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 扬剧戏评 扬剧戏考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网络E文 >

维扬艺苑又一春——第三届省扬剧节观感

时间:2006-07-07 09:58来源: 作者: 点击:




  正值严冬岁寒腊梅红之际,历经近10年的企盼和积聚,第三届江苏省扬剧艺术节
终于在2002年12月16日于扬州拉开帷幕。江苏省演艺集团地方戏剧院扬剧团、扬州市
场剧团、高邮、江都、仪征、南京浦口区扬剧团和民间职业剧团汪琴艺术团等7个团
,共8台戏参加这次扬剧盛会,经专家认真筛选和评定,评出大型史诗扬剧《史可法
》、《贡茶奇案》二台优秀剧目奖和编剧、导演、音乐、表演、舞美等75个单项、综
合奖项,扬州市文化局获得唯一的优秀组织奖,实可谓硕果累累、收获颇丰,12月21
日第三届扬剧艺术节圆满地在扬州大剧院闭幕。
    本届扬剧节首推由刘鹏春创作、俞克平导演、扬州市扬剧团演出的大型史诗扬剧
《史可法》(以下简称《史》剧)。《史》剧在扬州市、扬剧节、扬剧界产生强烈反响
,一致认为:这是一部歌颂扬州人民抵御外敌侵犯的战歌,也是颂扬英雄史可法不辱
民族气节的正气歌,更是扬州人民世世代代传唱的英雄赞歌。
    《史》剧整台演出大气磅礴,气势恢宏,浩荡的凛然正气震撼观众,涓涓人间情
感染观众,一个鲜活的民族英雄令人折服地在舞台上树立起来。作者依据史可法有史
可考的史料,以虚实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写出“自荐督师”、“调停四镇”、“复书
多铎”、“矶头别母”、“城头拒降”、“英勇守城”、“狱中就义”等重大事件,
表现史可法在民族危亡关头的凛然正气;还通过为高杰夫人送保胎药、为吴尔埙洗手
、狱中赠母一绺头发等细节描写丰富人物情感世界,使之成为有骨有肉生动的舞台艺
术形象。作者在浓墨重彩塑造主人公的同时,驾驭剧中其它配角、小人物依然游刃有
余。史夫人一场“三笔债”,把史夫人忧国忧民的深明大义、爱夫惜君肝胆柔肠写得
相得益彰,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史母仅一场戏,通过生日“挂鞋不张灯”,把英雄
母亲教子之心、之术、之情写得酣畅淋漓,再通过“矶头别母”等幕后戏补笔,史母
形象栩栩如生,印象深刻。另史可程、韩公公、多铎等众多人物,几笔勾勒,跃然台
上。
    《史》剧成功又一要素是得力于导演对剧本的把握、诠释、表现。笔者由衷地敬佩导演驾驭全剧的智慧和能力。导演对《史》剧风格定位“凝重、壮美、史诗、现代
”的八字方针十分精当,并在音乐设计、舞美设计和表演等诸方面执著地贯彻着。周
树夫的舞美设计忠实完善地体现了导演的八字方针,艺术地呈现史可法抗法的时代风
貌。一堵贯串全剧可分可合乱石垒砌的城墙,不仅体现了凝重、壮美、史诗般的戏剧
风格,还准确地表现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又极具象征意义。它象征着扬州市民心中
永不毁灭的长城,象征史可法浩然正气。城存、城毁牵动观众的心,渲染着戏剧情境
,毫不夸张地说,这堵墙一以当十,它是凝固的也是有生命的。
    导演把本无戏剧动作的“矶头别母”一场戏,通过史可法在硕大船头吟诵“来家
不面母,咫尺犹千里,肌头洒法泪,滴滴沉江底”,再用江水、帆、光、混响等诸多
舞台技术手段,把舞台画面组织得十分壮观,极具视觉听觉冲击力,从而把《史》剧
史诗般的风格推向极致,把史可法忠孝不能两全情怀表现得深沉而博大。
    《史》剧的音乐创作也是十分成功的。作曲戈弘、冯成杰以“大开口”为主要曲
牌创作全剧,不仅克服了传统扬剧表现“帝王将相”戏剧之不足,(尤其以生角为主
