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物传 表演 扬剧唱词 老资料馆 扬剧论文 报刊专著 舞台艺术 导演 传承谱系 行话习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扬剧戏考 > 人物传 >

扬剧老艺人-- 昨夜星辰闪耀

时间:2010-03-20 22:22来源:扬州扬剧网 作者:韦人 点击:




 

在扬剧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曾出现过无数知名的演员。扬州乱弹的演员,知道姓名者,大部分见于《扬州画舫录》。现参照有关资料,分别叙录如下:?
熊肥子,生或旦,擅演《大夫小妻打门吃醋》,曲尽闺房儿女之态。?
樊大,生或旦,青木正儿原著、王古鲁译著之《中国近世戏世史》疑其即《花部农谭》中之樊八。能作睅目、飞眼,演《思凡》一出,始则昆腔,继则梆子、罗罗、弋阳、二簧,无腔不备,议者谓之“戏妖”。?
小鄢,仪征人,旦。本救生船中篙师之子,生而好学妇人,其父怒投之江,不死,流落部中为旦。后舍其业贩缯,死于水。?
谢寿子,旦。擅演《花鼓》,扮花鼓妇,音节凄婉,令人神醉。兼工评话。
陆三官,旦。擅演《花鼓》,又熟于京、秦两腔。?
吴朝,丑。扬州乱弹小丑之始祖。?
万打岔,丑。亦扬州乱弹小丑之始祖。?
张破头,丑。兼工评话。?
张三网,丑。?
痘张二,丑。?
郑士伦,丑。?
张天奇,武丑。擅以头委地、翘首跳道及锤锏之属。《扬州竹枝词》:“张天奇手会双叉,众眼睁睁看不哗。踮脚伸头听耳急,铁连环响满身花。”?
岑赓峡,名仙,武丑。磊落不受乡里睚眦,年四十,厚积数万,施之梵觉禅寺,造万佛楼,建坐韦驮殿,辟群芳圃,护火焚晋树二株。铸大铁镬,饭行脚僧。趺坐念佛,不拘僧相。自称日岑道人。?
郝天,武丑。?
郝三,武丑。曾随福贝子康安征台湾,半年而返。?
刘家相,绰号刘歪毛,丑。本春台班二面,后为僧,赤足被袈裟,敲云板,高声念“南无药师琉光如来佛”。得钱则转施丐者,或放生。数年,坐化于高旻寺。家相幼爱梵声,长入梨园为小丑,声音嘹亮,盖于一部。年未老,发秃仅存数茎,人称之为“刘歪毛”,遂不复剃发,屏弃世故为头陀。清人《扬州梦》卷十五:“晚桥等正在小兴化家谈得高兴,忽听得门外高声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晚桥道:‘这和尚好生古怪,头儿蓬着,脚儿赤着,身上披了袈裟,云板儿敲个不了,那头发还留着几根不剃,那不是古怪得狠么?’… …先春说道:‘这个和我终觉在那一个戏班上见过,只是一时想不出来。’晚桥拍手道:‘是呀是呀,你提了这句话儿,我就记起来了。’先春道:‘春台班二十年前,有个二面,和那和尚一丝不错。那时登台,声音宏亮的了不得,不但春台班没有一个比得他的,就是别个班儿,也是望坐不及。他年纪没有五十,头发只存几根,因此人人称他是刘歪毛。’”按《扬州梦》小说中主人公陈晚桥,即郑板桥。?
樊八,或谓即樊大,旦。《花部农谭》:“自西蜀魏三儿倡为淫哇鄙谑之词,市井中如樊八、郝天秀之辈,转相效法,染及乡隅。”?
孙呆子,丑。擅演《借妻》,《扬州竹枝词》:“就中花面孙呆子,一出传神借老婆。”兼善戏法,《扬州竹枝词》:“孙呆周逢笑口开,眼中摘豆手飞杯。因之看尽人情巧,事事多从戏法来。”按“摘豆”为戏法之一种,《扬州画舫录》:“置五红豆于掌上,令其自去,谓之摘豆。”?
杨八官,苏州人,旦。春台班因不能自立门户,乃征四方名旦,杨八官、郝天秀等被征。采魏长生之秦腔,并京腔中之尤者,如《滚楼》、《抱孩子》、《卖饽饽》、《送枕头》之类,于是春台班合京、秦二腔。曾作盛夏妇入私室宴息,迫于强暴和尚,几为所污,谓之《打盏饭》。?
