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 扬剧戏评扬剧戏考 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扬剧戏考 >

试析扬剧《鸿雁传书》

时间:2007-07-15 19:20来源: 作者: 点击:




扬剧《鸿雁传书》是全部《王宝钏》中的一折。说的是薛平贵西凉投军十余年,王宝钏苦守寒窑,矢志不移。一日,王宝钏正在武家坡前挑野菜时,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叫唤不肯离去,遂拜求鸿雁代为传书于薛平贵。该剧表现了王宝钏忠贞不渝的爱情观。

    “边关三千里,寒窑十数年,我心似明月,常照薛郎前”。王宝钏自从与父亲决裂后,甘守清贫、独居寒窑十余年,每日夜伴孤灯、日挑野菜。一开场宝钏的四句“双蝴蝶”唱段表明了宝钏的心志,也表白了对薛平贵的爱情坚定。
    宝钏闷闷恹恹来到武家坡前挑野菜。忽见一红马白袍小将径直向寒窑奔来,她疑为平贵回转,一阵欣喜,谁知盼夫心切错将路人认作夫君,她伤心失落,暗自感叹。这段唱段采用的是扬剧常用曲调“大陆板”,很好的表达了王宝钏念远伤离的情绪,最为绝妙的是将马蹄声催揉在了大陆板的过门中,自然贴切,又与剧情浑为一体,随着节奏由快到慢,从强到弱,传递出宝钏从远到近、由喜悦转失望的心理过程。
    正当宝钏感到无限惆怅,突然空中传来鸿雁叫唤,她猛然想到“八月初八雁门开,孤雁足下带书来”的传说,于是期望能感动鸿雁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果然鸿雁似懂人语竟自飞落在她眼前。“鸿雁果然识人言,他一翅飞落在面前”,这段“剪剪花”曲调,节奏平稳、抒情优美,恰好地表现王宝钏表面矜持,内心起伏不宁的心情。武家坡哪来的笔墨纸砚?她欲回转寒窑,又怕鸿雁飞走,再无人传书于平贵夫郎。当宝钏唱到“待我来急忙赶回寒窑前”时嗄然而止,略一停顿后反复道“又怕他飞不见、又怕他飞不见”,揭示了王宝钏害怕失去这一个传书的机会后,夫妻岂不永远相隔,各在一边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
    于是,王宝钏决定咬破指尖写下血书一封。“咬指尖流下了鲜血点点”这段唱段由导板、数板、滚板组成。宝钏沉浸在对美好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憧憬中,唱段以极其简洁的手法,传递着宝钏柔肠百转,对平贵的情真意切。
    血书写罢,可是系在鸿雁身上何处合适,让宝钏举棋不定。这一封血书是宝钏夫妻团圆的精神支住,她不能让这个支柱被鸿雁饮水时弄湿血书、或歇息树梢而撕破血书。“补缸”旋律的数次反复使用,恰好表现出了宝钏的左思右想,左右为难。
    王宝钏终于系好血书,又不免叮嘱万分:“鸿雁哥哥一路你要多留神,上防鹰雕下防人,飞高谨防罡风紧,飞低谨防弹弓伤你身,不高不低隐入云,但愿你早到西凉城”,这段“滚板”即有宝钏对鸿雁的关爱,也有宝钏对未来的期望之心。
    看着鸿雁腾空,飞往西凉平贵处,宝钏如释重负,重展笑容,终于把“一口闷气,化为轻烟”。这段“堆字大陆板”几十句唱词,字字相连、层层相扣,气势磅礴,一气呵成。这段著名的“堆字大陆板”为高秀英创作,是在扬剧曲调“大开口”、“联弹”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扬剧《鸿雁传书》是我喜欢的剧目之一。全剧约三十分钟,是一出独脚戏,为扬剧独有剧目,也是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高派”艺术创史人高秀英的代表作,其中一段“堆字大陆板”成为扬剧绝唱。原为幕表戏,1954年剧作家何鹤整理,该剧主题鲜明、立意独特,唱词典雅文气、唱腔朴实大方,艺术表现手法别具一格,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具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全剧没有大段唱腔,完全依靠演员的表演和演唱,以及对剧中人王宝钏人物情绪的几个变化的掌控,来紧紧扣住观众的心。1959年进京演出,周恩来总理以及梅兰芳大师观看地演出,均给予高度评价。该剧经过几代扬剧人锤炼,也成为扬剧的代表剧目之一。
    可惜我辈未能领略到高秀英当年演出该剧的艺术风采,只能通过高秀英的亲传弟子,江苏省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梅花奖”得主徐秀芳那里感受到高派艺术和《鸿雁传书》的精湛绝妙之处。(谈曲)

(责任编辑:)
顶一下
(2)
50%
踩一下
(2)
5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