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衣冠风流》南京首演点赞
9月21日晚,南京文化艺术中心座无虚席,作为参加江苏省第二届文化艺术节评比演出的剧目之一,扬州市扬剧研究所献演的新编大型历史古装扬剧《衣冠风流》,获得很大成功! 《衣冠风流》所讲的是1640多年前发生在东晋都城建康的故事,而建康即为今日之南京。该剧主角谢安的宅第乌衣巷,今日犹存;剧中人桓温欲篡位而屯兵的新亭,南京人至今还能说出它的准确位置。这样的一出戏,对于曾经多年行走于乌衣巷的我来说,其诱惑力不言而喻。想看这出戏,还基于该剧的领衔主演者是我所钦仰的戏剧大满贯得主李政成,这出戏能够成为他冲击二度梅的作品吗?我充满着期待。此外,扬剧网的主页君宣传推广工作做得真好,早早就通知我们戏迷朋友定票。凡此种种,我前一天领到票后,当天早早就赶到剧场。 整场戏看下来,我的第一感觉是非同凡响,完美的演绎,尽显大团风范!先从剧本来说,编剧罗周厚重的历史和文学功底,使她的剧本既提纲挈领又善于铺陈,从而起到以雅带俗、雅俗共赏的效果。她以历史为依托,以事件为依据,富有情感并跌宕起伏地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人战胜了一支军队的故事”。作为擅长演出乡土风情、痴男怨女的地方戏曲团体来说,扬州扬剧团能够接演这出大戏并且演得如此之好,说明扬州扬剧团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我曾在网上看过《衣冠风流》在上海演出的视频,感觉南京首演又作了不少的改动和精加工。改动后的剧情发展交代到位,每场之间环环相扣;唱段有所补充,全剧唱腔更加具有扬剧味。纵览全剧,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均堪称一流!李政成所扮演的谢安无可挑剔。他从初次出场亮相,到剧终时抚琴引吭,从“焚诏”、“却旨”、“劝觞”到“哭衣冠”,谢安始终抓住观众的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政成在这场演出中唱得特别出色,高音洪亮圆润,中音抒情委婉。我当时就想,李政成的唱作,今天怎么如此动人心弦呢?此外,张卓南扮演的桓温、葛瑞莲扮演的褚太后、陈俊扮演的郗超、王海扮演的司马昱、盛军扮演的王彪之,均可圈可点;就连一批年青演员所扮演的武士和宫女,都为此剧增色不少,他体现了这个剧团的整体实力和后继有人。 演出的成功还在观众的掌声和喝彩声中得到诠释。以往看戏,戏迷往往对自己熟悉的演员、喜欢的唱腔报以掌声,喝彩声中也多少带有个人色彩。但今天的演出不同,戏迷的掌声和喝彩声很靠谱、很到位!每场的结束以及演出中的高潮部分,剧场内都响起有规律的掌声。特别令我意外的是,当桓温被谢安说服后,两人的精彩对白及相对而拜,也赢得了戏迷观众由衷的掌声!这说明观众走进了剧情、看懂了戏。当谢安和桓温相对而拜时,不由令人想起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当桓温喝令部队退出新亭,自己只身一人叩拜入朝时,一个人战胜一支部队的奇迹,终于得以实现!而当幻灯字幕打出“半年后,桓温病逝”以及谢安归隐山林抚琴吟唱作为全剧的结束时,我的双睛不禁有点湿润。 说来真是有点惭愧!我虽然上扬剧网已经二年多了,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原因,却从未到扬州去看过戏。我能叫上许多戏迷的网名,却很少对得上号。值得庆幸的是,今天我碰上了几位铁杆扬剧戏迷:一是坐在我后面忙于摄像的李传根,因在网上看过他的照片,所以主动打了个招呼;传根趁便向我介绍了身旁的上海戏迷王扣娣,还将忙碌中的镇江老刘指给我看。我还幸会了几位正在读书中的年青戏迷“秀才黑笔杆”、“扬剧戏痴”、“随锋摆动”,因大家集中精力看戏,并未多交流。然而两位戏迷朋友的简短话语,却让我久久难忘。上海戏迷王扣娣对我说,她并不是扬州人,但喜欢扬剧,特别喜欢扬州扬剧团,所以,只要有可能,剧团到那里演出,她就跟到那里。正在上大学的秀才专门从扬州赶来,当晚还要赶到镇江,再乘汽渡过江返回学校。当他询问能否找到省扬的《情定关山》和镇扬的《小花旦当官》戏票时,我真真切切感到一个年青戏迷的“情定扬剧”,感到他们确确实实就是戏迷中的“小花旦”。 省第二届文化艺术节好戏连台,仅参加评比演出的剧目就有17台。我注意了一下,扬剧《衣冠风流》是所有参评剧目中第一个登台亮像的,可见省里对该剧的重视以及所寄予的厚望。至于《衣冠风流》在这次评比中究竟成绩如何?我不敢枉言,但我感觉获奖却是一定的!看戏前曾巧遇一位多年从事剧目工作的老朋友,我们闲聊此次排比,他对我说,既要看重评奖,又不要太在乎评奖!一个剧目只有常演不衰,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并经得住时间的考验,那才是精典,才是真正获得了大奖!我以为他说得很好,从我个人来说,我仍希望该剧能获大奖、获多项奖! 南京首演后,《衣冠风流》全班人马又赶赴浙江金华去演出,衷心祝愿扬州扬好运!祝扬州扬全面成功!
半山居士 9、23 (责任编辑:水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