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 扬剧戏评 扬剧戏考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网络E文 >

年青戏迷的戏曲广播情结

时间:2010-06-08 17:59来源:扬州扬剧网 作者:顾东升 点击:




        我的家乡在高邮湖西一个叫菱塘的回族小镇,这里古有“回回湾”之称,是一个回族人口相对集中的少数民族乡镇。孩童时,我的家乡是个道路坑洼不平,电力供应紧张的偏僻地区。镇上最热闹的日子就是逢年过节或是来了戏班子,老百姓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就是边做事,边收听收音机传出来的维扬戏的声音。扬剧是我们这里老百姓的最爱,收音机是老百姓的知音。收音机播放的戏曲节目听多了,学到的东西也就多了,她让我成了一个时不时会哼上几句的扬剧戏迷。
80年代信息相对闭塞,电视稀少,人们了解外界信息的渠道基本上是靠收音机。那个年代的小孩子玩的东西少,我是坐在外公、外婆的躺椅边听懂扬剧的。收音机让我知道了周小培高秀英金运贵这些扬剧泰斗,收音机让我了解了苏春芳杨国彬李开敏凌桂泉姚恭林这一帮扬剧名家,同样还是收音机,让我结识了李政成葛瑞莲游庆芳王海孙爱民、吴德才、顾红霞等等的一帮中生带扬剧头牌。
       上学时,每逢假期,只要电台播放新的扬剧节目,田埂边、草垛下、菜园里都可以找到我拿着收音机的身影。整本《玉蜻蜓》、整本《秦香莲》无论哪个角色的唱腔、对白,我都记得滚瓜烂熟。引得家里的老人及邻居上岁数的长辈时常会叫我来上这么一段,他们也许就是我学生时代的粉丝吧!这就是我这个戏迷与收音机结缘的开始吧?!
       十年前,扬州电台“梨园茶座”节目开播了。作为一个爱听广播,特别爱听戏曲广播节目的年青戏迷,曾经一段时期我甚至为其狂热过。我把每天的“梨园茶座”节目用录音机录下来,待到夜深人静时,一个人躺在小床上,重新品味一回当天的戏曲广播大餐,那是何等的雅遐,何等的自在。那段日子,听广播是我每日的必修功课,办公桌上可以没有不连网络的电脑,但是不能没有可以收听“梨园茶座”节目的收音机。那段日子回忆起来至今难忘,给主持人写信,打参与热线是那时候我的最爱。就在那时,我知道扬州电台有一个戏曲节目主持人叫许艳。
        步入而立之年的我,并没有因为娱乐方式多了而忘却广播,收听广播仍然是我每天的必修课,通过广播我结识了江都的名票何森,通过广播我结交了昆山的戏迷叶建民,通过广播我知道了支持扬剧发展的儒商严加铭,是广播让我了解了百年扬剧的辉煌,是广播让我掌握了扬州各地的票房信息。
       2005年的一天,我从收音机的节目里知道扬州有了第一家扬剧专业网站,我从网站的子栏目里找到了专为电台“梨园茶座”节目开辟的版块,一下子拓宽了我接触扬剧的视野。通过“梨园茶座”的网上家园我与电台的许艳老师成了网友、戏友、朋友。网上“梨园茶座”成了我们一帮年青戏迷谈天说地,品戏论戏的最佳场所。2006年,应许艳老师相邀,我与一帮戏迷听众一同走进了电台录音棚,零距离走近了我的偶像许艳老师,作为一个戏迷、一名听众,我是那样的幸福、那么的激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听广播也有三十多年了吧?!当那天第一次从广播里听到我自己学唱的扬剧唱段时,我突然觉得广播离我是那么的近,跟听众是那么的亲。我在品味生活的同时,也在品味戏曲广播节目的浓浓乡情。现在社会发展了,人民群众的娱乐方式多了,但收听广播的群体并没有锐减,校园里,的士上,乡间地头,门前檐下总能看到边听收音机边干活的人群,虽然收听节目的形式、收听节目的载体在翻新、在变化,但我们的戏曲广播情结永不会变。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10)
90.9%
踩一下
(1)
9.1%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