的)而且为史可法英雄找到恰当的主旋律,使史可法英雄的豪情,在演唱中得以充足
的表现。当然,不可否认,吴小平的配器和迷笛制作,也丰富和强化了音乐的表现力
,使观众耳目一新。
    应该说《史》剧目前还是一出有望打磨成艺术精品的戏,依然存在许多可补之笔
。比如戏剧结构略显松散;史可法责罚夫人动作的准确性尚有推敲余地;音乐创作能
否传唱之作;音乐伴奏完全用“迷笛”,把戏剧演唱的即兴表现特长丧失了……这些
均有待剧组进一步修改提高。
    仪征市扬剧团演出的新编古装戏《贡茶奇案》成为本届扬剧节两个优秀剧目奖得
主之一,确让同行刮目相看。这个停了近8年于99年刚刚恢复的县级团,演出的是并
非鲜见的公案戏,何以夺得头彩?笔者以为全在于作者视觉新颖,塑造了两个为观众喜闻乐见的小人物。
    公案戏通常以“情节曲折”取胜,但《贡》剧恰恰有意识淡化破案的过程,着力
塑造蔡七姑、齐三五两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更夫、禁婆,他们在“破案”过
程中的心理、行为、语言。他们赤裸裸的质朴、土俗的语言、无遮无掩的动作常使观
众忍俊不禁,而他们的善良、正直恰恰得到充分准确的表现,引起观众的共鸣、认可
。笔者以为这是《贡》剧这匹黑马脱颖而生的必然。
    江苏地方戏曲剧院扬剧团演出的《马娘娘》是一出脍炙人口的好戏。《马》剧虽
非近期创作,但这次参赛经过精美的包装,《马》剧至善至美的舞台呈现,表现出训
练有素的大团风范。《马》剧无论是主要演员还是龙套都很投入到位,它严谨的台风
,使人感到团亮、人亮、戏也亮。
    《好人高仁林》是本届扬剧节唯一的民间职业剧团演出的唯一的大型现代戏。因
此它的亮相格外引起同仁的关注。尽管“好”剧在唱腔音乐、服饰、舞台布景等诸方
面略显粗糙,但它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昂扬的主旋律是应充分肯定的,它还表现出民
间职业剧团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刘葆元、汪琴二位具有丰富创作经验的作者,把扬州
人熟知的模范人物搬上舞台绝非易事。但是他们始终把握模范人物的“平凡”去塑造
高仁林的真实,着力捕捉人物的细节去充实高仁林的可信性,刻意用群众对高仁林深
厚情感的真实切表现主人翁的亲和力,从而一个真实可信的舞台艺术形象高仁林树立
起来。
    高邮市扬剧团爱华演出组演出的《雁归何方》在扬剧节受到专家和观众的好评。
《雁》剧跌宕曲折的戏剧情节,起伏变幻的人物命运,把观众的心紧紧扣住。姚恭林
祝荣娟张爱华等一批以唱腔见长的优秀扬剧演员,以原汁原味的扬剧唱腔让扬剧
观众足足过了一把瘾。金派传人姚恭林唱腔的高亢激越,李开敏学生张爱华唱腔的华
丽柔美,把扬剧唱腔独具的魅力展示得淋漓尽致。当然《雁》剧的不是之处也是十分
明显的,人物淹没在情节中,梁秋雁人物个性无法凸现,略显苍白。
    扬州市场剧团的另一出新编历史剧《柔福公主》是表现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皇权残酷地毁灭人世间真挚的亲情的一出人间悲剧。《柔》剧让观众在韦氏是舍弃女儿屈
服皇权淫威保持“国母”的名节和蔑视皇权、保护女儿、维护人间真情的两难选择中
体会人生百味,透视人性的扭曲。这一主题至今也有其现实意义。《柔》剧音乐创作
也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彭乐村作曲的主导思想是企图在扬剧传统音乐基础上走出一
小步,让它歌化一些,与青年观众更贴近一些,我想他的初衷是实现了。尤其作曲把
草原民歌与扬剧唱腔十分熨贴地粘合一起,比如《柔》剧的主题歌“草原上的草白了
,孩子长心了……”,并在剧中反复咏唱,使人耳目一新。观众离开剧场,却把旋律
