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物传 表演 扬剧唱词 老资料馆 扬剧论文 报刊专著 舞台艺术 导演 传承谱系 行话习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扬剧戏考 > 人物传 >

王瑞如:从“万元户”到扬剧演员

时间:2014-07-22 16:02来源:未知 作者:静之 点击:




 

扬剧ID:yangjucn

登陆yangju.cn聚集年轻扬剧迷 评点精品扬州戏--扬州扬剧网-数字资料馆YangJu.Cn!请分享好内容到你的朋友圈为推广扬剧做出自己贡献!


 

 

王瑞如:从“万元户”到扬剧演员

静之

王瑞如是扬州市扬剧团四大花旦里最具大姐风范的。这与她在戏校班上年龄最大有关,也跟她爽直要强的个性有关。

 

王瑞如开始学扬剧时已19岁,是班上年龄最大的,多数同学都比她小七八岁。别人还在读小学,她则已经走上社会工作了一年多。

王瑞如出生在邵伯古镇。在水运时代,大运河边的邵伯镇是个大码头,四方客商云集,南北舟楫来往。古镇的人文气息和商业氛围都很浓厚。高中还没有读完,能歌善舞的王瑞如就被镇上商业系统的“新时期总任务文艺宣传队”看中,成为了一名独唱演员。为了替宣传队留住这个小明星,商业系统准备安排她进当时很吃香的供销社。可是王瑞如对站柜台的工作没有兴趣,她想起一句古话: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她提出要学修理钟表。那时候,钟表是贵重物品,修理钟表算是一门正儿八经的技术活。领导答应了她的要求,送她到扬州学习,回去后她成了小镇上技术最棒的钟表修理工。在那个一般人工资只有二三十元的年代,王瑞如一个月能挣六七百元,很快成了“万元户”。

 

丰厚的收入并不能阻止一颗向往舞台的心。那时候常有外地的剧团到小镇上演出,王瑞如很羡慕那些演员,梦想有一天自己也能站到舞台上。她回家把辫子梳成“小姐头”,用毛巾扎在袖子上当“水袖”甩来甩去,邻居都笑着喊她“小妖怪”。她曾经考上江都扬剧团,但是父母不同意她放弃现成的好工作去唱戏,便说:“不去江都。你若考上扬州的剧团,就让你去。”1981年夏天,扬州艺训班招生。王瑞如去考,但迟迟没有回音。一直到第二年的正月初二,才收到录取通知书。原来,第一批录取的已上了一段时间的课,她因为年龄大,第二批才录取。

丢掉一年上万元的收入去学戏,是一件疯狂的事。但王瑞如毫不可惜地关掉了她的钟表修理店,来到扬州。王瑞如是家中独女,经济条件也好,一直娇生惯养,老师一看她娇滴滴的样子,心里直嘀咕:这姑娘,吃得了那个苦吗?要知道,她已成年,筋骨、韧带都比不上小时候,19岁的王瑞如要跟十二三岁的同学一起练功,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王瑞如生来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这么大的个子,哪能输给小弟小妹们?她从早上540起床,一直练到关灯休息。别人休息我不休息,多付出总有回报!年龄大了、韧带硬了,练功时免不了皮肉之苦,但她再疼,脸上还是笑嘻嘻,不能在小同学们面前丢了大姐的面子!

年龄在练功时是劣势,但在唱和表演方面却成了优势。戏校期间,她比其他同学得到的锻炼更多,学了不少戏,主攻文武花旦,青衣。戏校七年,她排了《断桥》、《上金山》、《打神告庙》、《秦香莲》、《珍珠塔》、《牡丹亭》、《千里送京娘》……学生愿意要,老师也愿意给。她迅速地成长甚至成熟起来,学校排戏,她总是主角居多,并且成为班里唯一送到省戏校进修两年的学员。

王瑞如感到幸运的是她遇到一批前辈好老师。除了启蒙老师任惠萍、王坚,她还跟李开敏老师学过《武松杀嫂》,向高秀英老师学过《百岁挂帅》(柴郡主),也向华素琴老师学过《百岁挂帅》(穆桂英)。高秀英、华素琴都是省扬剧团的演员,她们来扬州教学完毕,还为艺校排戏义演,筹集教学经费。前辈们对艺术的精益求精,为人的高尚无私,深深地影响着王瑞如。

