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 扬剧戏评 扬剧戏考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网络E文 >

剧场调研|当下扬州的扬剧市场

时间:2018-09-21 10:10来源:扬州扬剧网 作者:俞骁窈 点击:




导读

本文为作者博士学位论文《扬州地区扬剧生存状况》之一部分。从扬州地区当下三种不同性质的扬剧演出团体,到当下扬州的扬剧市场分类(乡村包场演出、城市售票演出)对当下扬州的扬剧市场的生态进行了调研和记录。

扬州地区当下有三种不同性质的扬剧演出团体。

一是得到政府财政支持、有“体制内”身份的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即得到市级财政支持的扬州市扬剧团(下称“扬州扬”)和得到区(县)级财政支持的江都区扬剧团(下称“江都扬”)、高邮市扬剧团(下称“高邮扬”)、仪征市扬剧团(下称“仪征扬”)。本文统称“体制内”剧团。扬州扬是扬剧艺术保留与传承的主阵地,实力最强、级别最高、也最受政府保护和支持。江都扬和高邮扬“级别”低于扬州扬,所能获得的财政支持也远低于扬州扬。在这种情况下,两团采取了不同的运营方式,前者除了下乡演出贴补收入不足外,还主动迎合政府部门的需要,争取获得最大程度的财政资助;后者则由个人承包,基本采取自负盈亏的方式,走市场化道路。仪征扬原已改制为市影剧公司,发展路径全面转轨,近年开始重新培养青年演员,参与演出。

二是“体制外”的民营职业剧团,它们是民间组织的戏班,无政府财政资助,拥有相对固定的全职演出班底,全年从事商业演出。这类剧团人员流动、组建情况比较复杂,有扬州秦淮扬剧团、扬子江扬剧团、扬子江王俊扬剧团及海派团、龙川团、张寿清团和江都德才扬剧团、玉梅扬剧团、友谊团等。

三是民间的临时演出小班子,其演职人员多为退休老人或赋闲人员,或者从事其他相对清闲营生的人,只在演出旺季搭班经营。

当下扬州的扬剧市场分两种类型。

一是乡村的包场演出。这类演出的收益,由戏路(演出场次)和戏金(包场价格)两个因素决定。

二是城市的售票演出。这类演出目前只有扬州市内先后办在市文化宫和友好会馆剧场的“周周看扬剧”一例。即此一例,严格地说,也不能算是一个纯粹的商业性票房演出。2005年,扬州新兴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扬州市总工会和扬州扬三家单位以市文化宫为阵地,由 “新兴金属”承担剧场租金,开始举办“周周看扬剧”活动。2007年,扬州扬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协调下,以每年6万元的租金拿下了市内友好会馆剧场的使用权,“周周看扬剧”迁于此处,除“新兴金属”继续赞助外, 政府也有补贴(从2008年的5万元逐年增加到2012年的20万元)。由于演出是“零场租”,因此保证了票价的低廉,最初仅10-15元,今年也只调为20-25元,如果有著名演员、梅花奖得主李政成参演,则上调至 25-30元。

友好会馆地处扬州闹市,剧场观众席虽有两层,但扬剧演出仅用一楼,一般可坐528人,必要时可再加80座。“周周看扬剧”每周六下午举行,起初由扬州扬独自承办,其后邀请包括江苏省扬剧团在内的其他“体制内”剧团分担演出,再后更吸引了众多的民间剧团加盟。

乡村包场演出

笔者接触的几位民间戏班的班主,谈到每年的戏路时,不约而同地用了“400场”这个数字。这个数字似乎是业内公认的。笔者几次观察下来,也认为这个数字真实可信。这就意味着,对于做得好的戏班而言,这个数字略显保守,而对于做得一般的戏班来讲,也不会距离这个数字太远。所以,平均下来,基本可以用这个数字来概括。这样的戏路,显然是很不错的,这也是扬州地区民间戏班兴旺的表现、原因以及基础所在。对于这一点,班主们都认为与扬州地区的民间风俗有关。“这里的人,尤其是江都地区,爱看戏,还特别喜欢请戏,谁家有个什么事情要是不请戏,就会被人看不起,说闲话。”