留在心中。《柔》剧不足在于,韦氏爱女、救女、害女的戏剧动作依据不够充分,皇
帝、韦氏、柔福三者的利害冲突写得不够激烈和深入。
    江都市扬剧团的小戏专场《红杏出墙》、《夜夜曲》、《调解记》,尽管它们或
者偏于简单化或是戏剧矛盾不集中,缺乏戏剧性,但是剧中火爆爆的农村生活气息,
积极向上的主题仍然应予以充分肯定的。浦口区扬剧团作为刚刚加入扬剧专业队伍的
新生力量,他们带来的新编古装戏《冤鼓楼》充分展示该团的艺术追求和实力,得到
扬剧同行的赞许。
    纵览本届扬剧节,虽然从参赛团队和参赛剧目的总体规模不及前二届,但是从举
办戏剧节宗旨出人、出戏角度来看,第三届扬剧节是成功的,收获巨大的,是鼓舞人
心的。
    其一,第三届扬剧节,徐秀芳、侯长荣等著名中年演员永葆艺术青春,以李政成
葛瑞莲孙爱民、张爱华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演员,艺术臻于成熟,他们担纲主
演得到专家的认可,观众的好评,这是扬剧界一大幸事。他们的艺术各有所长,风格
各异,年轻的艺术生命会构建崭新的扬剧艺术天地。只要有好戏给他们演,扬剧的天
地就能宽、就能亮。
    李政成之所以能较好地塑造史可法,得益于他唱做念打较全面的综合素质和俊美
的扮相;得力于导演俞克平对他潜在艺术素质的开发挖掘和自身的努力。他的唱腔较传统扬剧生角的演唱是进步的。他更注重行腔的圆润、流畅,更注重用气息控制把唱
段的激情表现出来。但是李政成在塑造人物创造角色、戏剧节奏的把握等方面依然需
要在专家指导下提高,在演出实践中磨合。葛瑞莲扮相俊俏,唱腔华丽流畅,音质极
具穿透力,受到青年扬剧观众的青睐;孙爱民刻苦钻研表演细腻富于激情,刻划人物
的能力也很突出;张爱华原汁原味的唱腔,塑造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技巧和功力也是让
同行看好的……另外还有一大批青年演员在各自角色中熠熠生光。比如陈俊(史可程)
扮演者、盛军(韩公公扮演者)、张卓南(高杰扮演者)、潘志强(吴尔埙扮演者)、杨递
红(陈君雪扮演者)、王正东(乔三五扮演者)、郝建红(红杏扮演者)等,他们定能撑起
扬剧艺术大厦。
    其二,本届扬剧节推出的《史可法》,如评委袁振奇所说,扬剧界又一台艺术精
品即将诞生了。另外《史》剧和《马》剧的舞台呈现的新颖、大气,让我们看到扬剧
发展的新的势头,扬剧在与时俱进。
    其三,参演剧团所有制形式呈多元化,不再是清一色的国办剧团,演出机制也有
所创新。其中有打破剧种界限,统一配置资源的省演艺集团地方剧院扬剧团;有试行
创作剧目以贷改投,以奖改投的扬州市扬剧团;有用剧组包干体现国办民营的高邮市
场剧团爱华剧组;有纯粹民营的职业专业剧团汪琴艺术团……各种机制、体制的尝试
都将为下届扬剧节提供有益的经验,拓展下届扬剧节的领域。
    其四,各剧团都自觉地把参赛剧目选择视角投向演出市场,努力在“吃饭戏”上
精心包装,着力打磨,这是值得鼓励的倾向。《贡茶奇案》、《马娘娘》、《雁归何
方》等都是极好的佐证。即使是主旋律戏剧《史可法》和《好人高仁林》,也都分别
看好2002年是史可法诞辰四百周年和全市人民都将学习高仁林这一契机而创作的。《
史可法》在扬州公演19场,收入逾70万,创下近年来扬剧一地连续公演新纪录和专场
最高收入的新纪录。
    第三届扬剧节结束了。我们看到近年扬剧工作者辛勤耕耘的成果,我们看到了扬
剧的希望。扬剧明天的路怎么走?扬剧团明天的路怎么走?扬剧工作者明天的路怎么走
?它还将困扰着我们。然而这么沉重的话题在前两届结束之际不也有许多关爱扬剧的
有识之士发出如此的呼吁叹息,今天可不依然迎来辉煌的第三届扬剧节么?顺应时代
,与时俱进,路就在脚下。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