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东,扬州戏校九六届扬剧班毕业生,工老生。毕业后恰逢戏曲走下坡路,所在的江都扬剧团也好似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那一帮同学,转的转,走的走,但王海东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年青人,看到扬剧团的现状,看到扬剧的现状,可谓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凭其二十几岁的扬剧一新人,讲拯救扬剧不太现实;讲如何去传承扬剧,将扬剧在扬州、江都大地上唱下去,这个可能会做到,怀着最扬剧未来的憧憬,怀着一颗爱扬剧的心,海东毅然辞去江都扬剧团稳定的工作,与志同道合的吴德才一起创办了江都德才扬剧团,一路到今天,德才扬剧团如同芝麻开花、节节攀高,海东也似汲取了养份的鲜花,开得份外鲜艳。
真正看到鲜艳的王海东是在上月29日江都大会堂《圣塘桥》沈文松一角。
为何到今天才发现海东如此鲜艳呢?与海东相识十年,从相识、相交、到兄弟相称,后来结为兄弟,自己虽喜欢扬剧,但真正认真定下来看一场完整的扬剧好像没有,好像听听就满足了,加之扬剧老生戏份不足,即便海东饰演二路生,小花脸,我曾戏言,皆是高级龙套,经常与其后台吹吹牛,抽抽烟,甚是欢乐,直到11月29日认真看过《圣塘桥》之后,我才感到海东不是戏迷眼中话不多的王海东,也不是弟兄们眼中嘻嘻哈哈的王海东,而是一个有自己想法、自己做法、一个真正为扬剧生存发展而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扬剧人。
《圣塘桥》一剧在沪、扬、江都三地都有演出过,剧情不表,扮演沈文松一角,须生,不少艺术家都演过,29号当天,刘鹤童、罗建华亲临现场,海东实言,压力不小,化妆、扎头一板一眼,老领导看在眼里,默默点头、赞许。戏开始后,我一直坐在下面看戏,今天的海东如入无人之境,真正突现海东功力的是三场戏,一是与笑梅别后重逢,二是游街示众,三是临死前父子相见。中规中矩的表演,绝对的科班出生,完美的将生活艺术化,念白苍劲有力,唱腔吸收政成老生风格结合自身特点,可圈可点。五次静场中爆发的掌声足以证明观众对海东的认可。
与笑梅的重逢,是和胥红英的对手戏,海东把沈文松的惊、喜、悲、羞、愤、表演的淋漓尽致,胥红英给的到位,海东接的完美。
游街示众,海东的唱腔质朴、厚重、深沉、把游街的现场天气,人物心情,糅合非常到位。让人看到了一对受封建礼法摧残的恩爱男女,也看到了为人父母对子女的爱,以后可作为经典折子戏加演。
临死前父子相见,大段汉调唱的悲悲切切,唱的人泪流满面,我好像听到了政成《史可法》最后的那段汉调,僵尸掼下来后,我带头鼓掌,海东太完美了。
后来我才知道海东琢磨政成唱腔已经很久了,很难得,海东有这份心,年轻一代的扬剧人,希望多向海东学习,很多人都转行了,或做灯光,或做音响,或做宣传,希望不要忘记本行,不忘传承,路漫漫其修远兮,望尔等上下而求索。
(责任编辑:水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