谈到戏金,班主们又不约而同地用了一个数字:“5000元。”可是这个数字却和前一个不太一样,笔者几次考察下来, 发现这个数字在很大程度更是班主们的一个理想。当然,笔者不是说他们的戏金达不到5000元,实际上,戏金是一个不断浮动变化的概念,就算是班主自己也不能准确说出具体的数字。在旺季之外的时间里,不出意外的情况下,每场5000元的戏金算是班主们比较满意的数字。而意外的情况也着实不少,比如作为中介的吹鼓手欺瞒班主克扣了差价,再比如实力比较雄厚的班主利用自己的成本优势和信息优势,压低戏金抢占市场,逼得其他班主也不得不压下价格与其竞争,有时4500元甚至更低的价位也愿意演出。旺季则是另一种情形,每个戏班都是戏约不断,戏金也水涨船高,到过年期间,基本要涨到10000元左右。就每一个年度来看,正月往后的3个月是旺季,农忙时候则为淡季。平均下来,对于民间戏班的班主而言,“5000 元”也算是一个比较客观的数字。

“体制内”剧团的情形则不太一样。像江都扬这样的区级剧团,在财政上获得的支持很有限,每年130万元的财政拨款,用于支付在职和离退休人员的医疗和养老保险后,就只够支付基本工资了。所以剧团还需要下乡演出来补贴费用。考虑到他们的规模和名气,江都扬的戏金基本和民间戏班一样,定位在5000元左右,但实际操作中,因为事业单位的运作成本较低,演员有基本工资,道具车、舞台车和人员所乘坐的大巴都是自有财产,所以他们往往能接受更低的价格,有时4000元出头便能演一场,并且在旺季也很少升高戏金。因此,他们在价格方面实际上比民间戏班更有优势。然而,由于“体制内”剧团是“两条腿走路”,总有配合宣传的演出任务,不可能像民间戏班一样全天候地下乡搭台唱戏,故此他们的戏路较低,据团长介绍,往年在260场左右,这两年考虑到演员的声带问题,一般控制在200场。高邮扬虽说在经营方式上与民间戏班十分相似,戏金却高出一截,平均有7000元左右。原因不外有二,一是该团由县属剧团转为个人承包,主要演员多为科班出身,艺术水准相对较高;二是县属的金字招牌在老百姓心中多少有些分量。团长夫妇作为事业在编人员,工资收入都有保障,再加上组团演出时间较早,戏金一向开得又高,家境比较富裕,所以在戏路上便能相对从容些,2011年全年演出338场,2012年的数字和这个出入不大。

民间戏班一般是“能赚钱就行”。“体制内”剧团由于部分财政支持而略显从容,像扬州扬这样的市属剧团在下乡搭台唱戏方面就要勉强许多。一开始总觉得“没面子”,后来迫于生计不得不去,也只选择性地仅做“红事”演出。但按照老团长邱龙泉的说法,如今的扬州扬也已经没那么多忌讳,渐渐地偶尔也接“白事”演出了。不过,这样的演出毕竟极少。团长李政成本人则决不参加“白事”演出。据统计,2011年扬州扬的戏路大约是80场,与往年基本持平。这个数字大大低于民间戏班,除了作为市属剧团多少有点“放不下身段”外,据笔者观察还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来本身有一定的演出和教学任务,不可能如民间戏班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市场,比如每年农历新年期间,扬州扬往往因为公益性慰问演出这样的任务而不得不错过戏路旺季;二来扬州扬的戏金是普通戏班的两倍以上,至少10000元,如果团长李政成亲自出场,戏金更要涨到15000元以上,花得起这个钱的人毕竟还是有限的。即便如此,扬州扬也不愿意降低戏金,因为觉得以自己和民间戏班之间艺术水准的差距,他们值这个价,而且同样是搭台唱戏,扬州扬的成本要高于民间戏班。仅从人数来看, 民间戏班一般规模都在26人左右,扬州扬下乡的演出队伍则至少有40人,有些大戏甚至超过50人。此外还有一个最直接的原因,连李正太挑班的高邮扬都7000元一场了,作为扬州地区最好的扬剧团,扬州扬的价格又能降到哪里去呢?

