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 扬剧戏评扬剧戏考 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扬剧戏考 >

创作谈 | 彭楷仪:于《郑板桥》中邂逅饶五娘

时间:2025-03-06 08:57来源:扬州扬剧网 作者:彭楷仪 点击:1238次




 于《郑板桥》中邂逅饶五娘:我的创作感悟
 
文 | 彭楷仪
作为一名青年演员,能参与扬剧《郑板桥》的创作,对我而言是一次充满挑战的艺术修行。当初接到剧本,我在兴奋的同时,也倍感压力。排一出新戏,不仅是简单的把唱念做表编排出来,更重要的是找到有别于其他角色的风貌与气度。我曾试图在文典中寻找一个名为饶五娘的女性曾经存在过的痕迹,然而很可惜的是,关于她的故事,我能找到的记载只有寥寥几笔。如何将她从历史与传说中“唤醒”,尽可能真实地重现独属于她的人生,把她的真情实感搬上舞台,是我面临的最大挑战。

 
由于资料的缺乏,我对于角色饶五娘的理解就主要来源于编剧、导演、老师的交流和指引,以及我自身对剧本的发掘与理解。我眼中的饶五娘是一个性格非常纯真、可爱、直爽的人,更有些敢爱敢恨、不慕权贵的气节。她虽然身上有些市井气息,却也不是胸无点墨,她非常欣赏郑板桥的诗作,因此对他心生爱慕之情。用编剧的话来说,她是“俏丽的爱”,对于郑板桥而言,她是温暖和治愈的所在。她鲜活的性格与充盈的能量,也为郑板桥的生活增添了一些烟火气息。 
 
塑造角色的前期,我思考着她性格的多面性。初读剧本时,我就发觉第一场《道情》,也就是两人初遇的一场戏,最能体现她的性格特质。传统戏曲中,才子佳人的相遇往往都是浪漫的邂逅,而这里却以市井的泼辣对话,围绕一个误会展开,我被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桥段吸引了。饶五娘夺过茶碗驱逐“无礼之客”,得知对方身份后又换上一身隆重的新衣大胆示爱。这种设计恰恰把饶五娘的真实、可爱、勇敢,以及对郑板桥的真挚、纯粹的爱意彰显得淋漓尽致。

 
塑造这个角色的一大难点是年龄跨度问题。从上本的闺中少女,到下本的中年妇人,中间度过了二十年光阴,角色的行当也要从花旦变成青衣。在表演中,就需要从声音、语速、步伐、动作、眼神等多方面着手,在保留角色内里共性的同时,还要体现出年龄的差异感。比如声音的处理,角色年轻时的声音清亮、甜美,尾音微微上扬,以此来体现少女的活泼与稚嫩。而中年时期的声音则要变得低沉一些,发声的位置需要稍微靠后,同时语速也变慢,以此来呈现出角色年龄的增长。再比如步伐方面,少女时期的饶五娘走路轻快、雀跃,尤其是与心上人见面的时候,这样的特点尤为显著。而中年时期的台步则要走得从容、稳重,步幅需要放大。少女时期做事情总是风风火火,手上小动作也比较多,心慌意乱的时候总会不自觉用手指绞着手帕。到了中年,肢体动作的幅度要相应略微收敛,也不可能再像少女时期那样,指人指到对方的鼻子上去,一切都多了一些分寸,这是岁月沉淀的结果。不管是年少还是中年,饶五娘最鲜明、最真实的地方就是她的敢爱敢恨、从一而终。少女时期的她,对爱的表达像火一样热烈而直白,而多年相伴后的感情虽趋于平淡,却也温润而绵长。此时的饶五娘不再轰轰烈烈地示爱,但在二人亲昵又日常的肢体接触与言语对白当中,我们仍然要表现出二人之间的甜蜜与信任感。要演好不同年龄段的饶五娘,除了这些凸显年龄差异的表现之外,我认为还需要保持她在不同时期的共性。一是她独特的性格,二是她对于郑板桥的爱意。行当跨越本质上来说,是跟随人物生命轨迹的自然生长,但无论年龄怎么变,她对郑板桥的情始终如一,这点要贯穿这个角色一生。

 
饶五娘不是传统的古代女性形象,她既有少女的天真,又有文人的才情,还有一点市井的泼辣。为了更加贴合人物形象,我尝试打破“安全区”,在创作中加入一些新意。比如我们将《道情》这场戏中饶五娘的第一段唱腔,从一板一眼的曲牌唱段改成了清唱形式。少女时期的饶五娘是一个十分跳脱的形象,灵动是她的底色。没有了伴奏的束缚,我可以依照人物的性格特征,根据自己的动作韵律、情感转换节奏来把握自己的唱腔结构,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就更生动,更自由。再比如我的主要唱段“剪剪花”,寻常的处理中润腔会细腻婉转,但是在饶五娘的唱腔设计当中,很多句末都取消了拖腔,字出即停,更好地凸显人物顽皮可爱、特立独行的性格特点。这样一来,她的言行举止就有别于古代寻常女子的墨守成规,她那炽热的情感、勇敢抗争的灵魂和鲜活的生命力便跃然眼前。这就是我想要塑造出的饶五娘的形象。

 
回顾《郑板桥》的创作历程,我收获颇丰。饶五娘这一角色,也将成为我艺术生涯中熠熠生辉的记忆,激励着我带着这份清醒与深情继续向前。

作者简介
彭楷仪,扬州扬剧研究所青年演员。毕业于扬州文化艺术学校、中国戏曲学院2014级多剧种本科班。师从任惠萍、孙爱民、陆焕英、龚隐雷、齐爱云、尚惠敏等,扬剧名家葛瑞莲入室弟子。
 主演《郑板桥》《秦香莲》《血色浪漫》《百岁挂帅》《鸿雁传书》《白蛇传·断桥》《天女散花》《五女拜寿》《玉蜻蜓·游庵认母》《千里送京娘》《玉簪记·偷诗》等剧目。曾获第八届江苏戏剧奖·红梅奖大赛铜奖,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2024年安徽卫视春晚节目录制、2020年江苏省舞台艺术优秀青年人才展演、中国戏曲学院多剧种教学办学10周年成果展演等。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0)
0.00%
踩一下
(0)
0.0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