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 扬剧戏评扬剧戏考 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扬剧戏考 >

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出人出戏出精品

时间:2014-07-22 16:07来源:未知 作者:吴静 点击:




 


 

扬剧ID:yangjucn

登陆yangju.cn聚集年轻扬剧迷 评点精品扬州戏--扬州扬剧网-数字资料馆YangJu.Cn!请分享好内容到你的朋友圈为推广扬剧做出自己贡献!


 


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出人出戏出精品

吴静

从扬州专区扬剧团到扬州市扬剧团,再到当前的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回望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一台台精品剧目竖起一座座丰碑,老中青优秀演员代代薪火传承。无论历史的车轮向前还是倒退,无论戏曲的命运风光还是坎坷,扬州市扬剧研究所一贯坚持着这样的目标:出人、出戏、出精品。

三座丰碑:《夺印》、《皮九辣子》、《县长与老板》

说起扬剧,不能不提《夺印》。这部风靡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现代戏由当时的扬州专区扬剧团在上海首演,后在各地巡回演出并产生全国性影响。谁也没有料到,小剧种、小剧团创作的这部戏,竟被全国40多个剧种、300多个剧团移植改编。当时流传着“南京到北京,《夺印》《霓虹灯》”的佳话。中央歌剧院、中国评剧院派演员来扬州向剧团学习,曲谱被译成五线谱向国外介绍,很多音乐刊物发表《夺印》选曲,“水乡三月风光好,风车吱吱把臂摇”的唱段,传唱甚广,在扬州地区更是几乎人人会唱。八一电影制片厂还将其拍成电影,演员田华也特地到扬州来取经。一部戏在全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夺印》是空前的,甚至也可以说是绝后的。这不仅仅是一部戏的影响,它更是一个剧种的影响。50年过去了,《夺印》至今仍是中国评剧院的看家戏,更是说明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如果说剧团初创期的《夺印》还带有阶级斗争的烙印,诞生于80年代剧团变革期的《皮九辣子》则是以其嘻笑怒骂、针砭时弊的独特角度,至今为人所称赞。皮九辣子甚至已成了某一类市井人物的代名词。该剧应邀晋京参加第三届中国艺术节演出,首都观众、专家夸赞它“满台生活、满台生辉”。看过这场戏的有文化部三任部长,有戏剧界、评论界的权威专家,还有超过两百场的数十万观众。1999年,《新剧本》编辑部与北京电视台联合举办“新时期中国戏剧激情大回眸”活动,推出改革开放二十年激情戏剧作品20部,排行榜上《皮九辣子》赫然在目,与京剧《曹操与杨修》、《骆驼祥子》,川剧《潘金莲》、话剧《桑树坪纪事》、《风雨同仁堂》等优秀剧目共同入选。

新世纪以来,剧团好戏连台,进入第三次兴盛时期。或者说,是走出低谷后的复兴时期。如果要选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当数现代扬剧《县长与老板》莫属。它圆了扬剧人的一个梦想,不仅让这个地方剧种走出扬州、走出江苏、走向全国,并且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大放异彩。200810月,素有“戏剧界奥林匹克”之称的第三十一届世界戏剧节在中国南京举行,不同肤色的演员,演出了数十台不同风格、流派的剧(节)目,展示了各自国家与民族的艺术特色。在这个东西方文化大交流、大竞赛的平台上,《县长与老板》以悬念迭出的剧情、味道醇厚的唱腔、炉火纯青的表演、幽默风趣的对白、大气精美的舞台呈现,深深折服了现场观众与专家,一举获得创新剧目奖。次年,此剧又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和优秀表演奖。李政成凭此剧获文华表演奖、上海“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榜首。

春色满园:好戏连台,硕果累累

一花独放不是春。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在省内外都具有广泛影响,这种影响力来自半个世纪的口碑,来自那一长串的优秀剧目。除了前面所说的《夺印》、《皮九辣子》和《县长与老板》,扬州市扬剧研究所还有许许多多深得扬剧戏迷喜爱的剧目。比如获省戏剧百花奖的《血冤》,获第三届江苏省扬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李政成因主演此剧而为扬州捧回了首个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新编历史剧《史可法》,还有获省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一等奖、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目的《真假二十四小时》,获省扬剧艺术节优秀演出奖的《柔福公主》,获省戏剧节新剧目奖、优秀表演奖等多个奖项的《布嫂》、获省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省“五个一工程”奖的《青春树》等等。此外还有改革开放前红极一时的《八一风暴》、《杜鹃山》、《蝶恋花》等革命题材剧目,以及各个时期都久演不衰的《王宝钏》、《玉蜻蜓》、《梁祝》、《秦香莲》、《孟丽君》、《恩仇记》等传统剧目。以及曾获首届江苏省新闻出版奖的扬剧电视连续剧《十把穿金扇》。

