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类] [杂谈]扬剧遗产漫谈
扬剧的家底究竟有多厚?多少年来戏曲专家们为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说扬剧的老祖宗没给我们留下多少遗产,我们的扬剧要想得到大发展就必须向外剧种学习、借鉴,多移植兄弟剧种的经典剧目。反对方却指出扬剧具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拥有三百多种优美的曲牌,目前常用曲牌也有一百多种,这在中国戏曲音乐界绝对是出类拔萃的。在近一百年内,扬剧前辈们创作了众多优秀剧目,特别是早期的清曲艺人所遗留的大量脚本,唱词优雅,曲调丰富,可以说是留给扬剧界最大的一笔遗产。事实到底如何,我们慢慢梳理一番。扬剧的曲牌丰富、音乐优美已经被戏曲界广泛认可,问题的焦点就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多少剧目的问题了。目前可考的最早的关于扬剧传统剧目的事例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江苏省扬剧团挖掘整理全本《白蛇传》,当年这出戏经过几位老艺人的口述整理出八十一场,其中的很多折是其他剧种所没有的,《上金山》、《雄黄山》两折戏被江苏人民出版社作为戏曲单行本正式出版发行。1954年上海的顾玉君老师带着一折《上金山》参加了华东戏曲汇演荣获一等奖,随后此剧被拍摄成黑白戏曲艺术片,为扬剧历史上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目前存有音像资料的扬剧剧目大多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所演出的剧目,我大致统计了一下,其中具有一定艺术影响力的剧目大致有:《百岁挂帅》、《碧血扬州》、《恩仇记》、《孟丽君》、《三女审子》、《马娘娘》、《秋江》、《二度梅》、《珍珠塔》、《血冤》、《三试浪荡子》、《秦香莲》、《安寿保卖身》、《夺印》、《皮九辣子》等,成功从其他剧种移植的剧目有《罗帕记》、《玉蜻蜓》、《十五贯》、《双玉蝉》等。各位扬剧名家的拿手折子戏就更加不胜枚举:高秀英大师的《鸿雁传书》、《断太后》、《拾松训子》;金运贵大师的《山伯临终》、《宝玉哭灵》、《楼台会》;周小培先生的《单下山》;华素琴老师的《断桥》、《武松杀嫂》;顾玉君老师的《上金山》、《偷诗》;任桂香老师的《劈山救母》;陈立祥先生的《瞎子算命》;蒋剑峰先生的《袁樵摆渡》;筱荣贵老师的《挑女婿》、《双下山》、《看灯》、《重台别》;石玉芳先生的《武松杀嫂》;李开敏老师的《鸿雁传书》、《断桥》、《黛玉悲秋》、《秦雪梅吊孝》;姚恭林老师的《方卿羞姑》、《卖油郎》、《回十八》;汪琴老师的《审土地》;杨国彬、苏春芳老师合作的《王谯楼磨豆腐》、、《僧尼下山》;梁友发老师的《洋烟自叹》等等。以上这些剧目目前大多已经鲜见于扬剧舞台,随着老艺术家的衰老离世,直接面临着失传的境遇。另一方面,扬州的“周周看扬剧”演出活动几年来已经将各剧团所有的常演和新排剧目全演了个遍,现在也进入了“无米下锅”的尴尬窘境,各家剧团都纷纷靠移植兄弟剧种的经典剧目来应付日常演出。
一方面祖宗的遗产无人继承,一方面剧团面临无剧目可演,能否有这么个人或者机构组织出面,让两方面结合一下,将前辈留传下来的这些扬剧经典剧目分配给各剧团,让他们去根随前辈艺术家以及前辈的音像资料去学习去排演,这样既让扬剧的遗产得到传承,也让各剧团增加了演出的剧目,最关键的是锻炼了目前活跃于扬剧舞台的年轻演员,此举岂不是一举三得!!
原文链接:http://bbs.yangju.cn/thread-9416-1-1.html
(责任编辑:水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