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 扬剧戏评 扬剧戏考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网络E文 >

扬剧剧种历史由来我之见

时间:2017-04-13 11:11来源:未知 作者:邵泽之 张静 点击:




江苏是中国戏剧大省,主要有扬剧、锡剧、淮剧、淮海戏、苏剧、通剧、昆曲、丹剧、丁丁腔、徐州梆子、柳琴戏、海门山歌剧等。就扬剧而言,她是江苏最具地域特色的一个地方大剧种,其发源地为扬州,发杰地为上海,活跃在苏沪皖地区,发展在江苏。扬剧是由扬州花鼓戏和香火戏吸收扬州清曲及地方民歌小调发展而成的。但对扬剧何时定名及历史由来尚有研究探讨之必要,本人就此谈谈一己之见,以抛砖引玉。

一、1954年江苏省文化事业管理局将’’维扬剧’’定名为’’扬剧’’

扬剧究竟何时定名?目前专家学者有两种说法;一为’’1950年说’’,如江苏省文化局原局长王鸿在《中国戏剧志。江苏卷》’’扬剧剧种介绍’’一文中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年(1950年),维扬戏由政府正式定名为扬剧’’。在扬州申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中也说是’’1950年维扬戏由政府定名为扬剧’’。扬州文化名家韦明铧在’’谈扬剧历史’’中说’’新中国成立后,’扬州戏’或’维扬戏’的名称逐渐为扬剧的名称所代替’’。笔者认为上述说法的作者,疏忽了新中国成立前后,江苏全境解放了,但没有建省,分为南京市(当时为全国十一个直辖市之一,首任市长为刘伯承)、苏北行署和苏南行署三个行政机构的事实。这三个行政机构只有横向联系,没有纵向关系,故而’’维扬戏’’不可能统一定名为’’扬剧’’。从王鸿说中就能找出’’1950年11月成立了高秀英等为主要演员的苏北实验维扬剧团’’。他还说’’1953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后,2月,在苏北实验维扬剧团基础上充实力量,组建了江苏省扬剧团’’。这里王鸿说1953年苏北实验剧团为’’维扬剧’’而不是’’扬剧’’。这就自我否定了’’1950年维扬戏由政府正式定名为扬剧之说法’’。1953年4月10日 ,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批复同意江苏省话剧团、扬剧团、戏剧团建立。虽然省扬剧团成立,但全省仍未同意扬剧团统一定名。
那么,在南京、苏北、苏南三个行政机构中有没有率先将’’维扬戏’’定名为’’扬剧’’的剧团呢?有。也如王鸿文中所说’’同年(即1950年),组成由张月娥任团长的’力进’、林玉兰任团长的’联友’等五家扬剧团’’。其实,1949年5月,张月娥有幸参加了全市召开的文化、教育、科学名人座谈会,聆听到市军管会主任、市长刘伯承号召全市文化、教育、科学界团结起来,共同开展南京文化、教育、科学建设后,就想到将自创的”海清剧团”更名。次年,张月娥又在文化部召开的全国戏曲工作大会上听了田汉所作《为爱国主义的人民新戏曲而奋斗》的报告后,回南京后就向市文化处领导汇报更改剧团名一事,经同意,遂将”海清维扬剧团”更名为”力进扬剧团”,意取”紧跟共产党努力向前进”!”力进扬剧团”一挂牌,其他四个剧团也紧跟上定名扬剧团了。1951年经南京市文化主管部门批准,”力进扬剧团”成为首家民办公助(即财政给补贴)的”南京市实验扬剧团”。1953年2月6日王染野、石增强在《新华日报》发表了”南京市戏曲改革工作的新成就一一南京市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观后记”一文,文中说”南京市这次戏曲观摩演出中,有不少剧目都是人民性较强的优秀剧目。拿南京市实验扬剧团演出的《打金枝》、《闯宫》(即秦香莲)。。。。。。联友扬剧团演出的《葛麻》。。。。。。合众越剧团演出的《袁樵摆渡》等”。这足已说明在南京市早已有扬剧团了。同时也带动上海友谊等也更名为扬剧团了。1953年敬爱的周总理在上海观看扬剧《上金山》后,赞扬说”扬剧美,曲调丰富变化多,耐听耐看。它和淮剧的家乡距离那么近,可是两个剧种的特点又是这样鲜明突出,足见地方戏曲中劳动人民的创造性真是各有千秋,万不可一概而论,抹煞特点。”周总理的话不仅是对《上金山》演出的肯定,而且对扬剧作了高度赞赏和评价,这也为江苏省将”维扬戏”统一定名为”扬剧”起了主导性作用。
1953年江苏省建省,1954年在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之前,《江苏大事记》记载,省文化事业管理局决定,”淮海小戏”正式定名为”淮海戏”,”维扬剧”正式定名为”扬剧”,”常锡剧”统一简称”锡剧”,以统一的剧种名称参加华东区戏曲会演。因《江苏大事记》没有具体时间,凡正是在参加华东区会演前定的。笔者查看1954年9月23曰《新华日报》报道”参加华东区观摩演出大会本省剧目、演员选拔工作已结束”一文来看,文中说”选拔演出在8月20日开始。共演出了锡剧。。。。。。扬剧。。。。。。”。这就告诉我们省文化事业管理局最迟在1954年8月就将”维扬剧”统一定名为”扬剧”了。

