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 扬剧戏评 扬剧戏考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网络E文 >

扬剧《王昭君》

时间:2006-07-13 02:40来源: 作者: 点击:




     江苏省扬剧的《王昭君》是该团继《百岁挂帅》、《碧血扬州》等优秀历史题材剧目之后的又一力作。它无论在剧目的思想性艺术性方面,还是在扬剧的革新探索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这个成就来之不易,它是一大批包括戏剧大师在内的有着强烈政治责任心的艺术家们前后二十多年抛洒汗水辛勤耕耘所结出的硕果。
     扬剧《王昭君》的诞生是一场成功的接力赛。早在1961年春天,敬爱的周总理召集文艺界的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开座谈会,谈到乌兰夫同志向他反映,在包钢蒙古族青年要找一个汉族姑娘结婚很不容易。总理说要提倡汉族姑娘嫁给少数民族兄弟,不能搞大汉族主义。古时候不是有个王昭君吗?总理对曹禺说你就写王昭君吧!总理还建议大家举杯,祝贺《王昭君》早日问世。曹禺说他理解总理让他写王昭君是要歌颂民族团结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这就是话剧《王昭君》的创作缘起及其基调的确立,应该说敬爱的周总理是为话剧《王昭君》催生的第一人。
     王昭君是家喻户晓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落雁之容”的美誉。但千百年来在戏曲舞台上或其他民间文学的描写中,都是忧怨伤感悲悲切切的泪美人形象,甚至在民间音乐中,也以“昭君怨”之类作为乐曲的标题,王昭君的名字几乎成了悲剧的同义语。事实上昭君出塞和亲,开创和维系了汉朝边境长达五十年的安定局面。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称“昭君出塞成为汉朝与匈奴和好的历史佳话”,这个评论是中肯的。
     既然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对民族团结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女性,就应该把颠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戏剧大师曹禺正是出于这种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写出了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王昭君,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由于话剧本写成于“文革”结束后不久,不能不受当时的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的局限,不少评论认为王昭君的形象写得太高太理想化了,但决不能因为有这些不足,就完全抹煞曹禺大师创造的王昭君这一艺术典型的开创性意义。它是扬剧《王昭君》据以改编的坚实基础,是这场接力赛起重要作用的第一棒。
     艺术大师在话剧《王昭君》中的另一个成就是对诗化现实主义的美学追求在这部剧作里跃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强烈显示出剧诗的艺术品位。全剧中那充满音乐美意境美和深邃哲理的诗化语言,令人叹为观止,即使在今天我们重读话剧《王昭君》仍能感到大师写作此剧时那充沛的激情、浓郁的诗情和横溢的才情。
     1983年的《江苏戏剧丛刊》上发表过已故剧作家江蛰君根据话剧《王昭君》改编的京剧本,江蛰君在戏曲和文学方面都有深湛的功力,在改编过程中对戏曲化作了有益的探索,忠实于话剧原著的京剧改编本在戏曲化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范例。接力赛的时间已推移到90年代,人们对戏剧创作方法的认识和审美要求都起了变化,在大师和领导及专家们的殷切期望下,袁振奇决心在话剧原作和京剧本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进步、有所出新”。
     对扬剧改编者最大的鼓励和鞭策是曹禺大师那谦逊而坦诚的嘱咐:“当时王昭君我没有写好,老是乐呵呵的,没有矛盾,你们要改一改。”一代艺术巨匠那忠于艺术虚怀若谷真诚明达的人格光辉,照亮了改编者前进的道路。因此在扬剧《王昭君》的改编中就出现了一个重大而有突破性的进展,这便是沿着话剧《王昭君》重塑昭君形象的方向,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对王昭君这一人物重新定位。将她定为既是一个奇女子又有一个颗平常心,避免了一开头就将她写成胸怀大略的政治家,或者写成一个普通的弱女子。她有着绝世丽质和高洁情怀,渴望人间真情,向往新的生活,她的自然请行始于不甘心重演孙美人的悲剧,企图摆脱落寞终生直至暮年殉葬的厄运,希望飞出囚笼去寻觅真正的“相知”。扬剧改编者根据昭君性格的改变,对作为主题歌的《长相知》作了更为合理的安排,这种安排既符合人物的思想发展,又准确地凝聚了人间的纯洁情爱和民族的真诚团结的深刻哲理。
     话剧的后半部,王昭君有点游离在矛盾之外。扬剧的改编者一方面对温敦的性格作了适当修改,同时巧妙地将王昭君置于斗争的旋涡之中,使她认识到“和亲远嫁非私情,两情亲疏系安危”,把个人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经过迭起的风波之后,王昭君与呼韩邪相知更深,相爱更甚,把汉朝和亲睦邻友好的关系推向新的境界,最终完成了一个忠于爱情忠于国事的王昭君形象。这是扬剧改编中的一个重大成就。
     为了发挥戏曲之长,扬剧在改编时增写了《出塞》一场精采的戏,并分别用了三个时空转换,表现她初出宫门的欢悦,跋涉乱山丛中对捉下履险前途未卜的焦虑惶惑,直至深入大漠瀚海油然而生的伤感、茫然。但当她蓦然看到大漠中奋飞天宇的大雕,那昂首勇行的骆驼,她的心灵震撼了。她从这堪称大漠魂的生命中受到感悟。这里写了她战胜自我的心路历程。这场戏的唱词不仅准确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心活动,而且诗意盎然,感情奔放,加上委婉动人的唱腔和优美的舞姿,使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
     扬剧《王昭君》在艺术革新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曲调唱腔既保持原有剧种特色,又根据剧情、人物和唱词的诗化风格,使曲调有所突破,剧本的文学品位促进和提高了音乐的艺术品位,新老观众都能接受认同。在服装造型方面,特邀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著名服装设计师兰玲进行设计,因而让我们看到满台光鲜的人物形象。演员候长荣借鉴影视的表演手法来恰当地表达人物感情,徐秀芳以出色的(堆字大陆板)把舞台气氛推向顶峰,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一切都有赖于导演准确而有创造性地阐释剧本,并成功地搬上舞台。此外,导演还有意识地引进一些京、昆的表演程式,化用在某些人物身上,从而提高了整个表演艺术的水平。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