要想在有限的篇幅穷尽所有的优秀剧目,是件太难太难的事。扬州市扬剧研究所,这个地市一级的剧团拿到的奖项,早已可以比肩级别更高、规模更大的剧团。江苏省四大地方剧种昆剧、锡剧、扬剧、淮剧,一度时期,扬剧曾经排名最后。但是现在,凭着一台台好戏,一个个奖项,扬剧已经跻身全省剧团的第一方阵。

奖状、奖杯固然珍贵,它们反映了一个剧团的实力,反映了专家评委的首肯;而戏迷的口碑则更为难得,这是一个剧团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一个剧种得以传承发展的土壤。“周周看扬剧”推出八年了,没有出现当初所担心的门庭冷落,反倒是越来越火,买票要排队,有时开卖没多长时间,就挂出了“卖完”的牌子。甚至有戏迷包车从上海、南京等地赶来。当地不少的戏迷更是把每周看一场扬剧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有的戏迷甚至有固定的座位。剧团到外地演出,戏迷也一路追随。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扬州戏迷甚至包了专机前往厦门助威。

2006年,李政成担任扬州市扬剧团团长后,剧团的发展大计,演员的生计,一下子摆在了李政成面前。他深知,要想让扬剧焕发光彩,首先要保证演员的收入,要保证排戏的经费。在他上任前,团里演职员的工资只能拿到计划工资的60%。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团里的人都过上体面的日子。要解决经济问题,首先要解决演出太少的问题。他四处奔波,争取企业家的支持,开拓演出市场。

“周周看扬剧”始于2005年。当时,铁杆扬剧戏迷、热心公益的企业家、扬州新兴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老总严家铭提议,扬州城区应有扬剧的演出阵地,市民应经常看到扬剧演出,并愿意给予资助。这个提议得到了李政成的重视,也得到了总工会和报社的支持。最后确定,演出场所定在工人文化宫,场租费很少。因为场地太小,观众也不多。

李政成开始琢磨如何把“周周看扬剧”打造成一个有影响力、有号召力的品牌文化活动。他找到扬州市领导,希望能帮助解决演出场地。2007年,已闲置多年的扬州中日友好会馆的使用权交给了剧团。有了场地,演出效果更好,演员们更卖力,观众也看得更开心。火爆的“周周演”还吸引了其他地方的扬剧团,如江苏省扬剧团、仪征市扬剧团、高邮市扬剧团、江都市扬剧团也都加盟了“周周看”,这样的阵容能让戏迷们欣赏到更多流派、更多风格的扬剧,整个扬剧界共同携手将“周周看扬剧”打造成了本剧种的品牌。当然,扬州市扬剧研究所的演出还是最主要的,更不能放弃更新剧目这件事。

“周周看扬剧”的成功,让团里的演员有了更多的演出机会,扬剧的影响力增强了。这也促使团里不断排演新戏,自己创作或从其他剧种移植。《狸猫换太子》、《野猪林》、《响九霄》便移植自京剧。越剧、黄梅戏、淮剧的《五女拜寿》、《花烛泪》、《梁祝》、《赵五娘》等也都是他们的借鉴对象。11月份刚刚首演的《三娘教子》,本是晋剧和评剧传统戏,经过扬剧研究所的青年导演王海、作曲王兆琦的一番改造,在“周周看扬剧”甫一露面,便受到观众的热爱。

除了每周固定的“周周看扬剧”,剧团的外出演出任务也多了起来。李政成提出,提高戏码,走精品路线。无论是剧场演出,还是在乡镇搭台演出,他们都保证演出质量,无愧于扬州市扬剧研究所的金字招牌。结果,经济效益提高了,剧团再排新戏有了资金保障,演员的收入也提高了。现在,演员们不仅能够拿到全工资,工资之外拿到的绩效工资和年终奖,也足以让他们不再为生计发愁,可以安心唱戏。李政成实现了他的诺言,让团里的同事们过上体面的日子。更重要的是,演员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演出中,为观众奉上一台台好戏,为剧团捧回一座座奖杯。