二、1784年香火戏手抄本《张郎休妻》现世,有力佐证扬剧序幕拉开

笔者自幼酷爱扬剧,1954年由时仼南京实验扬剧团团长、市戏曲统一公会会长、扬剧名家张月娥倡导发起,由扬剧音乐专家武俊达担任执行编辑,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扬剧曲调介绍》问世。这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本扬剧读本!书中首先由宋词发表了《扬剧介绍》一文,文中说’’早在满清康熙年间,扬州每年蓬到花灯节都有花鼓表演,由男的扮做昭君、渔婆之类,用简单的民间歌舞形式演出,这完全是劳动人民应节的娱乐活动。它开始流行于扬州,以后又推广到镇江一带’’。宋词这一观点至今仍有专家学者袭用。省文化厅原厅长王鸿在’’扬剧剧种介绍’’一文中说,’’清初扬州、镇江一带流行的民间歌舞花鼓与此有密切关系。’’扬州申报’’扬剧’’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申报出’’中也说’’扬州花鼓是清初就很流行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最早多由木工、铁匠、铜匠、剃头匠、裁缝等手艺人。逢年过节,玩灯赛会,自愿结合,载歌载舞,自娱自乐。’’扬州文化名家韦明铧在谈’’扬剧历史’’一文中也说’’扬州的文化艺术之母在清代康熙、雍正年间(1662一一1736)发生了伟大的阵痛。正像扬剧《断太后》中唱的那样’那时候我怀胎足月要临盆生养’’。这些说法皆较垄统,没有明确说清扬剧有多少年历史。去年扬州电视台传出’’扬剧已有300多年历史’’,此说也太过了;也有人说’’扬剧有100年历史’’,此说也太轻率了。那么究竟如何真实、准确、完整地论述扬州历史由来为佳呢?
笔者认为得向中国国粹一一京剧学习,1790年(即清乾隆55年)起徽剧三庆班从扬州出发进京演出接着四喜、春台、和春也跟着进京演出四大徽班进京揭开了京剧的序幕为此奠定了京剧200多年历史。虽然京剧是徽剧的二黄调同汉剧的西皮调结合,同时又与昆曲、秦腔部分曲调结合组成,但仍将徽剧四班进京作为京剧形成之序幕。扬剧也是由香火戏和花鼓戏相结合,同时也与扬州清曲与民歌结合而组成的。而香火戏历史最悠久,据国学大师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论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焦循的家乡一带过去就是用于祭祀的民间香火重镇、”花香鼓舞’’的盛行之地。又据香火戏老艺人、扬剧名家潘喜云、张月娥、周荣根等人回忆,扬州的香火戏始于唐贞观年间,封’’乡傩’’为’’逐疫户’’;北宋末年改称’’香火’’;满清入关后’’香火’’一律重新登记,列入三教九流。香火戏分内壇、外壇两种;外壇戏演唱多为民间故事、历史故事;内壇戏演唱的是神书,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香火戏的十部内壇戏是’’九郎官’’、’’斩老龙’’、“刘全进瓜’’、’’袁天罡卖卦’’、’’秦始皇赶山塞海’’、’’袁樵摆渡’’、’’张祥打嫁粧’’、’’许奶奶烧香’’、’’黄氏女对金刚’’、’’杨金锁’’。这些戏的内容,有的含有封建迷信的毒素;有的是美丽的神话故事,能够表现出劳动人民健康的理想。1957年扬州发现1784年(清乾隆49年)香火戏手抄本《张郎休妻》,足以证明扬剧的序幕已拉开。扬剧的序幕比京剧的序幕最迟早6年,也有200多年历史。再从香火世家的家谱来看,著名戏剧家焦循的故乡——黄珏,就有一位丁氏香火戏世家,据著名香火戏名家丁宝珊之子丁久高提供的丁家香火家谱,其谱名为’’上、林、世、延、国、萬、长、久、兴、远’’,到丁久高本人已是第八代了。在丁家第一代之前,还有’’陈立堂’’、’’陈树堂’’等香火壇方。家谱是历史最有力的佐证。如按一代20年计,丁氏香火家谱也有200多年历史了,这同1784年香火戏手抄本《张郎休妻》问世互为佐证,再次说明扬剧的直接源流之一的香火戏为扬剧拉开了序幕,至今巳有200多年历史了。
再说扬剧发迹于上海,也是上世纪之初香火戏从扬州率先进入上海演出。民国15年后,在上海的香火戏班已达13个。据《扬州市志》说,’’大、小开囗(大开口为香火戏、维扬大班;小开口为花鼓戏、维扬文戏一一笔者注)进入上海等大城市之后,虽都有发展,但也暴露出各自的弱点。’’大开口一直在露天广场演出,唱腔粗犷高亢,锣鼓震耳欲聋,小剧场观众不能适应;小开口因三小(小生、小旦、小丑)起家,虽在清曲艺人介入后,伴奏、唱腔有所改观,但行当不全,演不了大戏,上演剧目也不如大开口丰富。民国20年秋,’’大、小开口艺人以’’维扬戏’’(后又称’’扬州戏’’)名称挂牌,于上海聚宝楼联合演出《十美图》,自此’’大、小开囗’’逐渐合流,最终形成了扬剧。这就是扬剧自1784年香火戏手抄本《张郎休妻》问世拉开扬剧的序幕。最后香火戏(大开囗)与花鼓戏(小开口)合流,组成扬剧,致使扬剧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了。

 
2017年4月1曰 
邵泽之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20)
90.9%
踩一下
(2)
9.1%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