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辉煌四十年,文化自信有担当
扬剧,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是扬州本土产生、活跃于当代的剧种,是扬州文化的重要代表,并辐射到周边地区镇江、南京、天长等地。40年来,扬剧事业辉煌夺目,是改革开放带来的重要成果,也是彰显扬州人文化自信的文化标本。明光 一、扬剧四十年的辉煌成果 戏剧艺术的成果无非出戏、出人,在当代文化评价视域背景下,出戏出人的标志无非获得各种奖项。这虽然科学性略有不足,也有操作漏洞,但总体是公平的,也体现了国家意志的政策导向,因而也与国家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大体一致。当然,除了奖项维度之外,还有观众口碑的维度。这两个维度,扬剧都是上扬的走势,前者达到国家级的高度;后者超越扬剧史上的任何时期。 1、多个剧目获国家、省大奖,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1985年,扬剧《血冤》年获省第三届戏剧百花奖之优秀剧本奖、优秀演出奖、优秀导演奖,标示着该剧是部整体质量上乘的佳作,拉开扬剧获奖的序幕。 1988年,扬剧《皮九辣子》获省首届文学艺术奖、第四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 1993年,省第一届戏剧节,共17部戏,扬剧《刽子手断臂》获6项奖、《夜幕下的罪恶》获4项奖、《甜的心咸的心》获5项奖。 2002年,《布嫂》获第十六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二等奖。2003年,省第四届戏剧节,共9个剧种19台戏,扬剧《史可法》获7项大奖、《贡茶奇案》获5项大奖。同年,《史可法》赴上海、北京,获得专家赞扬。 2007年省第五届戏剧节,12个剧种21台优秀剧目,扬剧《真假二十四小时》获优秀剧目等三个一等奖,同年入选省舞台艺术精品剧目。 2008年,扬剧《县长与老板》参演第三十一届世界戏剧节,获创新剧目奖。2009年,该剧入选省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参加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并荣获“优秀剧目奖”。 2013年开演的扬剧《衣冠风流》十分风流。当年荣获“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2014年荣获第二届江苏文化艺术节“荣誉剧目奖”、省“五个一工程奖”,获首批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15年荣获第二届江苏省文华奖“优秀剧目奖”。该剧南至深圳、北至京城,在10多个城市巡演,并在北京、上海两地召开研讨会,获得戏曲专家、教授的高度赞扬。 2015年,扬剧《潼关恨》作为省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展演于上海,同年还赴法国巴黎,参演第七届巴黎中国戏剧节,该剧获该评委会最高奖“特别奖”;扬剧《史可法——不破之城》作为向扬州建城2500周年献礼之剧目首演,经过几年的精心打磨其艺术品位不断提升,成为2015年度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荣获2016年第三届江苏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并作为江苏省唯一剧目参加北京“南方戏曲演出季”。2017年《不破之城》参演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获江苏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上面简单介绍了扬州市扬剧团(扬剧研究所)四十年来部分获奖作品,若加上省扬剧团的获奖、镇江扬剧团的成果更丰富。这些代表性剧作皆是大戏,无论古装戏、现代戏,都呈现出传统戏曲的神韵和现代观念的思考,具有当代文化精神。 2、几代演员接力持续,三朵“梅花”盛开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曾在20世纪40年代—60年代红极一时的演员大多垂垂老矣,主要做传帮带的工作,解放后培养的第一代青年演员正好接棒登台。以扬州市扬剧团为例,旦角李开敏、汪琴等均在50年代开始学习扬剧,有20年的舞台经验,到80年代担纲演出,厚积薄发,在省级演出节赛中频频获奖;生角姜俊峰老当益壮,新一代刘葆元、李学宽等年富力强,活跃扬剧市场。而从戏校毕业刚进剧团的生角李政成、旦角王瑞如和县级江都扬剧团的旦角苏春芳等于1988年夺得上海扬剧广播电视大奖赛的“白玉兰金奖”。 