同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戏金的价格也在不断变化。从这几年的情况看,明显呈上涨的趋势。据吴德才回忆,他2004年离开江都扬自行组团的时候,一场演出才 2000元。而扬州扬“前两年的戏金才8000元左右,三年前是6000元,再往前推,最少时300元都演过。”

扬州扬和江都扬这样的“事业单位”,其演出所得的戏金都要如数上缴剧团财务,再由剧团根据团内标准支付给演职员个人。在农村搭台唱戏所需要的费用,如舞台租赁费、交通费等也由剧团统一列支。已由个人承包的高邮扬和其他民间戏班所赚得的戏金,扣除相应的成本(对于高邮扬来说还要包括上缴当地文广新局的费用和在编人员的工资及医疗、养老保险拨款不足的部分)和演职人员费用,便是班主所得。按照玉梅团班主马荣松的算法,每场搭台费用按普通小台算是400元,运输道具器材的卡车和接送戏班人员的中巴都是常年租用,每场要支付600元,如果路途遥远还要另加钱,此外每场需要支付给演职员们的出场费要2200元左右,如此,若按5000元戏金计算,每场还剩1800元左右,其中还包括了班主自己的演出费。

再看戏路的变化。应该说,扬剧的演出市场一直都比较平稳,预计这种状况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是因为该地区人口的年龄和分布情况以及民风民俗都没有显著的变化。然而,城镇化建设还是给扬剧的戏路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为拆迁集中安置之后,可供搭台唱戏的场地变少了,并且很多现代化管理的新式小区也不允许搭台唱戏,此其一;其二是民风民俗的改变,变成“城里人”之后,受到城市环境的影响,人们也没有从前那么热衷于请戏。

对于将来的戏路,“体制内”剧团们要么不太关心,要么相对比较从容,远没有民间戏班的班主们那样关注。班主们也有各自不一样的预想。江都德才团是扬州地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间扬剧班,经过数年的闯荡,在整个地区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班主吴德才对2012年以及来年的戏路仍然有400场的信心。秦淮团虽然才开张,班主游庆芳(原为扬州扬主要的生角演员)凭借他个人在扬州扬多年演出所积攒下的名气和人脉,对戏路也有比较乐观的看法。扬子江一团和二团的老板王俊因为资产实力雄厚,不惜压低戏金抢占市场,对于戏路也是信心满满。而玉梅团的团长马荣松却很担忧,因为他家原来的一路小生丁恩才和妻子王莉离团单独挑班了,新找的小生在“各方面都要弱一点”,而且新近又冒出了不少新的戏班,马师傅悲观地说:“今年不可能有400场了,扬剧已经没钱赚了!”

对于人数和人员组成都不固定的小戏班,很难统计其戏路和戏金。不过小戏班通常由戏装老板领导,他们提供的数字倒也能作为参考。戏装老板陶宗贵告诉笔者,小戏班每年的演出量其实和普通的民间戏班相差无几,因为有些人家经济并不宽裕,5000 元的戏金对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而花上不到一半的钱就能请个小戏班热闹热闹,倒也划算。随着越来越多民间戏班的出现,在扬州的很多地方,请小戏班已经成了一种不太有面子的做法。所以现在小戏班只在仪征地区尚有生意可做,在扬州其他地区基本已经没有市场了。

城市售票演出

在对“周周看扬剧”的票房作出分析之前,需要说明几点:一是因为会馆装修,该活动从2009 年10月至 2010 年7月停止了有大半年的时间,这次装修使舞台和观众席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笔者所采集的数据主要来自2010年7月之后,除非特别说明,本文的分析都以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这一时间段为界。二是2010年“周周看扬剧”的票价为15元,若是李政成参演则增加至20元;从2011年起,座位分成了一等和二等,一等座20元,共有226座,二等座15元,共有302座。如果李政成参演则分别增加5元。2012年初,票价上调为一等座25元,二等座20元。4月时为迎接裴艳玲专场演出,剧场将场内座位全部垫高,因此从2012年5月5日起,一、二、三区的第一排和第二排座位均设为一等,故而一等座增加至298张,二等座则减少为230张,售价不变。若李政成参演同样分别增加5元。

(一)售票率

从2010年到2012年,按年度核算,2010年(7月至12月)演出24场,票房收入148310元;2011年演出45场,票房收入171980元;2012年国庆前演出33场,票房收入235645元。乍一看似乎票房渐好,收入节节攀升,然而细看之下却发现:2010年演出24场,其中售票超过422张,即售票率达八成(以528座计算)的演出有8场,这其中有6场达九成以上,包括3个满场加座的演出,而售票少于317张即低于六成的演出有4场,因此有12场也就是一半的演出能卖出多于六成少于八成的演出票;2011年全年演出45场,售票率八成以上有11场,其中有9个演出售票超九成,包括8个满场加座,而当年售票率低于六成的演出有22场,占全年演出的将近一半;2012年国庆前共演出33场,售票率超过八成的仅5场,而低于六成的有26场,其中有18场甚至只卖了不到一半的演出票。从以上数据看,扬剧观众日渐流失,“周周看扬剧”的演出市场呈现出了逐年萎缩的趋势。(参看附表)

