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为了充分展示梅花奖演员的风采,把优秀传统戏剧文化送到基层,让更多的百姓和海内外同胞能观赏到高水准的艺术,近距离与优秀演员交流,2005年6月30日,第六次剧代会闭幕当天,没有宣传造势,没有举行庆典,一个以戏剧梅花奖命名,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艺术团”悄然成立了。从吉林省文化厅调至中国剧协的董伟担任了艺术团团长。首次演出直奔河北省永清县,艺术家送戏到燃气管道工程队,蔬菜基地,连演三场,观众反映强烈。同年9月6日在兰州黄河风情线上,“梅花奖艺术团西部行”在这里举行了启动仪式和首演,在西部各省行程数千里,连续十天演了12场,引起轰动。三年来“梅花奖艺术团”已深入河北、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吉林、澳门、台湾等地演出有30多场。 “梅花奖艺术团”这个传统文化的“同一首歌”已形成著名品牌,为国人所称赞。
(四)
曾有人问团长董伟,怎么会想到在梅花奖演员身上做文章?董伟说,影视界的许多名人都是梅花奖“捧”出来的,梅花奖是一笔宝贵的资源,以前演员们评完奖就回各地去了,这笔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甚至有的演员拿完奖后,就销声匿迹,走下坡路了。获奖是为发展找出路,我们要真正做到还戏于民,防止戏剧生于民间,死于庙堂。董团长说得太好了!“梅花奖艺术团”全国巡演,把最高水准的戏剧文化送到百姓中间,这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艺术团是一个纽带,将梅花奖演员聚集在一起,让各兄弟院团和姊妹艺术互相观摩、切磋、交流,进一步促进了各艺术门类的发展。中国剧协主席、梅花大奖唯一得主尚长荣先生在送戏下基层时说,“还戏于民”是曹禺先生在首届中国戏剧节上提出来的,迄今已有20年了。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老百姓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还戏于民”的问题也显得更重要了。今天大家都在说演出市场,市场是什么?有观众掏钱买票看戏,就是市场。我们的戏剧作品在创作时,不能只想到要参加什么节,要得什么奖,更应该想想戏剧的“衣食父母”,绝不能忘了我们的戏剧首先是演给老百姓看的。他还说,戏剧创新必须贴近时代,走近观众。这些年,人们老是叫嚷观众稀少,实际上,缺少好戏,而且没能把好戏送到老百姓的跟前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说,现在不少创作比较浮躁,关心的是评奖和出名,往往丢掉了戏曲本体去玩声光电和大制作,忘记了中国戏剧最大的特点是用大写意技巧来创造人物形象;也忘记了观众需要通过表演来认识并接受戏剧。一个演员只有耐得住清贫和寂寞,才会有所收获。对得奖演员来说,奖是鲜花,更是压力,让观众记住你创造的艺术形象,远比他们念叨你名字更重要。尚老的这番话给了我们启迪,令我们深思!我们为“梅花奖艺术团”艺术家的高尚品格叫好,我们为“梅花奖艺术团”的高水准演出而鼓掌,为“梅花奖艺术团”这个响亮的品牌而欢呼。
为庆祝中澳建交三十五周年,七月二十日,梅花奖艺术团将赴澳大利亚悉尼演出,将优秀传统文化带到国外,扩大对外交流,我们衷心预祝她们演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