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 扬剧戏评 扬剧戏考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网络E文 >

戏剧:“老树”如何发“新枝”

时间:2009-12-15 22:35来源:人民网 作者:杨雪梅 点击:




  阅读提示

  两年一次的中国戏剧节不仅是全国戏剧艺术阶段性成就的集中展示,同时也是我们对中国戏剧现状进行观察的放大镜。如何在尊重传统和观众审美习惯的基础上创新?如何保持地方戏在文化形态上的独特性和“草根”本质?国有院团和民营剧团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将会拿出怎样的成绩单?对这些困扰戏剧创作和发展多年的“老问题”,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季国平给了我们一些“新答案”。

  

  12月13日,热闹了半个月的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闭幕了,然而生旦净末丑笑瞰人情百态的形象,西皮二黄胡琴板鼓曲尽世间悲欢的余音依然回荡在空气中,这个戏剧节留给我们的思索也才刚刚开始。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秘书长季国平博士,已经连续组织了四届中国戏剧节,每年看戏超过200场,“这么集中地看戏,从中多少可以捕捉到中国戏剧的风吹草动。”他在接受记者的专访时认为,中国的戏剧发展真是乍喜还忧啊!

  “任何创新不能背离戏剧本质”

  “这次我们请了20多位国际剧协的人来观摩戏剧节。新加坡戏曲学院院长蔡曙鹏认为,中国戏剧节的规模堪与已经举办了60多届的意大利戏剧节媲美。俄罗斯剧协委员会委员米萨弗洛诺夫认为,中国戏剧的舞台艺术综合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在对舞台空间的发掘与利用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戏剧却有越来越脱离它的本质的趋向。”季国平说。

  这也是观看了戏剧节的许多观众的看法。比如一些新创剧目,不太尊重观众的审美习俗,新腔比例过大;还有一些剧目,使用现代作曲手段不节制,中西乐队坐于乐池中,音量巨大几乎让观众掩耳而逃。还有一些戏曲的舞台布景很华丽,各种道具将舞台撑得满满的,连京剧都要在舞台上呈现小桥流水或者大雪飘飘,这大大违背了戏曲写意和虚实结合的本质。

  季国平说,创新是在继承传统上的创新,但创新不是空中楼阁,要落实在具体的剧目上,万变不能离其宗,任何的创新都不能背离戏剧的本质属性。

  对20世纪戏曲舞台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梅兰芳,在总结自己40年舞台艺术经验时,明确提出了在“渐变”中创新的思想。梅兰芳改戏从来不会把一个流传很久而观众已经熟悉了的老戏,一下子就大刀阔斧地改得面目全非,因为老观众是不会接受的。他采用逐步修改的方法。他说同一出戏,自己20年后演的与20年前的一比较,变化非常大,但因为是逐步修改的过程,观众并不觉得,逐渐地也就看惯了。

  第一次参加中国戏剧节的台湾国光剧团这次带来的京剧《金锁记》大受欢迎,就是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它的创新强化了京剧的本质。导演把西方的现代意识加到了京剧中,但很好地为我所用,强化了京剧的内核。”

  “相比创新来说,戏剧的保守也许更重要。借鉴太多的非戏剧手段会大大损害戏剧的本质,这样不但会失去老观众,也不能吸引年轻观众,还会失去外国观众。”季国平强调。

  “地方戏不能变成一个味道”

  “这次戏剧节的剧目包括了21个剧种,川剧、扬剧、琼剧等地方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厦门金莲升高甲戏剧团的《阿搭嫂》获得专家们几乎一面倒的好评。”季国平说。

  “然而也有许多地方戏正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中国戏剧由300多个剧种组成,其中至少有100多个剧种因其有悠久的历史与完整的音乐、表演和剧目体系,在文化形态上具有特殊的价值,然而一些剧种随着其自身特点和魅力的消失逐渐被人们遗忘。一些地方戏为了自我拯救,盲目地申请外援,进行现代化的新创造,但剧种的个性不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与其它的剧种趋同,丢失了自我。”

  在许多戏剧院团,自己没有好编剧,就四处寻找全国著名的编剧,也不管这些电影、电视和话剧的编剧对戏曲有没有研究。没有好导演,就请来好的话剧导演、舞台剧导演;没有自己的舞美,也到全国去找,恨不得集全国之力来打造一台戏,结果造成了戏剧之间的雷同与风格的趋同。季国平认为,“这种急功近利的方式打造出的地方戏很容易让人觉得不伦不类。在全球化的今天,商业化、市场化本来就导致了大众审美取向的一致性,假如地方戏也说普通话,也用改良腔,消解了自己的规范、风格和韵味,不但不能自救,反而消亡得更快。大家都在说现在城市的千城一面,如果千姿百态的地方戏也变成一个味道一个模式,那该是怎样的遗憾!”

  “走向民间就不会成为弃儿”

  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1988年为首届中国戏剧节题词时就写道:“还戏于民”。20多年过去了,为民写戏、为民演戏、演百姓爱看的好戏依然是中国戏剧值得追求的目标。

  季国平认为:“中国戏剧节的评奖其实是有风向标作用的。我们希望通过评奖,既激励出一些传世精品,也改变过去那种追求大制作的风气。评委们有意不向那些由大量物资和金钱堆积出来的剧目倾斜,对于一些只是排制成本巨高、追求所谓的‘视觉震撼’的剧目,我们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据了解,在这次戏剧节的剧目中,现实主义的题材超过了一半。如秦腔《大树西迁》塑造了一组知识分子的形象,《女人九香》塑造了新时期的农村妇女形象,扬剧《县长与老板》探讨了新时期的政企之间的关系。季国平说,“能为百姓写戏是为百姓演戏的第一步,也能改变以往演戏为了评奖、评完奖也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尴尬现象。”

  季国平说,目前的戏剧演出市场明显地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代表我国戏剧事业水平的国有院团不景气,民间剧团却生机勃勃;都市里戏剧市场不景气,农村的戏剧演出在一些节庆仍然有一定的市场,“地方剧团的崛起,民营剧团的勃兴,已经形成对国家级剧团的竞争局面。在这次戏剧节上,邀请了两台民营剧团的剧目,山西清徐嫦娥文化有限公司的新编历史晋剧《龙兴晋阳》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戏曲只要走向百姓、走向民间,就不会成为时代和观众的弃儿!” 季国平说。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