在上述售票率超过八成的全部24场演出中,扬州扬有22场,其票房号召力可见一斑。2010年,扬州扬共演出8场,剧目不重复,除新创现代戏《县长与老板》外,票房销售均达八成以上。2011 年,重复前一年刚演出过的《李三娘》和《大义夫人》让售票率一下跌至五成左右,《李三娘》卖出了274张票,《大义夫人》只有245张,随后复排上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带来了票房回升,但在之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内的第二次上演又将售票率降至六成左右。《三试浪荡子》、《蝴蝶杯》、《珍珠塔》、《罗帕记》、《玉蜻蜓》等传统戏短期内初次上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年底扬州扬又一次演出《珍珠塔》时便不可避免地遭遇票房惨败,只卖出了303张票,尚不到六成。2012年,剧团重复前两年所上演的《玉蜻蜓》、《三试浪荡子》和《李慧娘》等剧,均只卖出了六成票,而《秦香莲》在年内第二次演出甚至只卖了281张票。2012年度取得票房佳绩的唯有《恩仇记》和两次上演的《杜十娘》,前者是短期内第一次上演,而后者是扬州扬为了孙爱民争取摘得“梅花奖”而新排的剧目。

就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这个时间段而言,扬州扬虽然有38场演出,却只有22个剧目,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和《李三娘》各演了三次,《大义夫人》、《孟丽君》(上下集)、《三试浪荡子》、《蝴蝶杯》、《珍珠塔》、《玉蜻蜓》、《李慧娘》、《秦香莲》、《巡按还乡》和《杜十娘》等11部剧各演两次,剧目重复率超过五成。扬州扬的剧目出新率可见一斑。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剧目出新率远低于演出频率,剧目重复的概率逐年递增。因此,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扬州扬的票房号召力固然可以引领扬剧演出市场,可是其疲软的剧目出新率却也成了市场萎靡的原因之一:试问有多少观众愿意一次次买票去看同一场戏呢?

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这个时间段中,扬州扬演出22个剧目,其中现代题材戏只有《县长与老板》和《青春树》两部。《县长与老板》的演出时间距离它在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摘下双奖还不到一年,《青春树》的演出时间距离它荣获第六届江苏省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不过一个多月,但是这两个分别获得国家奖和省奖的剧目,票房却十分不理想。前者卖出了364张票,后者仅卖出178张票,还不到四成,创扬州扬所有演出售票的最低纪录。其中的原因,扬州扬的演职人员都很清楚,李团长坦言,现代戏既是“主旋律”,唱念做打又都没什么扬剧味,听着看着都很不过瘾。

在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这一时间段中,“周周看扬剧”共有103场演出,除扬州扬之外,高邮扬、仪征扬两家“体制内”剧团和德才团、玉梅团、扬子江一团和二团等11家民间剧团承担了其余65场演出,其中德才团演出15次,高邮扬11次,扬子江一团13次、二团2次,唐云团和张寿清团各5次,玉梅团、海派团和龙川团各3次,红艳团2次,仪征扬、爱华团和友谊团各1次。在这全部65场演出中,售票率八成以上的,分别为爱华团的《玉带记》 和友谊团的《恩仇记》;有21场演出的售票率在六成至八成之间,有42场演出的售票率低于六成,售票不足300张的有38场,有7场演出甚至只卖出不到200张票。从几个演出较多的团体来看:有15次演出的德才团,售票最多的是《燕山传奇》,卖出351张,最少的是《金娥冤》,卖出188张,全部15场演出平均每场售票266张,接近五成;有11次演出的高邮扬,售票最多的是《鸳鸯情》(下集),368张,接近七成,最少的是《狸猫换太子》(下集),只卖出229张,全部11场演出平均售票295张;演出13场的扬子江一团,售票最多的是《杀子报》,卖出380张,最少的是《花为媒》,卖出185张,全部13场演出平均售票276张。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各演出团体的票房都不理想,并且与之前对扬剧演出市场的总体分析所契合的是,以上团体售票率最低的演出都出现在 2012 年,这又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演出市场正呈现出逐年疲软的态势。