郝天秀,字小岚,绰号坑死人,安庄人,旦。本工安庆花部,后复采魏长生之秦腔并京腔,柔媚动人,得魏三儿之神。擅演《滚楼》、《抱孩子》、《卖饽饽》、《送枕头》之类。赵翼《坑死人歌为郝郎作》云:“孔雀东南飞,共爱毛羽好。其雌但氋氃,五采必雄鸟。乃知男色佳,本胜女色姣。扬州曲部魁江南,郝郎更赛在何戡。出水杲莲初日映,临风绪柳淡烟含。广场一出光四射,歌喉未启人先憨。铜山倾颓玉山倒,春魂销尽酒行三。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女重生男。以是得佳号,坑死人,满城噪……”
刘八,广东人,丑。工文词,好驰马,因赴京兆试,流落京腔,成小丑绝技,非土班之流亚也。入春台班后,本班小丑效之,风气渐改。刘八之妙,如演《广举》一出,岭外举子赴礼部试,中途遇一腐儒,同宿旅店,为群妓所诱。始则演论理学,以举人自负;继则为声色所惑,衣巾尽为骗去,曲尽迂态。又有《毛把总到任》一出,为把总以守汛之功,开府作副将。当其见经略,为畏缩状;临兵丁,作傲倨状;见属兵升总兵,作欣羡状、妒状、愧耻状;自得开府,作谢恩感激状;归晤同僚,作满足状;述前事,作劳苦状;教兵丁枪箭,作发怒状;揖让时,作失仪状;经略呼,作惊愕错落状,曲曲如绘。惟胜春班某丑效之,能仿佛其五六,至《广举》一出,竟成广陵散。?
从事扬州乱弹演出活动的优秀艺人,后来陆续参与徽班进京,在徽班到京剧的嬗变过程中,起了积极作用。据清嘉庆间有关著作记载,扬州艺人实为当时在京徽班的主力军。如小铁笛主人《日下看花记》记述,当时在京徽班五十四位知名艺人中,扬州人占十九人;留青阁小史《听春新咏》记述,在京徽班的六十七位知名演员中,扬州籍演员有三十六人。其中有些是重要的艺术骨干和领军人物。如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率三庆徽班到北京演出的高朗亭,是扬州宝应人。《听春新咏》说他“善南北诸曲,兼工小调如【剪靛花】、【寄生草】”,则他应该非常熟悉扬州乱弹。
扬州香火戏的知名演员,在民国以前的很少留下姓名。进入上海之后,可谓人才济济,如胡玉海、程俊玉、潘喜云、崔少华、崔东升、拾岁红、拾龄童、周荣根、张月娥、丁宝珊、秦玉兰、熊伟文、景小八子、武麟童、邵喜云、高玉卿、朱龙喜等人,均一时俊彦。在扬州四乡如江都,也涌现出一批优秀演员,知名的有张小培、林玉兰、赛皮匠、王大马、刘十子、吴大喜子等。其中,除了潘喜云、周荣根、丁宝珊、武麟童、朱龙喜、张小培、吴大喜子等系祖传香火之外,其他多为手工艺人出身,有所谓“铁匠班”、“皮匠帮”之称。
扬州花鼓戏的知名演员,民国以前的也所知甚少。辛亥革命前夕,扬州城里有若干花鼓戏班,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五个,即府门口的范春奎、尹弼瑞、陈小红子等一班,教场的马小、张槐五、陈长贵等一班,徐凝门的大和尚、小和尚、春喜子等一班,得胜桥的姜德余、李文安、李文林等一班,东关的朱金奎、唐锡奎等一班。同时,镇江有胡明成、臧雪梅、许金福等人组成的花鼓戏班。民国初年首批应邀赴杭的花鼓戏艺人,有臧雪梅、许金福、董世跃、周永华、尹弼瑞、潘世雄、张老三、夏荣、夏老三、方少青、刘久成、杭令祥、李兰桥、杨锡曾、尤彭年等人。这些艺人,在当时可谓扬镇两地花鼓戏的精英。为了能名正言顺地挂牌演出,他们在杭州组成“凤鸣社”,号称“扬州新戏”。这是继尹老巴子、陆长山等在上海大世界领衔演出之后,又一个阵容更为整齐,且有正式班名的扬州花鼓戏班。
维扬戏时期的演员阵容最为强大。原来香火戏与花鼓戏都拥有一批出色的演员,虽然早有互相学习的愿望,终因门户之见所限,难以实现。自合流以后,有机会同台演出,切磋技艺,于是很快涌现出大批在观众中有影响的维扬戏演员,他们是:
    胡玉海(小皮匠),花旦、青衣。
    葛锦华,小生。
    程俊玉(程小六子),花旦、青衣。
