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林》被扬剧改“家”了
——观扬剧《野猪林》有感
刘耀华
五十多年前,看曹禺大师改自巴金原著《家》的话剧剧本和演出,对照原小说,觉得改编是一种创造。第一,改编不是照搬。改编者可以对原著加以丰富、发展甚至提高,但不可以违背原著的主要情节(精神)和主题。第二,戏剧不同于小说,看小说看到后面,有不清楚的地方还可以翻到前面再看,看电影和看戏就不同,观众不能令演员(或影片)停下来再从头来一遍。正如夏衍所说,电影是“一次过的”,其实戏剧也是如此。剧本不是小说,它要遵从舞台演出规律。话剧《家》的改编,完全符合上述两点要求。之所以然,因为改编是一种创造。曹禺改编《家》,确是创造。
也是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京剧演出了由翁偶宏编剧,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主演的《野猪林》,在上海天蟾舞台连演不衰,一票难求。一出《野猪林》,竟与当时中国大戏院的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叶盛兰、裘盛戎他们两军对垒,旗鼓相当,无怪它被奉为京剧的经典之作。近十多年来,京剧界不少名家上演该剧,无如已有金玉在先,他们也只能瞠乎其后了,顶多是“像”或者是“可以”而已,很少有说超越的。事实如此,其奈李少春何。京剧人演京剧尚且如此,让扬剧来演《野猪林》,能讨好吗?
这次看了市扬在上海演出的《野猪林》,觉得她是原来的《野猪林》却又是扬剧的《野猪林》,改得好,也演得好。
将其他剧种的剧目改成扬剧,皮相的做法是将唱段套成扬剧唱腔,只要能唱成扬剧,听上去是扬剧,也就算完成任务了。时下多如牛毛的扬剧VCD碟片,其中有许多是改自其他剧种的作品,怎么样呢?不恭维,很多戏虽是说了扬州话,唱了扬剧腔,却还是其他地方的话和其他戏的韵脚,别别扭扭,很不舒服。一听之下,就知道这是照搬,是硬套,改编者在为他人作义务宣传。尽管有些戏改换了剧名,但人们还一看就知道,这是锡剧,那是黄梅戏或沪剧,很少有像韦人老先生改福建(大概是高甲戏)的《桃花搭渡》为扬剧《琼花搭渡》那样的做法,将其他地方戏改为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扬剧。同样,扬剧《野猪林》的改编,可以说是将京剧扬剧化了。
我这样说,不惟扬剧《野猪林》里有许多扬州方言,更重要的是改编者在内容上有所创造。“夫妻洒泪别”那场戏,京剧原来是林冲发配时林娘子赶来长亭相送,夫妻洒泪而别。扬剧改成林娘子探监,在狱中与丈夫话别。孰优孰劣?我以为是各有千秋,难分伯仲。扬剧是地方小剧种,扬剧观众有扬剧观众的口味。在京剧里,郊外长亭,众目睽睽之下,林冲与林娘子的对话是有所压抑的,符合当时的规定情境特点。当年上海的评弹名家张鉴庭,也演唱《野猪林》,一曲《怒责贞娘》,将张调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在内容上,这是张教头的话,不是林冲夫妻的话,还是没能脱京剧的窠臼。而在扬剧里,黑狱之中,夫妻二人,一个是重刑之后,一个是乍见之下,心都碎了,愤怒到极点,难受到极点,于是敞开心扉,互诉衷情。这不能不说是创造。高明的改编者所写的唱词,极有层次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给观众,精巧的音乐设计极精致地将扬剧的唱腔特点贡献给观众,让大家得到了一次精美的扬剧艺术享受。
不仅如此,这样写还富有时代特点。看探监话别这场戏,令观众想起了文革时期的苦难。请看:
[摇 板]
晴空霹雳塌了天,
丈夫无辜陷牢监。
市井谣传他谋反,
好一似瘟疫播人间。
[剪剪花]
街坊邻里见我纷纷躲得远,
小锦儿也吞吞吐吐说不全;
深闺人眼泪珠子断了线,
三魂悠悠七魄悬。
顾不得长街上抛头露面,
提食盒捧水酒直奔衙前。
今生里只求与夫君相见,
纵一死也不负结发三年。
这是林娘子的内心独白,也是文革时多少去“牛棚”探望亲人的家属们痛苦、屈辱心情的真实写照。再请看:
[鲜 花]
见夫君遍体鳞伤血迹斑斑,
好一似万把钢刀挖奴心肝。
这一道道伤痕触目惊心,
旦夕间苍老了至少十年,夫啊!
[剪剪花]
前一日相携手漫步郊庙,
豹子头伟岸丈夫一表凛然。
汴梁人谁个不暗暗称羡,
都说是奴今生福可齐天。
薄命妻从未有非份之想,
只求与官人你一世平安。
三年来和和睦睦,
不曾红过一次脸。
三年来安安乐乐,
度过仿佛一瞬间。
谁料到祸从天降好凄惨,
我的夫遭人暗算命悬一线。
夫啊,这一滴滴血水,
每一滴模糊了奴的泪眼。
柔弱善良的林娘子乍见心爱的丈夫被摧残到如此程度,惊,怕,悲,苦,唤起了多少过来人的共鸣,难怪葛瑞莲演唱时场内许多妇女拭泪,男子唏嘘。还请看:
娘子啊,劝你莫将珠泪弹,命有一劫难避免。
我枉为一家之主太窝囊,连累你担惊受怕苦熬煎。
想当初岳丈大人赏识俺,许下了一帖聘书美满姻缘。
四抬轿接新娘草堂三拜,夫与妻从此后心心相连。
愧的是,未给娘子博来皇家诰命,未给娘子奉献珠宝金钱。
未给娘子作陪游山玩水,未给娘子同伴赏菊品兰。
到头来枷锁捆身血污面,反叫你含羞忍辱探牢监。
大丈夫一死倒无畏,怕的是直对娇妻泪水难干。
这是林冲的话吗?这是我们中国四十年前那场浩劫中无数蒙冤蹲过牛棚者的共同心声!但它又的的确确是宋时的林冲这么一位铮铮铁汉此时此刻的心情。李政成没有经历过那场浩劫,但他演来却感同身受,折服了观众,也折服了不少同行,难得。
诸如此类的好词好曲好戏,还有许多,不一一赘述了。
这样的戏,这样的词,原剧没有,扬剧是据之改编的,也是创造出来的。京剧《野猪林》被扬剧改“家”了。
原文http://bbs.yangju.cn/thread-9202-1-1.html ![]() (责任编辑:水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