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 扬剧戏评 扬剧戏考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网络E文 >

戏曲︱扬剧《恩仇记》

时间:2022-11-29 23:44来源: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作者:任秋儒 点击:




恩仇记》原为连台本戏,原名《僵尸复仇记》,又名《爱与仇》《月夜惊人》或《僵尸拜月》。此剧原为幕表演出,情节与本数都不固定,可以视观众的爱好任意增减。戏中有卜巧珍被诱奸怀孕、父母逼她自杀、在棺材里产子、僵尸拜月、复仇等荒诞离奇的情节。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招揽观众,又增加了清官断案的情节,出现了王法与人情的矛盾。
江苏省扬剧团创作演出的《恩仇记》,便是根据扬剧著名演员林玉兰提供的《爱与仇》幕表戏提纲,由剧作家石来鸿与林玉兰合作整理改编而成的。他们合作整理时借鉴了昆剧《十五贯》的成功经验,“减头绪,立主脑”,剔除了原剧中的糟粕,确立了国法和人情斗争的主题思想,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达到了推陈出新的要求,在戏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艺术档案馆馆藏扬剧《恩仇记》剧本
《恩仇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书生施子章与未婚妻钱素云,因为战乱失散。钱素云流落至卜府,改名为菊香,成为小姐卜巧珍的贴身婢女。施子章与姐姐施秀琴则被邓家恩公收留,后施秀琴又嫁与邓恩公之子邓炳如为妻。
一日,施子章上京赶考前陪姐夫出城踏青,菊香随卜小姐于郊外游春,施子章与菊香他乡巧遇,互诉离情。其时,邓炳如谎称自己是未得配偶的王安邦,骗取了卜巧珍的爱情,进而红楼夜宿,致使卜巧珍受骗怀孕。
卜巧珍终日期盼上门说亲的佳音,邓炳如却在别处另求新欢。时隔三月,卜员外发现实情,气极身亡。卜巧珍痛不欲生,经菊香劝说决定进京寻找施子章。主仆在五里墩偶遇了邓炳如,邓炳如对卜巧珍遗弃不成,将其一脚踢死,逃之夭夭。
菊香赴京决意要为小姐报仇,向已任官职的丈夫施子章诉冤,发现仇人竟是施子章的姐夫。施子章念及邓家恩情,与施秀琴夫妇一同求菊香法外开恩。菊香愤而击动堂鼓鸣冤。在公堂之上,菊香据理力争。施秀琴也赶到公堂,求弟弟法外开恩。施子章左右为难,在国法、人情之间,最终选择了国法,将邓炳如开刀问斩。
1956年,该剧本由江苏省扬剧团首演。华素琴饰菊香,蒋剑峰饰施子章,周小培饰邓炳如,高秀英饰施秀琴,翟美娟饰卜巧珍,王金洪饰卜父。1957年,该剧参加江苏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得了优秀剧本奖等多个奖项。1959年,该剧赴京汇报演出,大受好评。剧本于1957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上海《劳动报》据此改为章回小说《五里墩》连载。1959年,剧本收入《中国地方戏曲集成·江苏省卷》,并由评弹、川剧、评剧、秦腔等曲艺、戏曲剧种移植上演。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艺术档案馆馆藏《恩仇记·寿堂》剧照(高秀英(右)饰施秀琴、蒋剑峰饰施子章、华素琴饰菊香)
学者吴白匋评价该部戏有四点长处:
1.整个戏风格清新,不落才子佳人的俗套。
2.剧情发展合理,一环套一环地贯串下去,有起伏、有冷热、有明暗、有虚实,处理非常恰当。
3.人物性格鲜明。正面人物如丫鬟菊香(即钱素云),正直刚强,忠于多年陪伴、情同姐妹的主人卜巧珍,看到主人被奸人所害,不顾个人安危,决心为之报仇,写得非常可爱。又如施子章,属于旧时代读书人的典型,饱读诗书,又想做清官,又要知恩图报,在恩与仇之间徘徊不定,但最终能以正义战胜私情,执法如山,人物形象很丰满。反面人物如邓炳如,完全是好色成性、残忍狡诈的富家恶少形象。施秀琴是受封建思想禁锢很深的家庭妇女,看似良善,但为了保全丈夫,不顾一切,大闹公堂,这一人物感情变化很大,塑造却也很可信。中间人物如卜巧珍是一个温柔软弱的闺阁千金,一心钟情于邓炳如,在知道被玩弄后,依旧愿意嫁给他,最后被邓炳如一脚踢死,令人同情。该剧的几个主要人物都塑造得相当饱满,整个剧情波澜迭起,令观众紧张热泪。
4.剧情围绕着国法与人情的冲突、守法雪冤与循私报恩的矛盾展开,表现手法是层层上堆,集中到施子章定案的阶段,达到顶点,一旦施子章大彻大悟,归到守法一边,戏就结束了。这样的处理,非常自然,没有任何概念化的痕迹。
《恩仇记》至今传唱不衰,是扬剧的优秀剧目,是江苏省至今在全国流传较广、影响较为深远的一出传统剧目,是继承传统与艺术创新相结合的优秀代表。
 
参考资料:《中国戏曲志·江苏卷》《江苏文化艺术丛书-石来鸿剧作选》《江苏文化艺术丛书-扬剧生涯五十年·记华素琴的艺术生活》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22)
95.7%
踩一下
(1)
4.3%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