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 扬剧戏评 扬剧戏考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网络E文 >

我与金派艺术的亲密接触

时间:2007-12-11 19:17来源: 作者: 点击:




尊敬的领导、尊敬的扬剧界的各位前辈和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作为一位扬剧金派艺术的爱好者,能够参加这样一个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活动,感到非常激动,非常感谢主办方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
    我是一个地道的苏南人,自小生长在小桥流水、吴侬软语的昆曲故里—江苏省昆山市,从小接触最多的是昆曲、越剧、锡剧、沪剧和苏州评弹等地方戏曲和曲艺,知道有扬剧这样一个剧种,但是从来没有机会接触过。第一次接触扬剧是在1988年,那时我才20来岁,当时我订了一份介绍上海文艺动态的报纸《上海文化艺术报》,这张报纸上有篇报道描述了当时镇江市扬剧团在上海演出的盛况,报道说“这几天剧场内只要扬剧金派梳妆台的旋律一响起,观众就会忘情地鼓掌叫好”,我当时很好奇,是什么样的的曲调能有如此大的魔力。正好没过几天,上海电视台转播了镇江扬剧团演出的《情网血》的实况录像,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扬剧,接触金派艺术,也是第一次能够领略到姚恭林老师的艺术风采。本来我只是抱着一种好奇心理看一下的,没有想到一看就被完完全全地迷住了,直到全剧结束,还是沉醉其中,意犹未尽,扬剧原来是如此美妙的一个剧种,特别是姚恭林老师演唱的金派唱腔,韵味醇厚,声声动人,字字送听,那种声情韵完美的组合,沁脾醉心,荡人心魄 ,有着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让人回味无穷,久久不能忘怀。后来知道这就是扬剧艺术大师金运贵先生的唱腔。从此我着了魔似的寻找到一切能够找到的扬剧音像资料,看到电视报上预告重播《情网血》录像,我还特意调休了半天,回家再收看了一遍,可惜当时没有录像设备,没能好好地录下来,好在当时上海各大音像商店扬剧的磁带相当地丰富,那时上海大世界天桥下有一个专售戏曲音带的商店,我从那里买到了几乎能买到的所有的扬剧录音带。一盘盘地品味欣赏。扬剧绮丽动人的唱腔和音乐给我带来了极其美好的艺术享受,特别是姚老师演唱的金派唱腔和李开敏老师的唱腔,每每听来,总是那么地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姚老师那盒《金派传人、姚恭林唱腔选》的磁带,那时几乎每个晚上临睡前,我都要听上一段,以至于能够完整地背出那盒磁带上所有的唱词,那盒磁带被反复听坏了,我又重新买了一盒补上。后来,我结婚成家了,搬家时处理掉了一批戏曲音带,唯独扬剧的录音带我一盒也没舍得丢弃,直到现在还完好地保存在我的书房里,成了我心中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自从家里有了电脑以后,我又陆续地把它们转成了数字文件,保存在电脑里,并选择性地上传在扬剧网上供大家欣赏。1995年,我斗胆给姚老师写了一封信表达了戏迷对金派唱腔、对姚老师艺术的仰慕之情,虽然没有收到姚老师的回信,但是对金派艺术那份美好的感情,一直深深的藏在心底。      扬州扬剧网 www.yangju.cn
    扬剧磁带听得多了,我就慢慢地试着学唱,可惜在我们那里找不到能教唱扬剧的老师,特别是咬字对我来说更是一大难题,我就跟看姚老师的那盒磁带,一句句地学会了上面所有的唱段。1999年江苏省举办了扬剧十佳名票的比赛,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报了名。并如愿以偿地有机会见到了姚老师本人。姚老师待人是那样的热情和谒,毫无名演员的架子,使我在仰慕之中平添了更多的敬重。从和姚老师的交谈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了姚老师对扬剧艺术,对金派艺术的一颗拳拳之心和对恩师金运贵先生的那份浓得化不开的母子深情,让我深深地为之感动,回昆山后,我给昆山日报写了一篇《风情万种维扬曲 姚腔金调巧梳妆》——访国家一级演员、金派杰出传人姚恭林的人物专访,昆山日报在副刊上用了整整一个版面刊登了那篇文章并附上了我和姚老师的合影。让更多的昆山观众有机会了解到了扬剧艺术和金派艺术。另外一提的是在那次省扬剧十佳名票的比赛中,评委老师对我这位唯一的苏南选手特别关爱,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从高手如林的激烈比赛中抱回了十佳名票那沉甸甸的奖杯时,心里的激动真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在感激之余更增添了对扬剧艺术的钟爱和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怀。
