧第一人”高秀英》,彭林刚,新华日报,2020年8月20日;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艺术档案馆部分馆藏资料 (责任编辑:水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