百花齐放:三代演员,人才济济

三年开坯,三年学戏,三年跟团,三年成角。起码12年才能培养出一名优秀的戏曲演员。所以,有没有演员后备力量,直接决定了一个剧团的未来竞争力。幸运的是,扬州市扬剧研究所目前演员行当齐全,年龄梯次合理,形成了中年、青年、少年三代演员队伍,加上虽已退休、但还时时关心着剧团的李开敏、汪琴、邱龙泉等老艺术家,剧团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目前在剧团挑大梁、能出去拿大奖的,是以李政成为代表的中年演员。他们都是经过了7年戏校科班后,于1988年分配到扬剧研究所的。常常有人感叹,戏校的这一届毕业生,是大丰收。他们中不仅出了“梅花”、“文华”、“白玉兰”三奖大满贯的文武老生兼小生李政成,还出了“四大花旦”葛瑞莲、孙爱民、王瑞如、赵紫君,以及陈俊、周斌、张卓南、王海等优秀生角,王冰、张世新、王兆奇、陈清、孔令峰等优秀演奏员。

1981年,当他们多数还是十一二岁的孩子时,就在扬州文艺训练班开始了严格的科班训练。他们的幸运在于,学校为他们请来的老师都是老一辈艺术家,高秀英、华素琴、周小培、李开敏,还有省京剧团、省昆剧团的名家。他们从老师身上不光学习如何唱念做打,还学习对艺术的虔诚、对事业的忠诚。他们记得,那时候学校经费紧张,校园又在初建时期,是这些老艺术家们带着他们巡回义演,既增加了舞台经验,又挣了修建校舍的经费。

1984年,正是炎热的夏日,这帮学员排演扬剧名剧《百岁挂帅》。为了培养好这批扬剧幼苗,学校特别邀请了江苏省扬剧团1959年《百岁挂帅》剧组全部主要演员(除已去世的王秀兰)和导演到扬州戏校,定人定向进行教授。老“穆桂英”华素琴与小“穆桂英”王瑞如是一对师徒,老“柴郡主”教小“柴郡主”,老“孟良”、老“焦赞”教小“孟良”、小“焦赞”,“八姐”、“九妹”、“七夫人”……都是原来的角色教现在的角色。名师果然出高徒,新排的《百岁挂帅》受到了空前的欢迎,除了在扬州及周边地区连续演出,还前往上海。这部戏从1984年开演,直到1988年,学员们毕业进了扬剧团,仍然是他们常常演出的吃饭戏。

他们毕业时,正赶上戏曲的低谷期。有过彷徨,有过痛苦。有的人离开了,有的人短暂离开又回来了。更多的人,心中留存着一份期冀,胸中奔淌着一腔热血。他们选择了坚守。工资打六折,一般人都难以接受,何况团里还有几对双职工?如果不是因为对扬剧的痴情与热爱,如何能够守得云开见日出?

也许正是经历了那段磨难,当艺术的春天重新来到,当戏曲的舞台开始复兴,他们更加珍惜演出的机会。不管是主角、配角还是龙套,都全身心投入。他们知道,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再不起眼的角色都能出彩。2000年以来,他们新排、复排、移植了一部又一部新戏,拿到了一个又一个奖项。从剧目奖到个人的表演奖,从市级、省级到全国大奖,每一座奖杯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每一座奖杯都展示着扬剧的腾飞。

90年代末,剧团又迎来了一批新兵,经过十年多的历练,如今也已能担纲重要角色。

如今,扬剧研究所还有一批更年轻的演员,他们去年刚刚从扬州艺术学校毕业,老演员们亲切地称呼他们为“那帮孩子”。“那帮孩子”是2007年进的艺校,采用政府出资、学校教育、剧团参与的培养模式,即:由市府承担学员每年的上万元学杂费;扬州文化艺术学校负责系统教学,并适当补助生活费和提供奖学金;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提供业务指导和帮助,学员毕业后由扬州市扬剧研究所从中择优录用。这也是在李政成的一再呼吁下才促成的。他作为一团之长,不能不考虑到后备人才。