    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又为我们戏迷朋友交流信息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早在1998年,我就通过互联网结识了上海的一位年轻的扬剧爱好者,通过交流,发现他和我一样也是从听了姚老师的金派唱腔而喜欢扬剧的。现在随着扬州扬剧网和扬剧戏迷网的先后成立,越来越多的年轻戏迷通过网络相识和交流,我发现在这一批戏迷中,很大一部份是通过姚老师演唱的金派唱腔开始喜欢扬剧的。我也认真地思考这个现象,金派唱腔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魔力,在现代传媒十分丰富的今天还能够吸引住这样一大批年轻的戏迷。我想戏曲唱腔是戏曲艺术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份,也是最令戏曲观众着迷的一个部份。在众多的金派艺术爱好者中,能走进剧场看戏的毕竟是有限的,金派唱腔以唱词上错落有致有机的组合排列,以融情与声的演唱功力和完整统一的音乐体系,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能使扬剧观众闻之动情、过耳不忘。金运贵先生本身就是一位艺术的改革家,她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理解,对扬剧传统曲牌和唱腔不断的加以完善和发展,形成了风格鲜明、独具魅力的金派唱腔。在扬剧界独树一帜。时代在不断的发展,我们接触到的姚老师的金派唱段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姚老师在很好地继承了金派传统唱腔的基础上,结合他男小生本身的气质和他自己的嗓音条件,又作了许多的艺术上的再加工和再创新。为金派唱腔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之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得到了很好的吻合。我们戏迷间津津乐道的姚老师在《二度梅》中的那段老梳妆台唱段,姚老师在处理上加入的一些拖腔和颤音,使整段唱深沉动人,令人回味无穷;《西厢记》中的那段“剪剪花”,唱腔和念白听起来没有脱离金调唱腔,但却又加入了许多新的元素;还有《卖油郎》中那段风靡大江南北的“叹五更”,精心的曲调安排加上姚老师精湛的演唱技巧,使观众但闻其声,如见其人,鲜活的人物形像仿佛呼之欲出,给人以极其美好的艺术享受。凡此种种,我想正是通过姚老师的这一系列精心的再创新,使人物形像更为立体和丰满,使金派唱腔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在新时代依旧保持它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
  在我们戏迷间的交流当中,除了谈论金派艺术的独特魅力外,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姚恭林老师对扬剧观众,对金派戏迷的那份无私和热情。和姚老师接触过的戏迷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姚老师为人相当的谦和,无论是谁,只要是向他请教扬剧方面的问题,他都会耐心细致地给于解答和帮助。记得有一次姚老师到苏州开会,特意到昆山来看望我这个普通的戏迷,夜很深了,他还是不知疲倦地辅导我唱腔上的问题,还把他刚完成的伴奏小样给我复制学唱,真是让我感动不已。姚老师打字不是很熟练,但对于戏迷在扬剧网上有与之相关的留言,他也是想办法找人或者自己亲自动手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回复和讲解。我想,金运贵大师离我们这一辈人已是很遥远了,但金大师的那种宽广的胸襟和对艺术忘我无私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通过姚老师这样的艺术家的继承和发扬,使金派艺术在新时代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光大。
  以上从我一个戏迷的角度谈了我对金派艺术从接触到迷恋的过程,是扬剧金派唱腔引领我进入扬剧的艺术殿堂,因此金派艺术对许多和我有类似经历的戏迷来说,有着非常特殊的一份感情。百年扬剧,生生不息;金派艺术,独领风骚。在纪念金运贵大师百年寿诞之际,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喜爱扬剧,喜爱金派艺术的戏迷朋友,衷心祝愿金派艺术薪火相传,再创辉煌,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谢谢大家!
 
 
 
                                叶建明
 于2007年12月初

(责任编辑:)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