(二)演出的收入和支出

首先看扬州扬。扬州扬的票价一直依李政成是否参演核定为AB两类价格。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李政成共参演19场,正好占扬州扬全部演出场次的一半。2010年,李政成参演6场,平均售票483张;2011年参演3场,平均售票542张;2012年参演10场,平均售票399张。3年中没有李政成参演的19场,每年的平均售票分别为519张、420张和311张。从这个数据来看,李政成在扬剧迷中的号召力似乎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但如果考虑到作为扬州扬的团长同时也是最有名的演员,他参演新戏的几率远大于其他演员,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扬州扬仅有3部新创戏上演,分别是《县长与老板》、《青春树》和《杜十娘》,李政成全部参演。而在市场十分不景气的2012年,有他参演的B类剧目之所以能在售票数量上高出A类演出一截,很大程度上与新戏《杜十娘》的上演有关。如果扣去《杜十娘》不算,2012年李政成参与的其他8场演出平均售票355张,与A类的票数差距便被大大缩小了。

尽管售票数量的差别并不十分明显,但A类和B类的票房收入却相差很大。 A类19场演出的票房总额为137915元,而B类则为201625元。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B类演出的售票数量确实高于A类,另一方面是票价上调后,B类演出有10场,而A类仅4场。

由于扬州扬不仅承担了主要的演出任务,更是“周周看扬剧”的主办方和友好会馆剧场的承租者,因此它还要担负剧场运营方面的开销。扬州扬派驻剧场的侯经理告诉笔者,剧场维持成本颇高,每场演出的水电费和人员工资要将近2000元,还要聘请保洁人员打扫卫生,雇佣一些保安维持秩序,这两笔费用将近1000元;2008年对舞台布景的一次翻新便花费8万元;2012年垫高了全部座位又花费3万元。因为对扬州扬以外的剧团或戏班都实行“零场租”,所以邀请它们来演出便意味着扬州扬要往里面贴钱。好在有企业的赞助和逐年增长的政府补贴以及平日经营“综艺大舞台”的收入分成,便使得“周周看扬剧”这个带有公益色彩的票房演出得以经营和维持下去。扬州扬在友好会馆的每一次演出收入,剧场都要如数上缴,剧场所需要的各类费用则由扬州扬拨付,收支双线管理。而剧场上缴的演出费,除了需要支付为剧场运营的各类费用之外,也是扬州扬所有在编人员财政拨款外25%的收入来源之一。

