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 扬剧戏评 扬剧戏考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网络E文 >

扬剧演出市场的复苏靠什么

时间:2012-04-12 13:47来源:扬州扬剧网 作者:文竹君 点击:




     去年,党中央提出文化强国的国策。我认为,戏曲的继承和发展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本文将从电影业复苏现象,谈谈戏曲市场复苏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前十年,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文化活动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二个春天(第一个春天是五十年代的百花齐放时期)。那个时期各个工厂、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每周都发电影票和戏票,各个城镇都兴建大的影剧院,少林寺、红高粱等一大批优秀电影搬上屏幕,很多被禁演多年的才子佳人戏也被中年艺术家们纷纷重排与观众见面。那时我在农村上学,每天晚上马路上不是成群结队提着板凳去邻村看电影的男女老少,就是一家一家或骑车或走路赶往影剧院看戏的壮观景象。有那么一两年,每天晚上黄金时段,整个扬州上空都是收音机里播出的扬剧艺术大师高秀英鸿雁传书。曾几何时,电影和戏曲一下子又突然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各大影剧院门中从车水马龙变成门口罗雀。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进入了电视和网络时代,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都被青年人抛弃了,这一现象纠结了我二十年。
      近两年来,首先是电影行业出现了明显复苏景象,不光青年人,中老年人甚至小学生,都走进了影剧院,如今的各大影剧院视听效果也都得到了大改善和大提高,各种影视大片的票房屡创新高,这是文化产业的一大进步。相反,我们的传统戏曲仍然在徘徊。虽然国家明确了一大批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政策和经费扶持力度也大有提升,但是走进剧场观看戏曲的观众却只有老年人、少数中年人和极少数青年人。前几年,有实力的剧团曾通过舞美和布景方面的高投入来吸引青年人关注传统戏曲,但这也只是昙花一现。
      本人认为,扬剧之所以不能吸引青年人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九十年代许多国有剧团撤并,许多优秀青年演员改行,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况,加上经费的捉襟,现有剧团没有实力排出大量的精彩剧目,演出场次大幅缩减,观众大量流失的同时,青年人更是没有机会听到扬剧,看到扬剧。

2、地方电视台和电台播放扬剧的积极不高,港台电影、韩剧及美国大片充斥了所有频道,青年人接触扬剧的媒界变没了,仅靠家中长辈的影响,知道和喜欢扬剧的青年人自然少之又少。

3、国有剧团送戏下乡少了,客观上是演员集中创作新戏及经费紧张的缘故,但也有敬业精神方面的原因,因此个别民营剧团和大量的草台班子频繁出现在乡村的各种红白喜事上,道具陈旧、演员老化、程式缺乏、剧目单一,给红白喜事上的青年人留下戏曲落伍了的印象。
      如何让扬剧观众回流,让青年人喜欢上我们的扬剧,本人前几年就作了一些思考,一直保留作为个人看法。今天,不妨抖出来与戏迷朋友们分享一下,不对或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主要建议:

1、几家保留下来的国有剧团,尤其是市扬和省扬,应该扩大演职员规模,成立演出一团、二团甚至三团,尽量留住优秀演员,让他们有戏排、有舞台,同时组建演出小分队,经常送戏进校园和工厂,并展开下乡商演。

2、借鉴京剧进小学的做法,选择一些小学开展扬剧教学工作,从娃娃抓起,同时成立若干扬剧培训班,由专业演员以培养兴趣出发教中小学生学唱扬剧,扩大扬剧在青少年中的影响。

3、宣传部门应协调各种媒体在当地广泛宣传扬剧,多刊登扬剧的消息,多播放扬剧节目,当然在演员的职称评定上、生活保障上加大力度,提高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更多青年人喜欢这个行业继而从事这个行业。

4、不赞成国有剧团与民营剧团轰抢演出市场,但希望国有剧团能放下身段多下乡参加一些商演,因为个别民营剧团的演出只有娱乐性,毫无观赏性,一点也不美,这就需要国有剧团专业演员加强演出以正视听,消除青年人对扬剧的疑惑和不解。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不成熟观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9)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