更幸运的是,在学校的安排下,她在二年级时,拜李开敏为师。三年级时,又拜华素琴为师。两位老师都给了她母亲一般的关爱,不但教她唱戏,还在生活上照顾她。

1984年,艺训班排演《百岁挂帅》,王瑞如扮演穆桂英。她的指导老师即是1959年版《百岁挂帅》中穆桂英的扮演者华素琴。她记得,那时候正值炎夏,华老师一大早来到练功房,教她和另一位同学(B角)练习腰腿枪把功夫。教课时,她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尽心尽意,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手把手地教授。每个动作,都要亲自示范三五遍,每句唱腔,也都要示唱三五遍。每次教下来,她都是一身汗。王瑞如每天练倒立、翻前桥,例假来时也不休息。枪一扔,眼睛打青了,跟没事一样,继续排。当初担心她不能吃苦的老师放心地笑了。

在华老师手把手的指点下,王瑞如版穆桂英一炮而红。

全部由学生出演的《百岁挂帅》深深折服了戏迷们。开始演出,是在扬州古城甘泉路上的红旗剧场,许多观众看完这一场,紧接着又买票看下一场。一时间,《百岁挂帅》一票难求。在扬州演出后,又到周边地区巡演,并一路演到上海——扬剧的发祥地。事先得知信息的上海戏迷,打着横幅、放着鞭炮到轮船码头迎接他们。在上海演出也是天天爆满,有时甚至一天要演两场。学戏才三年,就开始排演大戏,而且非常的成功,让王瑞如和她的同学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1988年,王瑞如参加上海扬剧广播电视大奖赛,获得白玉兰金奖。参赛剧目之前是有分歧的,最后是任惠萍老师鼓励她选择有水袖绝活的《打神告庙》。这出戏做唱俱重,而彼时王瑞如刚刚在外巡演《百岁挂帅》,体力严重透支。在这种情况下演出很费体力的《打神告庙》能行吗?许多人有此疑问。偏偏比赛时出了问题,前一位参赛者表演时还好好的麦克风,到了王瑞如上台竟然罢工了。她只好尽量提高音量,但后排的观众还是听不见。好在观众可以看到她的身段、表情、动作,当她那行云流水般的水袖舞起的时候,台下的掌声不断。演出完毕,有观众到后台跟她说,今天你若不得金奖,我们要求给你重赛。也许真的是苍天不负有心人,最终,王瑞如如愿捧得了金奖。在大赛担任评委的华素琴老师跟王瑞如讲:今天你幸亏选取的《打神告庙》,要是选唱功为主的节目,麦克风一坏,肯定被淘汰了。有时候,看似崎岖的路,往往是捷径。

学生时代就获白玉兰金奖,王瑞如拥有了一个高于常人的起点。毕业分配到扬州市扬剧团后,她主演了一部又一部大戏。她的代表剧目《断桥》、《武则天》、《狸猫换太子》、《婆媳泪》、《李三娘》、《莲花庵》等戏,决定了她大青衣的定位。她演的人物多数或生活坎坷,或历经磨难,大家送给擅演悲情戏的王瑞如一个“大悲旦”的称呼。王瑞如演过很多戏,上至皇后贵妃,下至平民百姓,无论正角、反角,她都能毫不吃力地担纲起来。

前不久,扬剧《三娘教子》在扬州友好会馆首演。这是从京剧移植来的一部戏,由王瑞如饰演三娘春娥。许多戏迷从南京、镇江甚至上海赶来欣赏。“教子”一场的大段唱赢得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首演得到了戏迷的认可。从王瑞如清越宛转的唱腔和细腻传神的表演上,戏迷们仿佛看到了华素琴和李开敏两位老艺术家的影子。

 

 

 

 

 

-------------------------------------------------------------

订阅方式:
1、打开微信->添加好友->查找公众号->输入"yangjucn"->或搜索->扬剧->点击关注;
2、打开微信扫一扫如下二维码。
====================================
若您喜欢,可以点击屏幕右上角“...”按钮,分享至朋友圈吧。
感谢您对扬剧的关注和支持。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19)
86.4%
踩一下
(3)
13.6%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