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 扬剧戏评 扬剧戏考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网络E文 >

有感“梅花奖艺术团”扬州行

时间:2007-07-13 09:01来源: 作者: 点击:




有感“梅花奖艺术团”扬州行

(刘家培)

 
(一)

    “梅花奖艺术团”扬州之行,给古城扬州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让我们挥之不去。18朵梅花中,有四位是“二度梅”,她们是裴艳玲、白淑贤、王红丽、顾 芗。这些艺术家是戏剧界的骄子,她们的艺术水平,代表了各个剧种的最高水准,她们中的不少人还身兼剧团团长行政职务。在百忙中她们汇聚到扬州,奉献给扬州人民一台高规格高水准的文化大餐。在和她们的接触中,她们是那么的平易近人,请她们拍照,是欣然应允,请她们签字,是愉快接受。在他们给扬州观众留下美好印象的同时,艺术团成员对古城扬州也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她们讲得最多的是瘦西湖,大明寺,歌吹扬州,人居扬州,生态扬州,绿色扬州、文化扬州、和谐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她们喜爱扬州的大煮干丝;她们羡慕扬州,赞美扬剧,她们对扬剧有了更深的了解,都知道有个“扬剧王子”李政成,著名昆剧大师裴艳玲说,感到扬剧比以前更好看了,并问采访她的记者,你们会不会唱扬剧啊;主持人吴军说,第一次见李政成,第一次听扬剧,是在黄河边上,在他听来,扬剧是一种沁人心脾的艺术。这次他特地要求和李政成合唱了一段“板桥道情”,赢得了满堂采;著名晋剧演员武凌云听了“板桥道情”,感到“惊艳”,他说,扬州人说话的音调很美;灰谐幽默而又多才多艺的武利平说,从扬州深厚文化底蕴“泡”出来的扬剧,会在中国戏剧舞台上占一席地位;和李政成同时获得梅花奖的安徽黄梅戏艺术家赵媛媛第二次来到扬州,她说,美景是看不够的,扬剧是听不完的;豫剧二度梅王红丽对临时搭挡——扬州扬剧团的四位轿夫,配合默契非常满意,并结下了友谊。她是第一次到扬州,太爱这个城市了,她想“赖”着不走,她开玩笑说,干脆在扬州办一个豫剧班;中国剧协副主席、首届梅花奖获得者、著名京剧艺术家李维康说,听说梅花奖艺术团来扬州,立即报了名,几十年中,来过好几次,每次来了都不想走,她说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是特别幸福的人生;

 

(二)

    中国戏剧梅花奖,是我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始评于1984年,每年一评,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该奖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其寓意,用以表彰在表演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演员。自第11届起增设“二度梅”,自第17届起增评民间职业剧团的演员,自第19届起增设“梅花大奖”并评出了第一位获得者尚长荣。截止到目前,梅花奖评选举办了22届,评出涵盖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剧种的获奖演员506人。以后将每两年评选一次。这些获奖演员活跃在全国各地,成为戏剧战线上的主力军,为本剧种的继承与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三)

      为了充分展示梅花奖演员的风采,把优秀传统戏剧文化送到基层,让更多的百姓和海内外同胞能观赏到高水准的艺术,近距离与优秀演员交流,2005年6月30日,第六次剧代会闭幕当天,没有宣传造势,没有举行庆典,一个以戏剧梅花奖命名,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艺术团”悄然成立了。从吉林省文化厅调至中国剧协的董伟担任了艺术团团长。首次演出直奔河北省永清县,艺术家送戏到燃气管道工程队,蔬菜基地,连演三场,观众反映强烈。同年9月6日在兰州黄河风情线上,“梅花奖艺术团西部行”在这里举行了启动仪式和首演,在西部各省行程数千里,连续十天演了12场,引起轰动。三年来“梅花奖艺术团”已深入河北、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吉林、澳门、台湾等地演出有30多场。 “梅花奖艺术团”这个传统文化的“同一首歌”已形成著名品牌,为国人所称赞。

(四)

     曾有人问团长董伟,怎么会想到在梅花奖演员身上做文章?董伟说,影视界的许多名人都是梅花奖“捧”出来的,梅花奖是一笔宝贵的资源,以前演员们评完奖就回各地去了,这笔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甚至有的演员拿完奖后,就销声匿迹,走下坡路了。获奖是为发展找出路,我们要真正做到还戏于民,防止戏剧生于民间,死于庙堂。董团长说得太好了!“梅花奖艺术团”全国巡演,把最高水准的戏剧文化送到百姓中间,这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艺术团是一个纽带,将梅花奖演员聚集在一起,让各兄弟院团和姊妹艺术互相观摩、切磋、交流,进一步促进了各艺术门类的发展。中国剧协主席、梅花大奖唯一得主尚长荣先生在送戏下基层时说,“还戏于民”是曹禺先生在首届中国戏剧节上提出来的,迄今已有20年了。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老百姓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还戏于民”的问题也显得更重要了。今天大家都在说演出市场,市场是什么?有观众掏钱买票看戏,就是市场。我们的戏剧作品在创作时,不能只想到要参加什么节,要得什么奖,更应该想想戏剧的“衣食父母”,绝不能忘了我们的戏剧首先是演给老百姓看的。他还说,戏剧创新必须贴近时代,走近观众。这些年,人们老是叫嚷观众稀少,实际上,缺少好戏,而且没能把好戏送到老百姓的跟前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说,现在不少创作比较浮躁,关心的是评奖和出名,往往丢掉了戏曲本体去玩声光电和大制作,忘记了中国戏剧最大的特点是用大写意技巧来创造人物形象;也忘记了观众需要通过表演来认识并接受戏剧。一个演员只有耐得住清贫和寂寞,才会有所收获。对得奖演员来说,奖是鲜花,更是压力,让观众记住你创造的艺术形象,远比他们念叨你名字更重要。尚老的这番话给了我们启迪,令我们深思!我们为“梅花奖艺术团”艺术家的高尚品格叫好,我们为“梅花奖艺术团”的高水准演出而鼓掌,为“梅花奖艺术团”这个响亮的品牌而欢呼。

      为庆祝中澳建交三十五周年,七月二十日,梅花奖艺术团将赴澳大利亚悉尼演出,将优秀传统文化带到国外,扩大对外交流,我们衷心预祝她们演出成功。


(责任编辑:)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