李政成把扬剧研究所的未来寄托在了这群学员身上。年少时学戏,因重武轻文吃过亏的李政成,现在尤为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扬剧作为一种地方戏,缺乏的是京昆般规范的体系和基本功,尤其是在“做”和“打”上。李政成利用各种方式,从各地邀请名师好友来教学,其中“梅花奖”得主就有4名。他一直记着师父裴艳玲的一句话:戏曲没有门派之分,好的东西就要学。

“那帮孩子”的毕业大戏也是《百岁挂帅》,就像当初59版演员辅导学生一样,这次也是84版的演员按角色一一对应辅导。去年10月,这部青春版的《百岁挂帅》在首届中国·江苏文化艺术节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展演中甫一亮相,便赢得了满堂喝采。他们最小的还不满15岁,最大的不满20岁,却漂漂亮亮地撑起了一台大戏。

现在,每天下午,李政成都会推掉其他琐事,给这帮孩子排练。扬剧戏迷朋友们已经迫不及待在等着欣赏青春版的《白蛇传》了。

三代演员,分别为40岁、30岁、20岁的年龄档。扬州市扬剧研究所仿佛一座品种齐全的百花园,这边花事正浓,那边蓓蕾初绽。更有累累硕果挂枝头,正是一派丰收景。

再踏征程:重金打造《衣冠风流》

2013615晚上,扬州大剧院。正在上演的是新编大型历史古装扬剧《衣冠风流》。因为是首演,也因为主演是扬州人喜爱的“扬剧王子”李政成,剧场内座无虚席。眼尖的戏迷发现了,观众席中有顶级“角儿”在:尚长荣、裴艳玲。还有几位,戏迷不熟悉,但演员们熟悉,季国平、崔伟、赓续华、汪人元等戏剧专家。他们是来看演出,也是来挑刺的。剧本已开过五次论证会,演出后,还要再继续修改、论证。直到观众喜爱了,专家认可了,领导也满意了。


这是扬州市扬剧研究所重金打造的一部新编戏,说的是东晋后期简文帝迫于权臣桓温威逼,临终下诏欲让皇位,被重臣谢安劝阻的故事。在太后为求安保、桓温篡位心切的背景下,谢安心怀社稷,视死如归,最终感动桓温,国家归于安宁。较之于传统扬剧,《衣冠风流》在声腔、配乐、舞美方面均作了大幅创新。以往的剧本创作仅局限于编剧、导演,至多让演员适度介入。而这一次,作曲参与了剧本创作,以更好地安排唱词结构。其唱腔一改以“曲牌体”为主的形式,大量运用板腔体,在唱词、唱腔上有更高的自由度。配乐方面也加入西洋乐器,既体现了艺术当随时代的理念,又渲染出大气深沉的意境。华丽庄重的灯光与舞台背景,展现了大型剧目的气势。而李政成、张卓南、葛瑞莲、陈俊等组成的演员班底,凭着他们从艺30多年的扎实功底,将那场千年之前的政治风云演绎得扣人心弦、胸怀激荡。

 


首演之后的研讨会上,专家们毫不吝惜他们的夸赞,从剧本、音乐、表演到舞美,这部戏有太多的亮点,他们寄望于这部戏能成为扬剧的又一部代表作品,成为扬州市扬剧研究所的新坐标。文化部艺术司戏剧处处长吕育忠更是希望此剧是对江苏戏曲的一个突破。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先生因为有急事要赶回上海,来不及参加研讨,在高铁上跟李政成通了40分钟电话,听得出,尚老难掩对这部戏的喜爱,一连用了十几个“好”。具体“好”在哪,又有哪些地方还不够“好”,尚老又一一细说。李政成问:“能录音吗?”“能。”这段通话录音,将会成为扬剧史上一段佳话和宝贵资料。

如今,经过数次专家论证,剧本数易其稿,演员悉心打磨,各界寄予厚望的《衣冠风流》即将论证结束,再次赴排。明年的扬剧舞台,将因之而更加流光溢彩。

 

-------------------------------------------------------------

订阅方式:
1、打开微信->添加好友->查找公众号->输入"yangjucn"->或搜索->扬剧->点击关注;
2、打开微信扫一扫如下二维码。
====================================
若您喜欢,可以点击屏幕右上角“...”按钮,分享至朋友圈吧。
感谢您对扬剧的关注和支持。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