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 扬剧戏评 扬剧戏考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网络E文 >

印象——扬剧

时间:2012-10-10 23:13来源:扬州扬剧网 作者:嘟嘟的娃娃 点击:




  曹雪芹写《红楼梦》,描写黛玉思乡时,想到的是“春花秋月,山明水秀,二十四桥,六朝遗风。”我这位扬州游子也似黛玉,思乡一番。

 

          去年回家一次,正巧遇上邻居家一位老人过八十大寿,有兴观看了数场扬剧。久违了的扬州戏剧文化,让我这个长期在外的游子看得过瘾,感慨也是一波接一波。

 

    在扬州,有个不成文的一个规矩,凡喜丧事都要请上一个戏班来唱上数场扬剧。这时候,几个村里的老人携着孩子便来到临时搭建的戏棚前,带着瓜子,点心,娱乐一番,主人比较富裕的话,有时会散些吃食。此时更是小年轻们谈情说爱的好时光。这么多年,由着电视剧、电影的冲击,扬剧本应消匿了。但我生活的农村,这里,扬剧并没有消失。餐桌上,酒稍一尽了兴,醉醺醺的扬州好汉们便会一个接一个地唱上曲曲扬剧小调,咿咿呀呀。印象中,我二十岁生日,我那父亲酒喝了不少。酒兴旺了,歌声亮了,他红着脸儿,在大家的“逼迫”下唱了一首扬剧片段。第二日,大家当笑话提起,父亲也不恼,扬剧嘛,能发出内心的快乐,有何不可?

    因着酷爱扬剧的人不占少数,地方电视台为了这些扬剧迷们定时播放扬剧。那时候,我经常和奶奶抢频道,但遇上播放扬剧的时间,我是必然会听从奶奶的。因为一则扬剧确实是奶奶的数十年的爱好,二则我也确实爱着扬剧。戏剧的故事情节和那些演员们出色的演技,把扬州话俏皮地演绎着——轻松、快乐,有时也受着感动。

    扬剧是发源于扬州,成长于上海戏曲剧种。它以古老的"花鼓戏""香火戏"为基础,又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原名"维扬文戏"。扬剧最早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江都一带的花鼓戏和香火戏。

    对于扬剧的来源,我了解的不是特别详尽,但村子里边的老人们对扬剧都能神侃一番。两个戏迷在一起,一下便能谈得热火朝天。妈妈暗地里夸奖我奶奶:“你奶奶啊,虽不识字,但却着实聪明。一集扬剧看完,能一个细节不落的描述出来。”我听了,心里暗笑,奶奶啊,也并非过目不忘。这么多年下来了,每逢有扬剧,奶奶便带上一个小板凳,必和村里的扬剧迷们“赶场子”。奶奶醉心扬剧时间这么长,那些扬剧儿早已烂熟于心,细节早已被咀嚼的干净了呀。

    扬剧演员中没有什么大牌,常给我们表演的那些演员多是附近几个乡里凑起来的善歌者。他们啊,确实不简单,台上那些演员的功力且不说。那些敲锣打鼓拉二胡的就都是一些音乐天才。我们村子里就有个为扬剧伴奏——拉二胡的刘爷。小时候上下学,经过他家,总是迎来声声悦耳的二胡旋律。我和小伙伴们迷上了他拉出的《二泉映月》,更迷上了他拉出扬剧旋律时的那份洒脱和潇洒。儿时说起梦想,小伙伴们最佩服的也就是刘爷:“若是刘爷收关门弟子,我铁定要争上一番。”

   扬剧是软软的,絮叨的,犹如扬州人一般,那份从容、淡定,符合扬州人们的审美标准。扬剧里的女子最美了,而剧中漂亮的女子演苦戏(悲剧)居多。她们哭得脸带梨花泪,正如黛玉那般,更惹人怜。奶奶看得最多的是《秦香莲》,陈世美不认妻儿,反派韩琪去杀秦香莲。李开敏演绎的秦香莲赚取了奶奶大把的眼泪。陈世美也成了扬州人对变心男人的“尊称”,若是谁走上脚踏两只船之路,必招上“你这个不仁不义的陈世美”的恶骂。扬州女儿家对“陈世美”们是厌恶的。

   扬剧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皮五辣子,这是一个典型的扬州小混混,形象颇像鲁迅笔下的阿Q。皮五辣子长一个癞痢头,因此叫辣子。在扬州话里,辣子也是善于耍无赖的意思。皮五善于耍无赖,他可以一年到头在别人家蹭吃蹭喝,也可以使用他的无赖技法让寻死之人放弃死亡。一个女子想自尽,皮五辣子千方百计开导她,女孩要跳河,皮五辣子就说,水很凉;女孩要上吊,皮五辣子就说,上吊好疼啊……皮五辣子事实上代表了扬州的那帮小男生,虽又“刁”又“滑”,但善良是他们的本质。

    扬剧为什么会如此受扬州人的喜爱呢?就像扬州的“三把刀”、“澡堂”、“富春茶社”一样,扬剧凝聚了扬州人的娱乐取向与生活方式。扬剧中体现的是扬州人的生活习惯、风俗文化、世界观。很多扬剧除了唱文外,都是用扬州话进行叙事的。扬剧的表现方式很独特,幽默里带着一种感性。演员们似乎都在演绎自我,因此都能够出彩,吸引住他人的眼球。曲子唱得好不好并不重要,能将人物演得传神,更加贴近观众,这是扬剧对扬州人的重要意义所在。

    提及扬剧的发展情况,我一向很担心的。但是今天上网搜索了下关于扬剧的资料,发现故乡人对这项传统文化还是相当重视的。百度搜索,关于扬剧的信息有六万多篇。出现在首页的有扬州扬剧网,扬剧迷们可以在网上直接登入扬州扬剧网进行观看扬剧。这是科技进步下,令人欣喜的一个现象——扬剧入网了,对扬剧的普及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扬剧的普及还在于扬剧内容的不断丰富,以往扬剧如《小寡妇上坟》都是以古装经典悲剧为主而改编的,而现在通过扬州戏曲作家的努力,扬剧也出很多新的元素,如以瓜州镇建华村党总支书记朱快乐为原形创作的扬剧《心碑》,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感。

    扬剧体现出来的是古朴的戏剧文化和江南水乡的地域文化。现代人都以为中国戏剧走向了无法遏制的衰退时期,其实不然。戏剧是人们长期生活下缓慢积累起来的,也就是说,戏剧演变若能时时刻刻反映现代人生活的变化,戏剧的市场还是很大的。我喜爱扬剧,因为它的唱词十分优美,是长久文化的积累而形成的。这一优点,对于所有中国戏剧来说,应当更加深入的追求。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6)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