再看其他演出团体。由于它们的售票情况并不理想,相应的票房收入也很一般。以德才团为例,它全部15场演出的总收入为75155元,平均每场5010元;扬子江一团演出13场,票房总收入为66165元,平均每场5090元;高邮扬演出11场,票房总收入为58390,平均每场5308元。这样的收入虽然和他们在农村演出平均每场5000元左右的戏金大致持平,但与旺季时10000元左右的戏金却相去甚远。也正是由于戏金悬殊的原因,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个年度2月份的“周周看扬剧”都没有民间戏班愿意承接,而不得不由扬州扬包揽。即便是在旺季之外的时间,对于扬州扬之外的这些演出团体而言,其演出开支也比农村演出要多出不少。第一是交通费,大多数民间戏班常年在江都和高邮等地演出,与租车方核定的两辆车每场600元的交通费也以不超过这两地范围为标准,所以到扬州市区演出便需要另外加钱,两辆车一般加100元。第二是演出费,剧团或戏班在农村演出时最常见的规模是不到30人,包括12人左右的演员,7至8人的乐队,而为了适应友好会馆的剧场舞台,龙套和乐队都需要翻倍,演出人员总数要增至45人左右,其演出费用也由原先的每场2200元左右增加2800元左右。第三是午餐费,在农村搭台演出时,主家按规矩都要负担演职人员的用餐,或者支付一定的现金作为餐费,而到友好会馆演出,剧团或戏班就要自行承担这一笔餐费,按每人8元的用餐标准,也有360元。第四是其他费用。虽说实行“零场租”,班主们可以省了舞台租赁费,但每场演出300元的保安保洁费却是少不了的,此外,剧场后台人员帮忙搭台,辛苦费总是要给的,玉梅团一般是给4个人每人100元加一包玉溪烟,德才团是给每人150元,这一笔开销又要花去600元左右。若是当天需要为演出录像,还得支付200元的电费。这般计算下来,一场演出的成本便达到5000元左右,即便当天的票房收入有5000元,班主们也是演了免费戏,白辛苦一场。可见民间戏班也是一肚子苦水,玉梅团的马荣松告诉笔者,6年来玉梅团到会馆的10次演出中,只有1次算是勉强持平,其余都是亏本。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剧团或戏班自愿前来演出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广告效应。因为“周周看扬剧”一办6年多,在扬剧迷心目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对于扬州扬之外的剧团和戏班来说,友好会馆的舞台无疑是一个展示自己和推销自己的平台。因此,新成立的民间戏班都会争取在这里演出。比如,原是扬子江一团一路小生的张寿清,2011年4月才开始挑班组团正式演出,6月便在友好会馆上演《烟花情》;而玉梅团原先的一路小生丁恩才与他的妻子二路花旦王艳 2011年底挑班红艳团,2012年便在友好会馆演出两场。二是由于录制演出光碟的需要。剧团或戏班拍摄录像、录制光碟也是他们推销自己、抬高身价的一种方式,农村的临时舞台显然是不适合的,因此这些没有自己剧场的演出团体都会选择到友好会馆录制节目,仅2010年,在全部24场演出中便有高邮扬、德才团和玉梅团等6个表演团体录制了10次演出。三是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希望得到观众的肯定。“周周看扬剧”的舞台与农村村头田间搭出的临时舞台不同,这里的观众更与农村演出时相当一部分凑热闹的观众不一样,他们基本都是出于对扬剧的热爱而自愿购票看戏,是真正的戏迷,分得清剧团水平的高低、演员表演的好坏,因此得到他们的承认也成了很多扬剧从业人员的梦想和希望。尤其是从“体制内”剧团下海的班主们,更是将走上友好会馆舞台演出当成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从2007年“周周看扬剧”搬到友好会馆,至2012年9月,德才团一共演出了29次,当地“体制内”剧团中带头下海的班主吴德才正是憋着一股劲,“要做出来给人看看,我们也不是草台班子”。而李正太则是另一种心态,从2007年7月至2009年9月会馆因装修而闭馆,李正太“离岗创业”所组建的正太扬只在会馆演出过2次,2010年他重新接手高邮扬后,虽然是原班人马换汤不换药,但从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在同样长度的时间段内,高邮扬却演出了11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原来李正太竞标输于张爱华失去高邮扬的招牌后,总有些不太痛快,也不乐意和张爱华的高邮扬一起在友好会馆的舞台上演出,更因为创业之初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他到友好会馆来做这“不赚钱光赚吆喝”的买卖,是故直到2010年他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并且重新拿回了高邮扬的招牌,才在友好会馆的舞台上活跃起来。当然,高邮扬这样个人承包的县属剧团也好,德才团这样的民间戏班也罢,都是市场化运作、以盈利为目的的,因此它们能够多次到友好会馆演出也与自身拥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有关。像高邮扬的主要演员都是家庭成员,运输车辆也是自购,因此演出费和交通费都相对较少,节省了演出成本;吴德才正在着手筹建二团,虽然还未正式营业演出,但手里不缺可以调配的龙套演员和乐队成员,也可以大大减省演出费的开支;王俊本身就拥有扬子江一团和二团,二团的车辆实际上又为团长徐爱民个人所有,调配起来更加方便。正是这些优势,使得这几个演出团体能够在票房并不理想的情况下,坚持在友好会馆较为频繁地演出。

扬州扬方面,为了将“周周看扬剧”的活动继续下去,同样十分需要这些剧团和戏班的加盟,因此采取了一些灵活的减免措施。比如,一般情况下,当演出团体的票房收入不足5000元时,它们便不再收取300元的保洁保安费。事实上,由于市场疲软,从2012年下半年至今剧场便再没有收过这项费用。此外,像张爱华的扬剧团在2010年遭遇了车祸,团内有死伤,张爱华本人也因此背负了大笔债务。她此后不再带班,只是偶尔参加其他戏班的演出。而只要有她参加,扬州扬都会减免该戏班300元的保洁保安费。

(原载于《戏剧与影视评论》2014年9月总第一期)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转载及合作请联系后台)

作者简介

俞骁窈:戏剧学博士,就职于江苏省文化厅。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10)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