90年代后期,汪琴、李开敏等逐步退出舞台,而以李政成为代表的新一代演员撑起市扬剧团的一片灿烂。进入新世纪,李政成步入艺术的黄金时期,他文武不挡,传统戏、现代戏皆擅,在30多部戏中担任主演或重要角色,声名鹊起。而省扬剧团徐秀芳已1996年获上海市“白玉兰戏剧表演奖”。 进入新世纪,省扬剧团旦角徐秀芳、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李政成先后摘取“梅花奖”表演大奖。李政成又于2010年获文华奖、2011年获上海戏剧节白玉兰金奖,成为戏剧表演三大奖的满贯得主。这标志扬剧有了新一代成熟的领军人物,其表演水平直抵全国一流,影响力再度辐射全国。正如专家们所说“演出现场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是李政成本身的艺术魅力,所以观众非常热情。第二是扬剧这个剧种本体的艺术魅力。”2017年,镇江扬剧团龚莉莉又为扬剧摘得第三朵梅花大奖。她毕业于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扬剧班、供职扬州市扬剧团多年、后到镇江扬剧团发展,2013年拜徐秀芳为师,舞台上用苦功,努力创新,主演《花旦当家》,该剧先后荣获江苏省精品工程奖第一名、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第二届江苏省戏剧“文华大奖”、“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剧目”等奖项。 至此,扬剧流行的三大区域主力剧团,你追我赶,高潮迭起,人才辈出,各有梅花奖得主,这作为剧种发展的新特点,值得认真研究。 3、剧团增多,服务基层,“周周看扬剧”成为扬剧文化品牌 上面所列为最抢眼的成果,剧种发展最深厚的基础还在剧团演出和观众看戏。四十年来,扬剧演出团体,扬州市辖区前后有20多个剧团在活动。目前扬剧网所列剧团尚有20个,其中半数以上为2000年以后新成立的民营剧团。这些剧团长期活动在基层,有些剧团每年演出200至400场,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也传播着扬剧。创始于2005年的“周周看扬剧”活动,以低廉的平民价格,使得百姓能够进正规剧场欣赏扬剧,坚持至今,各家扬剧团可以轮番在此上演,剧目繁多,扬剧艺术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同时锻炼队伍、培养人才,也培养观众,巩固市场。这种活动,不因票价低廉,而降低艺术标准,笔者观看过多场,都很精彩,梅花奖获得者李政成也时常登台演出。近年来,又在仪征、天长开展“周周看扬剧”活动,给剧团增添演出机会,给当地居民增添看戏的。“周周看扬剧”已成为扬剧文化的品牌。2018年10月,又启动镇江、江都两地“周周看扬剧”活动。而市文化馆每周二下午的扬剧专场演出,以平民价格服务于百姓,还可以办年票,价格更优惠。 四十年来的坚守、传播、发展,扬剧在本土培养了许多新观众。在晨练或晚练人群中,时常可以听到扬剧的曲调,民间扬剧爱好者、票友人数远多于京剧等剧种。 二、文化自信与实干担当 扬剧发展到今天的辉煌,天时地利人和皆有作用。天时,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呼唤,国家对戏曲的扶持政策;地利,植根本土文化,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不缺基本观众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人和,剧团的齐心协力和扬剧演员的天赋和拼搏。但最根本的是核心,以扬州市扬剧团为例,扬州人、扬州政府、扬剧工作者对本土文化、扬剧文化的自信与担当。 1、扬州戏剧源远流长,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扬剧的历史,学者意见不一,早则康熙年间,迟在清末民初,前后相差两百年。究竟为何,就扬剧历史研究来说,这很重要。若从戏剧文化的高度来看,比这更重要的是扬州戏剧源远流长。从上古到清末,中国戏剧孕育、成长、成熟的各个阶段和基本形态在扬州都有丰富的展现,积淀了丰厚的戏剧文化,尤其是清代扬州剧坛的高度繁荣和民间演剧的民俗化,都对扬剧起源和不断发展有着深刻影响。扬剧虽然起源于民间祭祀活动的香火,一旦演变为表演故事的香火戏后,戏剧传统的强大影响力就较为直接而坚韧,比如最大程度地融入花鼓戏、扬州清曲艺术;而民国初年在上海等大城市的演出,扬剧又获得一定的现代文化气质。这些融合于扬剧,构成了扬剧特有的文化风貌。比如源于乡土文化,吸收城市文化,这是扬剧形成期的文化特点,奠定了扬剧古装戏、现代戏皆能的创作倾向。比如,扬剧剧目中涵融着许多扬州的乡情、民俗等地方文化内容。比如出身草根而又颇多吸收传统戏剧因素,形成无论在曲调、表演还是剧本文学风格上,大雅大俗并存。