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 扬剧戏评扬剧戏考 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扬剧戏考 >

参加电影《百岁挂帅》拍摄前后

时间:2010-04-11 20:47来源:徐秀芳艺术网 作者:张瑞泉 点击:




参加电影《百岁挂帅》拍摄前后

 

 

张瑞泉
 
 

        对我这样一个既缺乏实际锻炼,又很少舞台经验的青年演员来说,能参加电影《百岁挂帅》的拍摄工作,确是一件令人十分欣喜但也非常紧张的事。我所以欣喜的是:我又多了一次实践机会,可以在电影这一艺术形式新的要求下学习到不少东西。而我为什么又非常紧张呢?那是因为我对电影这一门艺术太陌生,同时,我连舞台剧还没有演好,一下子就要求我在表演艺术上达到更准确、更细致的程度,并在短短的几天功夫就要适应电影的特征。这件事不要说在当年,就是现在想想也还有些胆怯!因此,第一次看样片的时候,我是多么急于要看而又怕看呀!

 

       指导我们创作的导演同志及时地了解了我这一情况,一次又一次地鼓励我,并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办法(详细地给我讲解电影的特点和可能发生的困难,并给我多次试拍),使我逐渐解除思想上的顾虑,筋肉松弛,全神贯注地进入角色的创造。

      

一晃两个多月,很快就结束这一工作了,回想起来,我确是受益不少。第一,通过电影的拍摄使我对杨文广这一角色的处理,有了新的更进一步的认识。过去在舞台上演,我只掌握了杨文广作为一个十五岁的孩子的真挚活泼的一面,看不出他在整个戏中由于事件的发生发展,反映到杨文广内心世界所引起的这一人物的成长过程。特别是过去对校场比武的处理,当时我只注意到杨文广的娇生惯养,只是从一个长期生活在母亲身旁的宠儿,一旦要离开母亲所必然发生的依恋心情方面去考虑。没有把杨文广这个新生一代的英雄人物的精神世界,提到它应有的高度。换句话说,他哭也好,闹也好,无论是哀求和跃跃欲试,都应该围绕着国恨家仇来进行。所以,很多观众看过戏说:杨文广不象是刚刚死了父亲的,实际上这正是批评我在创造杨文广这一人物中,缺乏初生与成长的对照,太简单化了。其次,在比过武后,当大家称赞杨文广时,我以前也掌握得很不对头,有意无意地把欣喜片面地理解为得意,因而有时也就有点忘形,成为骄傲了。在北京演出时,田汉同志在人民日报的评论中,曾点过一下。从那以后,我不断在思考,但怎样用正确的感情和形体动作来代替它,还很不具体。这次通过导演及作者的帮助,我才进一步认识到,当大家同声称赞杨文广时,我不应该把表现他的忘形和顽皮成为主要的,而应着重表现他对母亲的体贴,关怀与容让的激动。

 

      

第二,通过电影的拍摄,使我在某些表演的基本要素方面,得到一次较严格的训练。由于电影拍摄的次序是跳动的,因此,对锻炼演员的即兴表演和想象力很有好处。另外,在电影镜头的运用上由于很难避免近景和特写,所以,面部表情的需要和要求都比舞台上多和高。特别是眼睛的运用,它是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但也必须恰如其分,动作太大,有时会造成滑稽和恐怖,因为舞台上演员与观众的距离是不变的,电影则不然,镜头一拉一推的感受各有不同,而且在体积的大小上也会随着镜头的远、中、近而变化,舞台上演员把眼睛瞪得大一些不一定坏,但到了特写镜头,如果不是人物需要,那就会吓人一跳。最后,我认为在电影表演中,对训练演员的注意力集中,有极大好处。在生活中本来是有具体任务对象的,但由于电影有时必须分开来拍,所以,在现场上常是和假定对象交流,而又不能有损于现实生活中反应刺激的效果。

 

       总之,由于党的培养,我才有机会学习到一些东西。但因自己水平的限制,很多东西虽然感受到了,可还不能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今后我一定更好地努力,更好地学习。

 


 
 
图片来源:徐秀芳艺术网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1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