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市文化部门负责制订的《“文化扬州”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对外发布。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扬州将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全力建设“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文化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的文化强市。到2014年建城2500周年时,文博馆达到100处以上,实现“文化博览城”建设目标;到2015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240亿元,占GDP比重达6%以上。与此同时,推进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牵头做好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本报记者 高松元 “文化强市”捧出沉甸甸成绩单 【“十一五”成绩】 “文化强市”捧出沉甸甸成绩单 “十一五”期间,我市紧紧围绕“文化强市”建设目标,全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空前繁荣。 过去五年,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网络基本形成。其中,市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开放、双博馆被评为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成为我市文化硬件工程建设的最大亮点。文化遗产保护显著加强,新增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博览城已完成75座博物馆建设;大运河、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被列入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初步明确以“扬州盐商历史遗迹”为申遗基本路径;抢救性发掘墓葬370余座,出土珍贵文物2700余件,扬州城南门遗址入围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打造文博城 为建城2500周年献礼 【“十二五”目标】 打造文博城 为建城2500周年献礼 “十二五”期间,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将大幅增加并显示出选择性、多样性。 在文化惠民方面,建成一批高标准、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的公共文化设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100%。全市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到2015年实现增加值超过240亿元,占GDP比重达6%以上。 全力打造文化博览城,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到2014年扬州建城2500周年时,文博馆达到100座以上,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推进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牵头做好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大力扶持原创性和地域性文学作品 去年,大型现代扬剧《县长与老板》荣获第11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优秀表演奖的场景犹在眼前,原创文化精品战略使扬州在“十一五”期间受益匪浅,多个艺术节目先后获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牡丹奖。 “十二五”期间,扬州将扶持原创性和地域性文学作品,加强重大题材的创作和演出,突出现实题材和主旋律作品的创作生产。新创作2台大型扬剧、2台木偶剧,创作一台具有扬州地方特色的大型舞剧和一批音乐舞蹈作品,1—2部剧目入选国家、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文化产业升级 扶持重点企业发展 在《规划》中,文化产业升级工程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演艺业、工艺美术业、文化旅游业、新闻出版与广播影视业、文体制造业、古玩交易业、动漫游戏业、现代印刷业、文化会展业成为重点发展对象。 《规划》明确,巩固提升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在江苏报业第一方阵中的位置,实现报纸质量、广告经营、资产规模、利润水平的跨越式提升。做大做强广陵书社、广陵古籍刻印社,推动出版印刷行业的提速升级。 全市免费开放公益性博物馆达10座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全力推进文化博览城建设。到2014年,建成开放马可·波罗纪念馆、科技馆、城市规划馆、戏曲博物馆、近现代史博物馆等25个文化博览场馆,文博场馆总数达100座(处)。推出5座博物馆对外免费开放,全市免费开放公益性博物馆达10座。 “扬州城遗址保护”等成重点项目 “十二五”期间,16项文化工程被列为重点项目,内容涵盖文化博览城建设、文化艺术学校东扩、数字图书馆建设、扬州地方艺术周、扬州盐商住宅修缮、扬州漆木器保护等。 “扬州城遗址保护工程”可谓重点中的重点,未来五年,我市将加强唐子城、罗城城垣本体保护,开展宋夹城考古发掘,建设宋夹城考古遗址公园,强化扬州城南门遗址等城门遗址的保护利用,加强明清古城保护,加大文物建筑的维修管理力度,做好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工作。 附:文化博览城建设项目 2500年城庆纪念公园 新建 中国漕运博物馆 新建、陈列 扬州运河文化博物馆 新建 扬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新建 扬州近现代史博物馆 新建、陈展 两淮盐政史料陈列馆 复建、陈展 扬州佛教博物馆二期工程 修缮、复建、展示 崔致远纪念馆二期工程 扩建 宋大城西门遗址博物馆 完善提升 扬州八怪纪念馆扩建工程 扩建、提升 汉广陵王墓博物馆扩建工程 扩建、提升 东圈门16号 保护 刘文淇故居(青溪旧屋) 修缮、恢复 王柏龄故居 修缮 王少堂故居 修缮 扬州城市规划展览馆 新建 扬州科技馆 新建 扬州中医博物馆 新建 扬州戏剧曲艺博物馆 新建 扬州杖头木偶演示中心 新建 绿杨旅社 修缮 张若虚纪念馆 新建 康乾行宫 复建 欧阳修纪念馆 完善、提升
(责任编辑:水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