所以,1954年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两位扬剧演员获一等奖。周恩来总理曾称赞道,“扬剧美,曲调丰富变化多,耐听耐看。”到60年代前后,扬剧编演古装戏《百岁挂帅》和现代戏《夺印》,在思想内涵、编剧艺术和表演艺术上,都达到当时主流评价的高度,誉满剧坛,既是扬剧在新社会发展的实绩,也为扬剧腾飞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扬剧人增添了自信。 至于四十年来新创剧目所显示的扬州文化元素,则相当明显。歌颂史可法的两部戏,都是选择史可法誓守扬州的生死关头,显现其胸怀和人格精神,包融进诸多扬城历史文化元素。《衣冠风流》《杜十娘》的主人公则是与扬州有关的历史人物和文学人物。近年高邮扬剧团的反腐戏古装戏《扳倒饮》则是歌颂奏本参倒和珅的乡贤学者王念孙。而现代戏《布嫂》《真假二十四小时》《县长与老板》反映三线城市生活诸方面,颇有时代气息,更有《帕米尔赤子》(吴登云)、《好民警陈先岩》、《好人高仁林》、等一批优秀剧目,直接宣传扬州当代英雄模范人物。《皮九辣子》的主人公皮九之名,源于其性格与扬州传统评话的皮五,甚至可以说作者参照皮五、结合时代特征塑造出皮九,显示出扬州小民的生存技巧和精明。2018年,仪征市扬剧团创演大型扬剧《绝代芳华》,演绎园艺博士矢志恢复扬州芍药名种“金带围”的故事,向第十届省园艺博览会在仪征枣林湾举行献礼。当代扬剧的剧目成就在建设扬州文化、宣传扬州方面居功甚伟。 2、演艺人员的坚守与担当 90年代是扬剧发展最困难时期,市场萎缩,工资少,不少青年演员唱起通俗歌曲,另谋生路。连李政成当年也别扬剧而去,搞起演唱乐队,风生水起,颇有名气,已有企业抛出年薪10万的橄榄枝。就在此时,新任团长邀请邀他回团担纲演出,打动他的主要是这句话:“为扬剧吃过那么多的苦,当真现在要全部放弃吗?”李政成毅然回到团里,领起200元的月工资、4元一场的演出费,在台上台下拼搏。团长力邀、李政成回归扬剧舞台也许还有其他具体因素起作用,但最根本的是扬剧人对扬剧的热爱、自信和坚守,正如后来有关报道中提到的李政成当时的情怀:“我的人生梦想,永远只在扬剧舞台之上”。这里有扬剧表演艺术家、母亲李开敏的期盼,有自己少年就开始的扬剧梦憧憬,更有打造扬剧辉煌的文化雄心,这是一种内涵深厚的精神情怀。 显然,李政成是众多扬剧人的杰出代表,扬剧的辉煌凝聚着扬剧人的共同努力。以市扬剧团为例,1988年进团坚守至今的就有葛瑞莲、孙爱民、王瑞如、张卓南、王海等一批演员;30年来,搬演近百部剧目,众多演员获省级戏剧奖若干。他们南下深圳,北到大庆,西至宁夏,戏剧高等学府华丽剧场演出不怯场,乡镇文化馆站露天舞台作场不马虎,总之扬剧人不变初心,一心演好扬剧,不断攀登剧坛高峰。李政成那年获文华奖可不简单,前提条件之一是每年演出场次在100场以上且须持续5年,演出是剧团、演员的第一要义。有演出就有观众。其实,市扬剧团多年来年年如来,一到节庆日,市扬剧团都有惠民演出,李政成们基本没有休息,笔者常常为之感叹演员这真不容易。且看2018年10月的演出 1日:《王宝钏》上下本,江都大桥 2日:《玉蜻蜓》金槐村 3日:《追鱼》金槐村 4日:《追鱼》江都小纪 7日:游佳琦、徐梦雪参加“长三角地区中青年戏曲演员武艺展示”活动,在十三剧种近百名演员的角逐中,两人均入选“十佳选手; 11日:参加沪苏文化联动戏曲青年群英会,演出《林冲夜奔》,上海浦东 12日:《红鬃烈马》,高邮天山 16日,省紫金文化艺术节上演《百岁挂帅》,获“特别奖”,南京 19日:参加江苏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不破之城》片段、《杨门女将》片段 23日:省紫金文化艺术节展演《不破之城》,南京 27日;《红鬃烈马》,天长 28日:《红鬃烈马》,镇江,镇江周周看扬剧启动演出 29日:《红鬃烈马》,汊河徐集 30日:“周周看扬剧”江都站暨江都频道《明月梳妆台》小剧场启动仪式 这张演出日程,是扬剧研究所日常演出的一个缩影,记载着李政成和同事们的辛劳和责任担当! 再如,身为演员的汤玉祥依托扬剧研究所平台,办起扬剧网,从资料收集、到运营管理,从资料员到首席执行官、首席技术官,一人包办。扬剧网有十多个栏目,有历史,有动态;有视频,有评论;有演员介绍,有戏迷之家;通报信息,增进演员与观众、票友的感情,传播扬剧艺术。还不断更新升级,很有影响力。汤先生对从事扬剧事业十分自豪,他说:“我们的剧种有区域性,但我们的目标是做戏曲网站中的老大。让扬剧走出国门。”他的话洋溢着扬剧人的自信,显示出雄心和担当,他们的雄心正在逐步实现,扬剧不仅参加了在国内举办的世界戏剧节,也已远赴巴黎演出,并获大奖;不少知名演员作为文化使者随政府代表团赴港澳地区以及韩国、德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其他县级扬剧团、民营扬剧团诸多演员潜沉基层舞台,名声虽不甚大,但却是培养扬剧市场的重要力量。 2009年扬州市扬剧团还集中优秀演员打造26集扬剧电视连续剧《十把穿金扇》,2011年在央视播出,近年又完成数字电影《衣冠风流》的拍摄,传统戏曲与现代传播技术联姻,创新传播途径,其受众面必将扩大,影响力必有更大提升。 