    丁宝珊,青衣。
    崔少华,老生、编剧。
    周松亭,老生。
    潘喜云,旦、小生、老生。
    姚淦卿,生、丑。
    谢义才,丑。
    吴万坤(吴大喜子),文武老生。
    吴再喜(吴小喜子),生。
    姜宏稳,生。
    任长兴,旦、生。
    徐桂芳,花旦。
    谈月仙,旦、生。
    董世耀,生、丑、教师。
    王秀青,旦。
    李有庆,生。
    杭文奎,老生。
    卞金山,丑。
    张林山,丑、教师。
    臧雪梅,旦。
    尹弼瑞,生、丑、教师。
    陈立祥,丑、教师。
    戴蕙芳,花旦。
    筱奎童,武生。
    周宏根(小金铃),生、编剧。
    陆云霞,花旦、青衣。
    尤彭年,生、丑。
    熊月英(小八子),花旦。
    史寅生,生。
    唐锡奎(小蜜脸),丑。
    陶小毛,丑。
    马长庆,丑。
    姜德余,旦、生、丑。
    拾岁红(任福林),花旦、刀马旦。
    拾龄童(殷华亭),文武小生。
    陈宏桃,花旦、青衣。
    陈宏杏,小生。
    叶兰芬,花旦、青衣。
    黄小波,花旦、小生。
    孙玉兰,老旦。
    朱龙喜,武生。
    包桂卿,丑。
    高玉卿,文武小生、老生。
    崔东升,文武小生、老生、红生。
    崔鸿声,老生、须生。
崔南笙,小生、武生。
    小金兰(火国槐),文武小生。
    武麟童,小生、须生。
    臧克秋,旦、生。
    林筱斋,生。
    林玉英,旦。
    高秀英,旦。
    金运贵,女小生兼丑。
    王秀兰,花旦、青衣兼小丑。
    张玉莲,青衣、彩旦、老旦。
    潘玉兰,花旦、青衣。
    黄秀花,旦。
    王美云,武旦。
    林树华,文武生。
    金玉坤,生。
    石玉芳,文武小生、老生、花脸。
    林玉兰,文武小生、老生、花脸。
    周小培,小生。
    顾玉君,旦。
    石玉红,旦。
    许桂芬,女小生。
    高兰英,女小生。
    张小培,武生。
蒋剑峰,生。
蒋剑奎,丑。
    华素琴,旦、花旦、武旦。
    房竹君,武旦。
    丁曼华,花旦、武旦。
    筱荣贵,花旦、丑。
    筱金运贵,旦。
    苏德松,老生。
    秦玉兰,文武小生。
    戴月棠,文武生。
    黄茂林,老生。
    景小八子,文武生。
    王大马,旦。
    任桂香,旦。
金玉昆,生。
汪麟童,生。
夏雨楼,生。
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许家班青年优秀演员脱颖而出,蒋剑峰、蒋剑奎、黄宗敏、张美云等崭露头角。此外,出身于香火世家的知名演员,还有江都刘氏家族的刘显庭、小刘炳子以及后起之秀刘鹤童、吴小童,活跃于泰州一带的焦龙华、焦鹤坤父子,六合帮的王长坤、郝玉洲、徐安寿,邵伯下河一带出名的铁匠班子小黑皮、王四马等,不能一一列举。以上所述,难免挂一漏万,但足以说明维扬戏演员阵容之强大,人才之众多。
这些优秀的艺术家,在不同时期为扬剧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犹如昨夜星辰,永远在扬剧史上闪耀其辉光。
筱慧琴_筱玉霞.jpg

 扬剧老艺人图片http://bbs.yangju.cn/thread-7235-1-1.html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33)
94.3%
踩一下
(2)
5.7%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