4、地方政府勇于担当,谋划长远 扬剧是扬州本土剧种,地方政府对扬剧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大责任。四十年来,地方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除了常规政策的落实之外,至少有两项举措显示出领导的文化担当和战略眼光。 第一项,设立扬剧研究所,实事求是,不唯上,敢于担当。在国家规定文艺团体改制的背景下,扬州市政府不是一改了之,而是调查研究,慎重考虑,大胆创新,在职权范围内,于2011年以后将市扬剧团改为扬剧研究所,性质为事业单位,解除扬剧高端专业人士的后顾之忧,调动了专业人士的积极性,保证专业队伍的长期持续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举措,实际是扬剧稳定发展的组织保证,也是落实政府文化领导、繁荣戏剧的组织保证,对扬剧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项,培养人才队伍,眼光长远,措施实在。2007年为解决扬剧后备人才匮乏断层的问题,在扬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时隔十五年再次开班招收扬剧学员,政府承担学习费用,学员全部免费入学。为使学员早日成才,校方特意聘请戏曲名家裴艳玲担任名誉校长,并邀请李政成等扬剧名家和多名外剧种“梅花奖”名家共同传教授课。2012年,这批孩子中的30名学员被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择优进编录用。所领导觉的这些新演员都是可造之才,还应当与时俱进,让他们通过高考进戏剧高等学府深造。所领导联系中国戏曲学院洽谈招生计划,同时联系高中为他们辅导高中各科知识。2014年,有13人进被录取到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多剧种班学习深造,2018年顺利毕业,其毕业大戏扬剧保留剧目《百岁挂帅》,好评如潮;而其中的演员徐梦雪已于2017年获第八届江苏戏剧奖“红梅奖”金奖。事实上,该年红梅奖,扬剧演员包揽两金之外,还获得一银四铜,其中市扬剧研究所的青年演员就占五位。 历史将证明,这两项举措对当代扬剧发展必定有重大积极影响。培育扬剧人才、领军人才,稳定专业队伍,既是当下必须,更是为将来发展引蓄后劲。李政成是1981进戏校,88年进团的演员;95年担纲演出,至今引领扬剧20余年,至少还将引领若干年。现在这批学院派科班演员,2018年11月末又上演了新编历史剧《七巧环》,表现不俗。经过几年舞台磨练,他们将很快接续老师们的成就步伐;他们主演的《百岁挂帅》,获2018年省紫金文化艺术节“特别奖”;游佳琦、徐梦雪2018年“长三角地区中青年戏曲演员武艺展示”十三个剧种近百名演员的角逐中,两人均脱颖而出跻入“十佳选手“行列。扬剧未来30年的繁荣可盼可期。 其他诸如筹资建设戏曲园,给扬剧打造一个现代化设施的家园;开办李政成名师工作室,落实名师传徒,重点打造扬剧后续人才;举办扬剧大奖赛活动,扬剧进校园活动;而江都电视台“明月梳妆台”栏目,以专业人士和戏迷互动,普及扬剧艺术,宣传名家,现场学习生动有趣,颇受扬剧爱好者欢迎。这些措施和活动,也都体现了政府相关部门传承扬剧的高度责任感和实践执行力。 文化自信来源于对传统精华的敬畏和自豪,是我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既定方向下的前进动力。但不能止于精神层面,要把文化自信具体落实在目标制定的宏观指导把握上,落实在方案措施的具体行动上,要有担当,要有创新、要有实干精神。文化本身是一种行动实践,坐而论道是行动起始前的谋略,不能代替行动本身。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回顾扬剧发展辉煌历程,地方政府和扬剧人的担当和实干,就是生动的诠释。当然,作为扬州人,扬剧爱好者,对扬剧发展还有更大的期盼。比如近20年来,获奖剧目均是外地编剧,导演也是外请,在笔者看来就是缺憾。虽说观念解放,为我所用即可,不必拥有;扬州三线城市,拥有一流编剧、导演,也很难。但若扬剧之编剧、导演、演员皆齐头并进,其扬州文化的正能量、扬剧的审美个性将可能表现得更为丰富鲜明,而扬剧的整体艺术力量又将全面跃升。这也许可遇不可求。但内心无求,哪来相遇;纵有相遇,又何能相留?故必当有所筹划、行动、措施,期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作者: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明光 邮箱 9284494@qq.com (责任编辑:水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